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

2018-03-28 14:43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红色精神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 363000)

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红色文化”作为先进的革命文化,应该以此为契机,与时俱进,在新时期发挥新作用,助推国家繁荣振兴。因此,重视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诠释

1.1 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先进文化。它既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广大仁人志士创造、积淀的重要文化遗产,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实践中,对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承接。习近平总书记将红色文化精炼地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1]进一步而言 ,“红色文化”可分两种基本形式: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物质形态指一些能够承载着“红色文化”核心精神内涵的物质载体,包括革命圣地、会议遗址、红色老区、红色博物馆及一系列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精神形态,指红色革命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所产生的思想意识,既是红色文化所承载的革命之魂,也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比如在中国早期革命中形成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及随时代而丰富发展的艰苦奋斗精神、红船精神、创新精神、团结奋斗精神等。[2]

1.2 红色文化的特征

(1)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该民族所特有的特征、气概。红色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孕育而成,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的过程中,在取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胜利中,产生了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的红色革命、红色政权、红色制度。在中国革命实践道路中,与外来侵略者顽强斗争、浴血奋战,彰显出高度的民族气节,血洗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红色文化。[3]

(2)科学性

科学性表明了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首先,红色文化汲取了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它是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态度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检验、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再次,红色文化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它所蕴含的精神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有促进作用的文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具体国情相结合,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3)时代性

时代性体现了不因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固步自封,而是随着时代不断丰富、发展,顺应先进文化的浪潮。红色文化并不只是停留在革命、建设时期,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及世界多元化影响下,更需要将“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渗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例如工匠精神、航天精神、红船精神、创新精神、法治精神、公平正义等。“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是对广大青年开展德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建设绿色、和谐、开放、共享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动力。

1.3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蕴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能够端正大学生政治立场、拥护党的领导,正确引导他们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激发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另一方面,少年强则国强,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具有高尚品德、扎实的理论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最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形成良好的风气,需要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形成互帮互助、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1.4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

第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同时,由于全球化进程加快,西方思想文化通过互联网对国民思想进行渗透,对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青少年一代处于这样多元文化的环境下,他们的社会认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此外,出现了崇洋媚外、“过洋节”“哈韩族”等不良现象。加之,青年一代享受着充裕的物质生活,无法体会祖辈艰苦奋斗的历史。这些因素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受到冲击,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准确的把握,更谈不上继承和发扬。

第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信息交织混杂,消极、偏颇的网络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渠道多,造成民众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出现偏差,甚至有出现许多低俗文化,弥散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网络大众化、终端化,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网络直播占据大学生的大部分的业余生活,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专业课的学习,更不用说学习好政治理论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2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维度

2.1 奠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

“红色文化”不仅承载着革命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还蕴含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理论化的文化理论体系。[4]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奠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基础,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使理论基础的学习更加系统化、常态化。

2.2 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必须高度重视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多次强调教育部要善于利用好一切已有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的“红色文化”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佳素材。具有“红色文化”精髓的载体,例如优秀党员事迹、红色影视剧作品和报刊、读物,都是对大学生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激发其爱党、爱国情怀最丰富的教学资源。

2.3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但大部分高校基本采取传统班级授课的形式,上课学生人数较多,互动性较差,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这门课的效果不佳。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足,增强了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热情和信心。通过对革命老区进行参观、学习,组织放映一些红色专题影片、先进人物事迹、道德模范宣传片等形式,让大学生从心底认同、感悟红色文化背后承载的时代意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4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

面对信息化的国际、国内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在和平年代,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产生了无数的英雄事迹,便是新时期“红色文化”最有力的体现,这些鲜活、真实存在的事例必然会使大学生群体对我们国家的历史和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有更好的了解,也必将在情感和思想上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可见,将“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教育主体渗透红色文化的理念流于形式

一方面,一些高校片面认识红色文化教育的意图,把教育目标过于简单化,认为培养大学生爱国、敬业、守法就是当前红色文化唯一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高校或教育者过于注重表面形式,例如带领大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革命老区等调研活动过程中只是走走看看、简单带过,并没有深入调研学习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导致红色文化学习流于形式。

3.2 教育客体忽视红色文化的意义相对凸显

由于对“红色文化”缺乏了解,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不强。有些学生认为红色文化与自身的关系、与时代相距遥远,他们认为和平年代已经不需要艰苦斗争的精神,他们享受安逸、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

3.3 教育介体表征红色文化的形式比较单一

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富有个性、思想独立、紧跟时代潮流,高校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应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他们乐意接受、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而不是强行灌输。高校组织“红色教育”活动基本上是讲座、调研、参观,这些活动方式重复进行,容易流于形式,对于红色文化本身来说,失去了其时代价值,红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不应该被定型、定性。[5]单一、枯燥、乏味的教育方式无法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移动终端设备广泛普及的今天,诸多高校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忽视了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来丰富学习手段。

3.4 教育环体提供红色文化的空间相对狭隘

当前,社会中“红色文化”出现的频率太少,不仅体现在“红色文化”教育缺乏常态化、制度化,还体现在将“红色文化”教育局限在党群活动中心、共青团板块、社区长廊等地方,甚至是高校也极少出现“红色文化”的宣传板块,“红色文化”传播的空间较为狭小,加之社会多元文化影响,教育客体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

4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措施

4.1 教育主体坚定红色教育信念

“红色文化”教育不仅仅是国家、社会、学校的责任,教育主体更应该肩负起传播红色文化精神的主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红色文化”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教学活动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育客体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生活的引路人,与学生较为亲近,在“红色文化”教育中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6]

4.2 教育客体重视红色教育意义

“红色文化”蕴含先进的革命精神、先进人物事迹等都有益于教育客体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战胜挫折,提高核心素养,对自身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红色文化”在课程方面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教育客体应当认真学习这门课,学好理论基础。其次,“红色文化”凝聚着新时代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学习新时代的“红色文化”。

4.3 教育介体多维呈现红色教育形式

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方面,此外,多种形式同时进行能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充分发挥校园教育媒体的作用,校园广播、校园文化专栏及校报及时更新“红色文化”先进事迹。通过慰问老革命家及家属,亲身交谈中体会革命精神,并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等时代内涵。同时,还需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作用,利用网络平台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并构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传播渠道。[7]

4.4 教育环体体现教育环境有效整合

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教学设施可利用的空间,加大力度宣传红色文化教育,加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增添一些红色建筑物、英雄人物雕像及简介等,扩大校园物质环境的教育影响范围。此外,校风建设也对大学生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使其更好地为当代大学生服务,帮助大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成熟奠基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最优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大学生在新时代“红色文化”熏陶中,正确选择人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11-05(1).

[2] 孙晓飞.“红色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及其巧现[D].山东:山东大学,2008:10-13.

[3] 杨国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6:16-18.

[4] 白 雪.当代红色文化教育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6:17.

[5] 张绍荣.高等教育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9-20.

[6] 陈 俊.网络时代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91.

[7] 周 超.论红色文化在高校基层党建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教育,2014,(8):26-27.

猜你喜欢
理论课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