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中共亳州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室,安徽亳州236800)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我们事业取得不断成功的保障,而文化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根基。中华民族在面对现代化的进程中,基于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历史选择、人民选择背景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是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幸福”,而追求和实现这种“幸福”,共产党人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尤其是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幸福时刻,更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懈奋斗。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回顾党95年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历程,“革命理想高于天”始终是共产党人力量的源泉。在面对枪林弹雨的革命时期,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面对千疮百孔的建设时期,无数党员群众无私奉献;面对动乱的文革时期,共产党人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无论道路多么曲折,共产党人始终坚信“前途必然光明”,克艰攻难,一次又一次地经受住了磨难,实现了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现了拨开云雾见晴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正如邓小平所讲“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得革命成功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当下,面对“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我们要始终坚持我党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继续前行。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不同将最终导致政党的“政治属性”上的差异。苏联解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术界有种看法,认为苏联的解体与苏共理想信念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理想信念的变质使得代表“劳苦大众的”苏联共产党变为代表“个别利益集团”的党,最终被人民所抛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谁要把人民放心上,人民就把他举到头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的古训和现代箴言。但不可否认,我们党这个8800万的庞大集体中,有些党员在面对巨大的诱惑时,动摇了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精神上缺钙,导致了“软骨病”的发生。中央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中,一个个落马者的高官,在谈到自己犯下的罪行时,无不提到了“理想信念的动摇,最终导致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
事实警示我们,只有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才能强身健体,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守护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2]
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近代以来,随着民主、自由等政治理念的“普撒大地”,以不同理想信念为思想基础的政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把共产主义作为理想信念的有志之士,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召唤下,走到了一起,共同缔造了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共产党的成立,为千万劳苦大众带来了希望,“打破旧世界,创造一个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世界”成为了近代饱经苦难中国人民的指路明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始终团结一心,推翻三座压在人民身上的大山,实现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现拥有8800万党员、440多万党组织,面对新形势,仍应坚持把理性信念作为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团结一致,攻坚克难。
中国社会迈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过程。历史上中国曾经以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文明体系,构建了一个成熟的价值体系与制度体系,并借此支撑起一个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文明秩序和帝国体系。显然,在这个秩序和体系没有崩解之前,这个社会和国家不可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诀别,从而接受新的秩序与体系。到了近代,当外来力量以不可阻挡之势冲毁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体系之后,基于文化自觉,中华民族并由此自觉地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自觉地反思历史与文化、现实与未来,从而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自觉的发展。[3]
中国奇迹既离不开文化自觉更离不开文化自信。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所谓文化自觉就是肯定自身文化主体性基础上,认识到文化在本民族与国家发展上的指引作用,自觉追求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前提,是文化主体性的保障,文化不自信必然导致文化变异和文明断裂。在中国的历史上,汉民族曾多次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和统治,但最终他们却被汉文化所征服,自身也同化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例如元、清两朝。因此,中华文化绵延5000年,文化自信不可忽视,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甚至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在中国传统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召唤下,积极寻求救国真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近现代以来的、对传统文化持否定观点的一种思潮,其实背后也是这样的理念,否则,这些人就不会有这么急切地对于自己文化改造的一种诉求。但就从近现代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来看,在寻求理想信念时依旧是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文化自觉,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正是通过文化自觉在历史上的作用,使中国人民走上了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通过对历史逻辑的梳理,可以清楚地得出文化自信是理想信念的基础,而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坚定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基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国有识之士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文化自信也更加有底气。这是“源自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4]”。
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中国的文化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在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要避免两种在面对文化时错误的心态即自卑和自大。
自卑和自大这两种心态相比于普通大众,在知识界表现明显,甚至有极端化的倾向,而且人数还不少。这两种心态是构成了我们今天树立文化自信的障碍,甚至影响了当下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解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基石。[5]以上两种心态可以用“启蒙”与“神化”两个词概括。所谓“启蒙”指的是那些认为当下社会一切问题都源自传统文化,因此中国人今天仍需要启蒙。而另外一种“神化”心态却截然相反。他们对传统文化极度“热衷”,把传统文化作为“灵丹妙药”,认为现代社会是与传统文化割裂的,面对社会问题,只要弘扬传统文化,所有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总体上来讲,“启蒙”是对于传统文化极度否定的一种心态,“神化”心态却截然相反。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去中国化”是“启蒙”的一个典型案例,习总书记在某大学访问的时候,他特别引用了古代诗词在教材中删除这样一个例子,来强调目前“去中国化”的现象。其实删除古代诗词是侧面反映了当下一部分人对自己文化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启蒙”心态的表现在学者中也有一定“市场”,尤其在大学老师中间,他们认为西方研究中国文化比我们更加专业和权威,甚至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价值作为标准,来评判中国的文化。而这样一种自卑者文化心态在一些学者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面对这样的情况,当下我们应该着重反思,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更多的是不理解,还是传统文化的整体糟粕性的事实,这种问题似乎明确摆出来以后,答案就跃然纸上,但是为何一到现实中,就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文化不自信的现象呢?这是需要我们着重思考的地方。
同样,面对文化时“神化”心态也表现颇多。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盲目复古”,认为一切当下的社会问题等等都是由于“传统不在”所造成的。例如:老人碰瓷现象、路人冷漠对待遇难者等等,都被一些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缺失所造成的,需要大力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只要按照古人的行事方法和逻辑就能解决当下的种种社会问题。总之就是他们认为“传统文化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是“灵丹妙药”。对于此种心态,理性地讲,传统优秀的文化对于我们当今问题的解决,确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借鉴西方经验,更要结合中国当下的文化实际、社会实际、经济实际。“这样一种神化心态折射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浮躁心态,它追求一种短平快的东西,这种短平快的东西是今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它可能使我们走偏。而在这样一种心理之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今天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出现了很多“神棍”,而这种“神棍”去迎合这样一种短平快的心理去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敛财,去进行一些不正当的行为。这些都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片面了解、对当下中国不够了解所导致的。[5]”
总之,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我们事业取得不断成功的保障,而文化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根基。中华民族在面对现代化的进程中,基于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的驱使下“翻千山,越万水”,实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而文化自信是打牢理想信念的重要方面。因此,新时代我们仍应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打牢理想信念根基,但应防止对传统文化极度否定和极度自信的两种错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