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美丽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0)
在我国,新闻媒介是国家的耳目喉舌,始终担负着社会的重要责任,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宣传事业作为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承载着社会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信息较为闭塞,新闻宣传工作与东部相比仍处于落后水平,如何遵循新闻传媒规律,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宣传工作,弘扬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范长江作为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20世纪30年代的西北之行,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新闻实践课程,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介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纵观中国的新闻史,范长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他对于西北地区的采访报道,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可以说是掀起了西北采访报道的先河。
范长江原名范希天,四川内江人,中国杰出的新闻家,新闻记者。1935年,作为《大公报》社的记者,年仅26岁的他在“客观报道”精神的感召下,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大西北地区,对中国工农红军的真实情况进行报道,他从四川出发、经过甘肃、青海、陕西等地,一路走来,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所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状况,回来后,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大公报》上发表,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后,更是奠定了他在新闻界的重要地位。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的传播,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经济落后地区的传播现状。然而,和东部发达地区比起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媒体的应对能力仍很薄弱,这不仅表现在教育水平、人才引进的差距上,而且也表现在应对重要新闻事件和危机公关的事件处理上。因此,如何发挥出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优势,缩小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文思想主要是来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作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它主要强调人类的人性尊严,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把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研究,倾向于对人文关怀。
在范长江的新闻通讯作品中,不仅有西北地区历史知识的叙述,还有人文风貌和社会变革的描写,正是因为对人的关怀,他才能够在写西北通讯的过程中旁征博引、谈古说今。如在描述马连河时,他描绘了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马连河为陇东北高原地带之泄水沟,此黄土高原缺乏森林,地质又不能含蓄水分。在雨季,往往山洪暴发,而在旱季,不但河水如丝,随处可以涉渡,一般人之饮水,亦成问题。最普通之饮水来源,系挖土窖储蓄雨季中之雨水而成。”在路过大石堡时,他写到“相传玄奘取经,曾驻足于此,又云‘蜀汉刘备曾在寨上留住,惟皆无可信证据。寨上亦有居民,亦务农,并有极美之泉水,野产党参甚多……陶渊明所理想之桃花源,此或足以当之’。”通过浏览全书,我们会发现,在范长江的文章中,既有人文知识的介绍,又有所过地区历史知识的讲解,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不仅能获得大量的知识,而且也能提升自身修养,培养人文关怀。
一个成功的新闻记者所必备的素质绝不是天生的,大都是经过后天获得的,而在所具备的素质中,新闻记者应该有甘于吃苦的精神。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战乱纷纷,社会形势极其不稳定,不仅有日本的侵入,还有国共两党的纷争,在当时很少有记者能像范长江那样关注国民现状,关注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中国大西北。在《中国的西北角》中,他这样描述“黄河道中卫以后,因为山势之开展,故河之两岸冲击成肥沃的平原,自秦汉以来,渠政早兴,引黄河水以灌此沃野,水旱农作皆甚相宜。”
同时,新闻记者也应该具有政治意识,关注国家命运,这方面范长江在《塞上行》自序中写道:“在这个小册子里面我比较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是国内民族问题。第二,是统一国家之途径问题。第三,社会各阶级利益之调整问题。我认为这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中,最基本最起码要解决的项目。”在范长江作品的阐述中,也有关于西北地区民族矛盾的叙述。在《松潘与汉藏关系》一节中,范长江就对汉藏矛盾,作了专题论述,他说:“松潘境内,藏人占百分之八九十,而政权却在少数汉人之手。藏民虽有土官。而土官亦受县官管制,可以说完全为被征服之民族状态。”同时,对民族矛盾的细节,他也有专门的叙述。由此可见,范长江想向读者真实地记录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的急迫心理,面对着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他关注国家命运、关心当地人们的生活现状,这些都是他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真实写照。
新闻记者要真实的记录新闻,更要有关注社会基层的使命。范长江在深入西北地区采访前,大量阅读中国工农红军的理论、政策,这为他报道红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在漫长的采访报道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报道态度,真实地记录每一次所见所闻,这使得他成为第一个沿着红军长征足迹实地报道的新闻记者。他认为“诚”是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为人民反映真实的信息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广大人民才能放心地在报纸上了解生活信息。而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通讯作品,之所以影响深远,通过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实事求是的记录,并在个人阅历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他对于西北地区的采访报道,在坚持实行真实客观、展现事实的新闻采访原则的同时,也证实了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深远意义。
在深入社会基层采访报道的同时,范长江还用自己的如椽大笔记录下了百姓生活。如他在《平武谷地中》说道:“何家坝上行三里为旧州,地虽不比南坝、何家坝为大,然而过去曾盛极一时,商业之盛,闻名川西北数县,今则与何家坝同其命运,人烟绝迹,鸡犬不闻。全为可怜之妇女,面目黧黑,衣服褴褛,少妇处女之衣不蔽体者,随处有之。”可见何家坝的生活有多困苦,另外还描写到:“途中行人,以军人及搬运军粮之士兵与民夫为主,普通商贩,百不得一二。天气正炎热,中暑病倒之兵夫,络绎于途。”他慨叹:“生于乱离之世,不死于枪炮,亦丧于徭役,哀我农民,奈何无自救之方也。”范长江关注人民生活疾苦,关注百姓生活,正是出于新闻记者的良知,他的实践作风正是脚踏实地精神的真实写照。
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长江韬奋新闻奖是我国新闻业中最重要的奖项,其中长江新闻奖是以范长江的名字命名,范长江对于西北地区的采访和报道经历是新闻记者可以参考的重要范例。随着时代的进步,新闻事业已经成为传递社会动态的有力工具,而作为采写和记录社会实时动态的新闻记者,应该继承榜样的力量,发扬不怕困苦的实干精神,脚踏实地,深入社会基层采访,不断拓展自身知识,记录民族地区的民俗风情,同时关注国家命运,培养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