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乐曲中,琵琶被誉为百乐之王。琵琶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音色典雅变化多样。琵琶艺术的表现力主要通过音色变化来体现,而音色变化的把握则需要演奏者具有娴熟的艺术技巧。通过主体音色和配合音色的协调变化,能够诠释更丰富的情感层次,从而提高琵琶演奏的艺术表现力。琵琶音色的变化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揉弦指演奏者的手指在琴弦上的动作频率和幅度,使之形成和谐的音色变化。在琵琶弹奏中,揉弦对于音色的掌控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揉弦能够使声色更加均匀、更具表现力和舞台感染力。在左手按弦过程中,需要注意指尖位置,力度适中,体现出良好的演奏弹性。演奏者在弹奏过程中要保持放松,实现弦和品、相的实际接触,从而激发共鸣箱形成共振,同时配合规范的吟、揉等技巧强化琴弦的震动幅度,使音色更加通透悠扬。
如果弦振动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则会加速泛音衰减,进而影响良好音色的发挥。揉弦形式很多,演奏家需要协调不同的揉弦技巧,找准特定音准。不同演奏者需要结合自身弹奏特点和舞台习惯,形成良好的揉弦技巧,结合乐曲内容突出揉弦的艺术价值。
右手弹奏需要确定触弦位置、角度和力度。在基本音色弹奏中,触弦位置多在复手一方弦长的1/9处。这一位置的触弦能够使琴弦震动更加充分,从而形成更和谐的泛音。此外,在复手阻力下,震动效果不够充分,因此泛音形成较少,这就会造成衰减加速,因此余音延续时间相对较短,所产生的音效更加厚重有力,节奏感更强。在指甲碰触琴弦时一般为45°角的“斜入正出”,从而增加指甲和琴弦的接触点,增加琴弦张力,从而形成更和谐的泛音,使音色更加圆润松弛。
通过指甲与琴弦的碰触,能够形成更有感染力的音色,这就需要提高手指的灵活度,小臂也要自然放松,从而使琴弦被充分激发。短时间的碰触能够激发出更明显爆发力,因此琴声震动更加清脆。反之,如果指甲和琴弦的碰触时间较长,并且进行垂直弹拨,加之指甲和琴弦形成的摩擦,则有可能出现琵琶噪音或者琴音破裂。
琵琶演奏者不同,其力度掌握也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在扣弦力度上表现差别较大,这些差异化特点与演奏者的艺术思维、演奏体验、艺术想象力、曲目差别等有直接关系,只有演奏者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通过扣弦面积、力度以及弹奏速度等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变化。
触弦斜度越大,指甲和琴弦的碰触越深,其接触面积就越大。表面看右手动作幅度不变,但是由于扣弦斜度增加,其力度反而会缩小。再运用吟、揉巧等技巧,则能够使音色更加优美浑厚。有时候即使采取弱奏手法,也会使人有饱满充实之感。通过音色变化的掌握,往往能够获得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使欣赏者获得更良好的聆听感受。只要手法得当、应用合理,则能够体现出琵琶特有的琴音特色,增加其艺术感染力。例如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演奏中,就是通过调整触弦力度和角度突出音色的不同变化,在第三段“花影重叠”部分,演奏者可以通过指力变化呈现出音色的强弱对比,从而使音色具备生动的明暗变化,以营造出良好的回声效果。在这样的演奏技巧下,能够使欣赏者想象到江风吹拂、江岸花草摇曳的美景,与水中的月色交相辉映,营造出如诗如画的美妙意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琵琶演奏中由于音色不同,所体现的情感也会有很大不同。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的不同,这就需要演奏者对其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反复揣摩,从而掌握其音色变化。总之,音色的变化与演奏者之间的情绪能够形成有机互动,演奏者的实力角度、实力方向等都能够影响到琵琶音色。因此,演奏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弹奏技巧,能够把握音色美化的原理和手法,从而增加琵琶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在保证基础音色质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多元音色的变化,以期获得更出色的演奏效果。
[1]蒙培媛.试析琵琶演奏中音色的影响因素[J].明日风尚,2018(05).
[2]孙沫.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艺术谈[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05).
[4]温翕贺.气息和气韵在琵琶演奏当中的运用及作用[J].同行,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