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表演是对舞蹈作品的二次创作,舞蹈演员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为观众带来更多美的体验,舞台表演体现出了舞蹈者高超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水平。良好的舞台表现力有利于建立起舞者与观众之间的共鸣,从而更生动、更深刻的演绎舞蹈作品,从这一点来看,舞蹈演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舞台表现力是决定表演成败的关键因素。
表演意识是舞蹈演员表演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解和认知因素,与表演者的思维、艺术感知能力等有直接关系。培养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在常规训练中要强化演员的艺术想象力,可以为表演者设定相关的主题,引导舞蹈演员进行即兴表演,舞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细进行随机动作编排,构思舞蹈内容,从而激发其艺术创作积极性和现场表现力,促进舞蹈演员通过舞蹈语言诠释作品的深刻内涵。表演意识的培养需要突出灵性和灵感,不能单纯局限于舞蹈动作技巧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蹈作品表现力更加突出,舞台效果更良好。
舞蹈演员的心理素质与其舞台表现力的高低有着密切关系。在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中,可以增加一些舞台模拟类训练,表演者可以作为观众,而教师则承担其评委角色,从而营造出更真实的舞台表演氛围,舞蹈演员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表演或者训练,往往能够塑造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舞台表演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发生,这就更需要舞蹈演员有良好的临场调节能力,能够以从容稳健的心态面对舞台现场所出现的意外因素,保持舞蹈表演的连续性和艺术美感。同时还要注重舞蹈演员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在登台表演之前要放松心态,不要将表演是否轰动作为唯一目标,而要在一颗平常心下全力以赴。通过心理暗示能够帮助舞蹈演员放松心理压力,平稳呼吸节奏,从而提高其舞台心理适应能力。
良好的舞蹈基本功能够使舞蹈演员在舞台上游刃有余。首先需要加强舞蹈动作的规范训练,强化其肢体动作能力,从而提高其舞台表现力。扎实的舞蹈基本功需要长期训练,舞蹈演员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甚至素质循序进行。在强化基本功基础上,还需要强化舞蹈演员的情感表现力,只有肢体语言和情感语言相融合,才能使舞蹈作品更具表现力,进而形成与观众的情感共鸣。这就需要舞蹈演员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理解舞蹈的风格和表达内涵,理解舞蹈的背景音乐,对其旋律结构有所认识,进而激发自身的艺术想象力,激发其舞台表达积极性,使舞蹈演员更深入的沉浸在舞蹈作品的艺术氛围中,能够对舞蹈角色进行深度揣摩。通过舞蹈演员基本功的训练和强化,有利于突出其舞台表演的个性化特点,同时也能够赋予舞蹈表演更深刻的舞台意义。
舞蹈是一种肢体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舞蹈演员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从而更深入、更准确的诠释舞蹈作品的内涵。文化的领悟力和洞察力关系到舞台表现力的发挥,而且也是形成舞蹈演员风格的重要因素。舞蹈演员只有充分了解舞蹈作品中的文化底蕴,才能获得更多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层次分析,全身心投入到舞蹈作品中,从而增强其舞台表现力。对舞蹈作品中文化内涵的解读起到情感带动的作用,从而使演员的动作、表情、神态更加到位。良好的文化修养同样能够增加舞蹈演员的场控能力,从而在舞台表演中从容自如,通过肢体语言的展示创造美、展示美、传递美,建立起与观众的艺术互动,从而使舞蹈作品更加深入人心,达到更高的舞蹈艺术境界。
优秀的舞蹈演员能够在舞台上绽放不一样的光彩,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则能够建立起舞蹈演员、舞蹈作品、观众之间的有机联系,在舞蹈演员舞台表现力的培养中,要突出其专业素养、心理素质的强化,强化其表演意识,提高演员本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表现中轻松驾驭、自如发挥,充分展示舞蹈作品的艺术,让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1]陈利敏.略论舞蹈演员舞台表现力的提高[J].音乐时空,2016(03).
[2]毛君.谈舞蹈演员的舞台素质与艺术表现力[J].剧作家,2015(06).
[3]张晶晶.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感的培养措施[J].黄河之声,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