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杰
(甘肃省卓尼县第一中学,甘肃 卓尼 747600)
新课改的三大支撑理论之一的金字塔学习理论(其他两个分别为掌握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明确提出,不同的课堂学习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就学习方式来看,据金字塔学习理论的提出者,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通过调研发现,听讲、阅读、试听、演示、谈论、实践、教授他人等两周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分别为5%、10%、20%、30%、50%、75%、90%。这个结论是根据英语语言学习得出来的,如若应用到理科的学习中,就不能照搬,要略作调整。但是,应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将多媒体技术和理工科课程结合最好的便是翻转课堂的实践。2007年的夏天,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教师们总是被学生的迟到而扰乱课程进度。直到有一天,两位化学教师改变这一切,他们使用屏幕捕捉软件来录制PP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通过这样的途径,两位教师节省出上课时间,让学生来完成作业或者给学生的实验提供帮助。这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同时,也证明了多媒体在化学教学确实存在优势。但是,就笔者观察和研究发现,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们知道,PPT教学只是多媒体教学的一种重要类型而已,并不等同于多媒体教学。它是运用相关软件、网络技术等多种手段,使得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知识。而一旦将两者等同起来,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质就发生了变化,教师变成了PPT放映员,教学方式也不过是从原来的口头传授,转变成了单一枯燥的视听传授,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失去学习兴趣。
教师从原来的读课本内容变成了读PPT内容了,多媒体原本是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现在变成了教师偷懒的工具,还阻碍了师生间的互动。
众所周知,化学中有诸多的反应和变化,单靠教师的口头描述和解释是没法得以具象化的,但是一旦借助了多媒体技术,那么反应将有所不同。然而,我们的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往往过于追求花哨和技术,反而忽视了我们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初衷和本意,不利于将多媒体技术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值。
首先,化学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有深入地理解和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有所取舍,将重点、难点突出,详略得当,而非简单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复制粘贴。
其次,化学教师还得全面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技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技术往往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以为自己知道的就是最核心的技术,因此,无论做什么方面的内容都用同样的技术,千篇一律地套用一种方法和技术。这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新鲜感,对于教师来说,也容易固化思维。因此,我们要有坚持不断学习新技术的劲头,并不断实践。
再次,我们需要把握好多媒体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工具性。多媒体技术只是我们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了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个性化教学而产生的。这也是学生提高主观能动性,学会对自己负责的环境。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教练,而不是课件的复读机。另外,多媒体教学材料我们可以存档或者拷贝给学生,以备课后的复习。
多媒体教学实际上是混合了教师的讲解和建构主义的学习思想。教师的讲解一般都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学生的学习则是自己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将知识内化于己身。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借助网络软件加强师生联系,强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工具。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对此有深入、准确地认知和了解,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的学生,而非无感情的具体物质,因此,教师一定要秉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时刻思考什么样的多媒体教学才是高效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并将一个不同的世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未来、对知识充满了憧憬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