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化工安全与环保》教学方法浅析

2018-03-28 05:12:05
山东化工 2018年18期
关键词:化工企业化工事故

张 鹏

(天津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涉及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比较于其他产业,化工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1)专业性强,化工生产种类繁多,所涉及的原料、产物、副产物等化学品种类复杂多样,其中还包括易燃、易爆、有毒和有害的化学品,这些种类不同的化学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和程度也不一样;(2)社会影响力大,化工生产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液、废固等化工副产品不仅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而且极易随气流、水流等扩散到更远的地方,威胁更大范围内人类的身体健康;(3)事故危险性大,在化工生产中的不慎操作或疏忽大意极易造成化工企业的大范围燃烧、爆炸、泄漏等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在化工生产中,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规范操作成为维持化工企业长期稳定运行和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化工企业的事故率却一直居高不下,这其中不乏像“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2012年山西苯胺泄露事故”、“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等重大化工安全事故。这些化工生产事故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使得民众对化工企业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化工企业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大学生是未来化工企业管理、规划、生产、设计、研发的主力军,其大部分毕业生将来会投身到化工企业的一线操作和生产当中,因此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事故处理能力,不仅是为未来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储备合格的从业人员,也是加强该专业大学毕业生综合从业素质的有效措施。为此全国各地的工科院校陆续开设“化工安全”的专业必修课程,我校也与2017年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了“化工安全与环保”的专业必修课,旨在加强我校化工专业毕业生的化工事故处理能力、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本文在讲授"化工安全与环保"的课程实践基础上,根据该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讲课特点,浅谈一下开展《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的改进方案,达到加强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授课效果、提高学术的安全和责任意识。

1 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中,内容涵盖面广、所涉及知识面多且杂,笼统没有重点,各个知识点之间没有强的逻辑关系,这就给平常的板书授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如果按照正常的板书授课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陷入到教师照书本和PPT内容读文本,学生犯困玩手机的畸形教学模式。为了改良课堂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课堂上来,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中不仅涉及工业高压容器、管道、锅炉、防腐容器等大型装置,也大量涉及防爆阀、防火栓、灭火器、防毒面具等安全附件,这些化工操作单元种类众多、功能各异、所需注意事项也各不相同,如果只单纯书面介绍,难免容易让人混淆,印象不深。如果在讲授这些内容时穿插设备图片、操作讲解视频、已经结构刨面图等多媒体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设备的功能和操作印象,增加他们对这些化工单元使用的认识和了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2 结合案例教学

绝大多数的高校在校学生都没有一线工作经验,不仅对大部分化工单元的安全操作缺乏主观认识,并且对化工安全事故也没有深刻的了解。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觉得化工事故离他们很遥远,在主观意识上对化工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3-4]。选取近些年发生的重大化工安全事故实例,结合图片、视频、新闻报道、事故分析报告等材料,将化工安全事故的起因、经过、危害、伤亡、财产损失及造成的后续影响等内容完整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化工事故的危险性产生畏惧心理,提高其在以后一线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处理能力和安全意识,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工生产安全不仅与化工厂和附近居民有关,其影响甚至可以触及远在千里之外的地区和人员,造成更大范围的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一些典型安全事故案例的发生也可以和课程所设置的教学内容完美契合,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更直接的认识,也可以案例反哺理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1122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是由管道腐蚀造成原油泄漏,同时检查和更换作业未按规定操作完成造成的。这部分内容可以在《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中的“工业防腐与化工防腐”这一章内容中给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加深其对化工腐蚀及防护方面内容的认识。

3 结合课堂讨论教学

影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众多且复杂,对其安全预防的介绍和学习很难通过一两个老师的讲解就能全部囊括,难免出现疏漏之处,如果通过加强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师生之间就某一事件或安全操作展开深入讨论,集思广益,不仅能使学生有更强的代入感,培养其独立思考,更能让叙述全面、深刻地认识化工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5]。另外,老师应全面了解化工安全事件所造成的多方面影响,包括经济方面、环境方面、社会方面、政治方面、甚至国际关系方面等。在课堂上巧妙地将这些影响与化工安全生产事件的相关内容相融合,延伸学生的知识体系,扩展学生的事业,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此外,目前的在校大学生虽然大多没有一线工厂运行经验,但他们大多在实验室做过各种实验,接触过一些化学药品和试剂,也使用过一些小型的实验装置或设备。虽然没有进行过真实的化工生产操作但对于一些有毒或有刺激性的药品,一些带加热功能或压力的实验装置有一定的直观认识。所以如果教师在讲授化工安全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所接触过的化学品或实验装置,由小及大,因浅入深,也会使学生对安全生产产生一定的直观感觉和了解。比如,氨气是一种有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大量吸入会造成呼吸道的炎症,严重的可引起肺水肿,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高浓度大剂量的氨气,但是在实验室的实验过程中他们接触过浓度较低的氨水溶液,对挥发出来的氨气气体造成的刺激性有一定的亲身体验,所以对化工安全生产中高浓度氨气气体所造成的身体病变和刺激性反应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加强其在以后使用过程中的警惕性,加强预防措施。

4 结语

在国民生产众多的生产行业中,化工生产是一个专业性强,危险系数高,影响范围大且深远的特殊行业。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对周边居民的人身和健康安全,对周围环境的保护等多个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保障化工生产的规范操作和安全生产具有较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对于未来从业人员——高校的化工专业在校生事故处理能力、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是未来最大程度减少化工事故发生率的重要举措。但是《化工安全与环保》的课程设置和授课特点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普遍存在枯燥、难理解、难记住、不重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增加多媒体授课、增加案例分析、增加课堂交流讨论三个方面浅析对教授《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的方式方法改进的举措,以期提高授课质量,增强学生的事故处理能力、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真正达到为我国化工行业培养未来的合格从业人员,以保障我国化工行业又快又稳又安全地发展。

猜你喜欢
化工企业化工事故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2022年30期)2022-11-15 05:05:10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2022年15期)2022-11-15 04:12:20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学中文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8
化工企业中的工作票制度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
应用化工(2014年12期)2014-08-16 13: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