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发展试验室 建设新发展理念践行区
——青岛中德生态园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8-03-28 04:48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德生态园青岛

SCHAFFUNG EINES.KOLOGISCHEN ENTWICKLUNGSLABORS, BAU EINES GEBIETS FR DIE UMSETZUNG NEUER ENTWICKLUNGSKONZEPTE

EFFIZIENTER ENTWICKLUNGSWEG IM DEUTSCH-CHINESISCHENOPARK QINGDAO

BUILDING ECOLOGICAL DEVELOPMENT LAB AND DISTRICT BASED ON THE NEW DEVELOPMENT IDEAS: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QINGDAO SINO-GERMAN ECOPARK

青岛中德生态园位于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北部,南依小珠山风景区,北接胶州湾及洋河,西临胶州市王台镇,东联青岛前湾港及胶州湾跨海大桥。园区启动区规划面积34.92km2,拓展区规划总面积204.00km2,区位条件优越,生态资源丰富,内外交通发达,是中德两国政府签约、商务部设立的全国首家国际合作生态园区,是青岛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与经济技术合作载体。

1 园区发展概况

2010年7月,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和技术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确定在青岛合作建立中德生态园。2011年3月完成园区选址,同年12月奠基。2012年5月,青岛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达《关于建立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体制的批复》,决定成立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2013年7月,青岛市政府调整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及相关功能区管理体制,决定成立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挂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牌子),为青岛市政府派出机构,由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代管。

园区发展备受两国政府关注。5年来,两国领导人先后在5次互访中谈到中德生态园,并高度评价“中德生态园是中德双方精心培育的利益共同体,是中德合作的典范”。李克强总理曾在中德工商界晚宴发表演讲时,“欢迎更多德国企业来华投资,共同办好中德生态园等示范性项目”。从中德两国合作备忘录精神出发,园区坚持“生态、智慧改善生活,开放、融合提升品质”的发展理念,确立了“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发展愿景,实施“德国+、+德国”发展模式,以“德国+”引进各国高端产业,融入中国发展,连续3年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约项目120多个,包括西门子、大陆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签约德国隐形冠军企业20余家,到账外资4亿美元、利用内资65亿元,年均增速100%以上;以“+德国”引进德国技术助推转型升级,西门子工业4.0创新中心、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等一批国际合作创新研发项目在园区落地运营,成为中德合作创新的典范。

中德生态园于2013年启动大规模建设,至2017年底,园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00多亿元,启动区一期11.6km2搬迁基本完成,70万m2“村改居”建成入住,土地清场1.3万多亩,35km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园区北部产业和商住组团基础配套完备。园区先后获批全国首批低碳城试点、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园区、全国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全国首批低碳示范城、全国人居环境奖等称号,并获得国外学者、政要赞许。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到园区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称“中德生态园的低碳、环保、可持续理念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青参加中德可持续建设论坛时表示,“中德生态园是中国经济由量的扩增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典型案例。”德国巴州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原巴州经济部部长威斯豪耶博士(Dr.Otto Wiesheu)指出,“中德生态园项目展示了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如何结合起来,在中国经济中将起到巨大的信号作用,不仅是生态角度的生产,也展示了理智的发展”。

2 园区绿色生态规划建设特色

2.1 建设生态技术平台,以可持续标准引领规划建设

中德生态园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按照“先标准、后规划、再设计、后实施”的发展思路,聘请德国专业机构、专家学者,因地制宜,借鉴引进德国相关标准,建设德国特色、产城融合的绿色低碳生态园区。

2.1.1 可持续生态指标体系

借鉴德国标准化模式,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四个维度出发,建立可量化的40项生态指标,其中原有地貌和肌理保护比例、鸟类食源树种植株比例、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率等6项指标为国内首次提出。指标二级分解为84项核心要素、227项关键环节、311项控制目标和777项具体控制事项,形成生态设计导则、操作指南、监测评价等8套成果,做到发展路径可控制、可落实、可复制、可推广。该指标体系取得德国著名认证机构TÜV NORD公司的认证,并纳入商务部制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合作生态园工作参考指南》,作为全国生态园区规划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标准。

2.1.2 可持续建筑国际认证体系

与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DGNB标准建立合作,对园区建筑进行可持续认证。园区德国企业中心获DGNB铂金奖认证,是亚洲首例,也是规模最大的公共建筑项目,该项目同时获得了我国绿建三星的认证和中国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在加快推进中德标准化合作的同时,园区着力推进国外成熟标准的中国化。2016年12月,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的知名专家通过中德生态园《综合指标体系》《绿色生态建设管理办法》《被动房(居住建筑)标准》等16项标准评审,初步建立起国内首个参照德国标准制定的园区绿色生态建设标准体系。

2.1.3 相关规划成果及建设控制体系

园区注重“德国理念、德国标准、德国技术、德资比重”的合理化引入,特邀欧博迈亚(Obermeyer)、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Gerkan,Marg und Partner,GMP)、思倍安建设咨询(SBA Architektur)、设能建筑咨询(energydesign)等数十家德国知名公司以及中规院、中建院等国内顶级团队,全面参与园区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和工程咨询。目前,中德生态园已经完成概念规划、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代总规)、控规、城市设计、能源规划、产业规划、生态景观、绿色建筑、智能电网、水资源利用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和专题研究,形成完整的生态园区规划成果及建设控制体系。

2.1.4 高效低碳能源利用体系

借鉴德国能源管理体系,推进城市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供应相结合、非煤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互促进的“园区能源模式”。根据初步推算,2030年园区基本建成后,GDP能耗0.23吨标煤/万元,与目前德国标准基本持平;清洁能源利用率将达到84.6%,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0.6%,综合节能率为50.7%,碳减排率为64.6%,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园区冬季完全不用煤炭的生态供热采暖做法,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予以宣传报道。

2.2 建立国际经贸合作平台,推进“德国+、+德国”的发展新模式

坚持国际定位,汇聚德国元素,在项目筛选时坚持“达不到生态指标体系不要、不是绿色产业不要、没有核心竞争力不要”的“三不要”原则,重点引进和培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定价权的引领性产业。

2.2.1 以“德国+”引进高端产业融入中国发展

首先是瞄准德国世界500强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着力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先后签约德国西门子、大陆以及印度塔塔等世界500强企业6家,逐步形成高端企业集聚;同时瞄准德国工业基石——“隐形冠军”,着力打造隐形冠军企业群,先后签约具有行业主导地位的辛北尔康普压机、欧米勒钢琴、曼泽纳新材料、科林工业环保设备等德国隐形冠军企业20多家,力争实现“德国质量+中国生产+世界市场”的复合优势。

2.2.2 以“+德国”助力国内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引领智能制造产业。联合西门子、博世、海尔、同济大学等20余家公司和机构,在国内率先成立“中德工业4.0联盟”、智能制造“机慧圈”,获选中德智能制造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德国弗朗霍夫、海尔集团、西门子合作建设“家电工业4.0创新产业基地”,总投资80亿元,仅滚筒洗衣机项目就在其智能平台上集合了300余家中外企业联合发展。全球第一个磁悬浮中央空调智能互联工厂——海尔中央空调智能互联工厂建成投产。在德国法兰克福设立中德智能制造联盟德国办事处,发布首个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COSMO平台解决方案。

二是引领基因健康产业。全球基因科技领跑者华大基因落户,园区总投资30亿元,打造集研发、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目前,一期“三库两平台”建成并使用,国际海洋基因组联盟在园区成立,华大基因北方中心、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海洋生物基因测序共享平台、半岛出生缺陷精准医学中心、华大-Lars Bolund整合再生医学研究所等挂牌。该中心将建成具备30PB基因组数据访问和存储、计算能力的国际化数据中心,全国首个超低温自动化样本库,包括立体化农业、海洋生物等活体库,以及国际领先的新基因编辑工具开发、基因编辑细胞生产、编辑应用效率与安全评估、动植物基因工程的技术平台。规划3~5年内,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海洋基因库和跨组学研究中心,海洋水生物基因检测和存储量达到世界第一,弥补国际国内该领域空白。2016年以来,由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科学家参与的银杏基因组等研究成果,先后在国际权威期刊GigaScience上发表,并首登世界顶级科技刊物《科学》(Science)的封面。

三是引领被动房产业。与被动房发明人沃尔夫冈·菲斯特(Wolf-gang Feist)教授、被动房建筑大师德维希·荣恩(Ludwig Rongen)教授合作,成立德国被动式建筑研究所中国中心。国内唯一严格按照德国标准建设的被动房体验中心在园区竣工运营,并成功举办首届亚洲被动房大会。推动建设集设计、建设监理、关键设备制造、鉴定认证于一体的被动房全产业链。目前,总建筑面积近8万m2的被动房社区主体建成。园区已与德国弗莱集团、瓦伦汀建筑事务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成立被动房合资公司;被动房关键技术新风热回收系统取得突破,并与德国爱科就园区拥有完全知识产权户式新风产品达成合作意向,完成样机试产;与西门子合作成立节能应用中心,共同研发被动式建筑节能控制智能平台。2017年,《青岛中德生态园“标准化+”发展规划》和《青岛中德生态园标准化工作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实施,标志着中德生态园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按照德国标准制定的园区级绿色生态建设标准体系。中德生态园正在打造中国最大的被动房产业平台及基地,保持我国被动房产业在亚洲的领先地位。

2.3 建立创新发展平台,以德国创新元素推动可持续的合作研发

园区全面推动中德合作创新,瞄准产业经济发展,突出未来高精尖产业领域,建设中德合作创新平台。

2.3.1 引进西门子创新中心

与西门子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在中德生态园合作建立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主要致力于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2.3.2 落地欧博迈亚设计研究院

与德国最大的独立工程设计咨询公司欧博迈亚合作,成立合资设计研究院,开展从方案到施工图,既有德国先进理念和技术,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绿色建设研究与设计。

2.3.3 与弗朗霍夫合作设立海尔智能研究院

总投资80亿元的海尔与弗朗霍夫工业4.0合作示范项目已开工,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弗朗霍夫青岛研究院挂牌。海尔与弗朗霍夫在中德生态园的合作,将在家电产业领域全面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密切结合,打造家电工业4.0全球引领研发线,输出家电领域智能制造工厂标准体系。

2.3.4 成立被动房研究院

本文主要通过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衡量北部湾经济区城乡经济的发展水平。通过对历年资料的查阅,这里着重选取北部湾四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2008年-2011年期间城乡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经过筛选和处理得到如下结论:

与德国被动房研究院(Passive House Institute,PHI)合作,中德专家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共同研发形成《被动房技术导则》,通过德国技术实现中国被动房构件产品的不断升级,带动形成关键材料、关键装备的产业体系。

2.3.5 落地华大基因研究院

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合作,提供成熟的精准医疗临床体系和个体化医疗整体解决方案。筹建中国可溯源样本储量最大、海洋生物基因组数据储量最多,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海洋基因库。

2.4 建立文体交流平台,全面提升社会文化生态

2.4.1 加强足球运动合作

先后与德国足协、德国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签订合作协议,德国首个亚洲足球培训基地落户,德国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在园区设立中国第一所足球学校。先后举办了青岛市校园足球教练员提高班、青岛市“希望之星”夏令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青岛市首届校园足球精英赛等活动,并由德国足协等合作机构的顶级教练参与培训指导,培训人数近4000余人,覆盖中国6个省市。同时,成功举办了拜仁青年杯中国区预选赛,入选球员在德国比赛期间获习近平主席接见。中德生态园也先后荣获“山东省校园足球训练营”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基地”称号。

2.4.2 加强音乐、文体和科技交流活动

享誉全球的欧米勒国际钢琴公开赛永久落户园区,承办了第四届、第五届国际公开赛。期间,园区还先后承办了中德青少年音乐教育高峰会议、中德地方青年交流会等国际性会议。2017年,园区成功举办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2017年中德标准化委员会会议等多项重大活动也在中德生态园举行。

2.4.3 加强职业教育合作

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园区与青岛科技大学、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共同签署了《中德双元工程大学框架协议》,建设国内第一所中德合作双元制大学,并将采用职业教育普通本科连通的双元制大学新模式。目前,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校区正式启动建设,规划将设立10个专业,开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计划2023年办学规模达到12 000人。德国赛德尔基金会中德(Hanns Seidel Foundation)(青岛)职业能力发展项目进展顺利。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将与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并将新校址迁至中德生态园,目前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已有28名教师赴德培训,79名学生取得了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

2.5 建立多维互动平台,全面推进中德交流合作

2.5.1 城市交流展示平台

先后同德国巴伐利亚州(Bavaria)、莱茵兰-普法尔茨州(Pfalz State,简称莱法州)、下萨克森州(Lower Saxony)、曼海姆市(Mannheim)、奥尔登堡市(Oldenburg)、汉诺威市(Hannover)等州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德国巴伐利亚州、下萨克森州、莱法州、巴登符腾堡州等州长代表团将相继来访。先后同德国巴伐利亚州、莱法州、下萨克森州等州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5.2 知识产权保护平台

针对在华德企就知识产权方面的核心问题,设立知识产权中心,成立山东省第一家知识产权仲裁院,聘任了多位德国籍仲裁员;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已多次开庭审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设立中国北方首个知识产权综合责任保险;与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先后签署协议,共建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实践基地;成功举办中欧知识产权年度合作会议。

2.5.3 中德智库顾问平台

中德生态园国际顾委会于2015年正式成立。园区聘请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德国环保署前署长托普夫,德国巴州经济委员会主席威斯豪耶,前驻德大使卢秋田等20余位中德知名人士担任顾问,重点就中德交流合作、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保障中德生态园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上开拓创新、不断前进、健康发展。

3 结语

2013年大规模建设以来,中德生态园秉持“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发展愿景,坚持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导方向,积极推进平台建设和机制完善,着力打造生态型、智能型、开放型的中德两国利益共同体,努力建设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生态发展试验室”和“五大理念践行区”,奠定了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获得了普遍的赞誉。园区建设期间,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专程到访中德生态园并表示,“希望让更多的企业、政治家和社会了解园区,把中德生态园建成中德合作的示范园、模范园”。我国前驻德大使、园区顾委会主席卢秋田也多次来园区考察,强调指出,“中德生态园作为新时期中德两国经济合作的平台、文化交流的桥梁、人民友谊的纽带,体现了中德交流合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速度和新品质。”

猜你喜欢
中德生态园青岛
当周生态园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中德生态园的“活力”示范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发扬中德传统友好 推动两国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写在中德建交45 周年之际
阿尔乡沙漠生态园
青岛明月申牌?
西安航天城文化生态园揽月阁
花开的声音 身心的交响——“2014中德合唱大师班”培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