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英
(衡水学院 应用化学系,河北 衡水 053000)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通过进行实验并观察其现象最终得出结论,所以说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理论知识为主,但对于化学这样一门学科,获取直接经验-实验操作尤为重要。化学实验可以将“枯燥”的化学理论变得活泼,呈现出其缤纷多彩的一面,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实验可以培养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状况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考,培养其求严谨的科学精神;探究实验的进行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还可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化学实验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育,还培养了其科学素养以及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2003年颁布了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标准,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强化科学探究意识;调整课程结构,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由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构成,其中特别强调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课程改革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使得教育改革进程缓慢[1]。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对高中生学好化学是非常关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再强,面对无心学习的学生也无法保证可以教会。只有学生自己产生了学习兴趣,愿意学习,才能真正的将知识听进去,转换成自身的文化素养。所以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是没有道理的。化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较多,又相对比较零散,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较为枯燥,很容易对化学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学业。化学实验的引入为学生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增加了趣味性,从而自主学习与化学知识相关的内容。通过多次与学生沟通或访谈学生家长,可知大概80%的学生对化学实验是比较感兴趣的,将近20%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不高。通过调查发现,12%的学生认为实验对于学习没有帮助,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15%的学生并不喜欢通过实验来学习化学,这是对化学实验兴趣不高造成的;3%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没有帮助。总之,大多数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有正确的认识,可以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但仍存在一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不到位。而那些对化学实验感兴趣的学生的化学成绩普遍高,也普遍认为化学并不难。相反,那些对化学实验不感兴趣的学生,化学成绩普遍较低,对化学的学习只是完成老师的任务,没有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这一特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以老师为学习对象,老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同样也会相应地影响学生。学生从老师对实验的态度,会主观性判断实验是否重要。通过教师访谈,可以感受到教师对于实验教学有着正确的认识,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但是有将近90%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实验不是很重视,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向学生表现出其对实验的重视。大部分教师虽然重视化学实验,但是由于学校条件等各方面原因,很少做实验。经调查发现,化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全部都做的教师比例约占8%,60%的教师是有的做有的没做。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只考虑学生如何才能得到高分,而忽略了对化学学科的本质的探究,因为学校实验仪器不全或者课时限制,教科书上的很多小组实验,往往被忽略。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有的老师只是将一些相应的实验播放给学生们观看,让学生直接记录实验结论。这就造成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学校虽建有化学实验室,但实验仪器和药品短缺,老师几乎无法进行实验演示,学生没有真正动手去做实验,使老师和学生亲自做实验成为一种奢望。教师只能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学生做实验次数极少,对实验仪器的使用不是很熟练,实验操作不熟练,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验能力。学校实验室开放程度低,大部分高中基本不开放实验室,学生对此颇有意见,学生无法进行实验,无法获得直接经验,所以不能够很好的学习化学,教师也无法顺利的进行实验教学,学校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另外,学校担心学生进行实验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不愿意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来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学校应给予学生信任。
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不够一方面源于教师传递的观念不正确,学生没有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没有概念,也提不起对实验的兴趣。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验观念的培养,可以多进行一些趣味实验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美育。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精确的讲解并加以精准示范。在进行讲解时,其内容应该具体包括实验原理、实验用品、所用到的装置以及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等,并通过精准的操作技能向学生进行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化学实验中的美,并由此产生动手实践的欲望。第二,沟通。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交心,深入地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化学学习中,一起探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学习, 使学生对化学课程充满兴趣。第三,联系实际。把化学实验与 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的内容联系起来,使枯燥无味的知识课堂变 得丰富多彩。第四,亲自动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 握情况,对学生提出一些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亲 自动手做实验,学生会被多彩的实验现象所吸引,能在实验中 体验到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
在教育制度改革和新课程理念下,实验教学虽然已被许多学校纳入化学课程的学习中,但是化学实验教学没有得到真正地落实。在现行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将学生需要自己动手的地方改成了传统的对实验的死记硬背,忽视了实验教学的本质,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故学校应该提高教师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教师对化学实验也一定要重视,化学考试不单单考察化学理论知识,化学实验现象,还会考察学生的自主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等等。
调查发现,学生希望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多媒体播放实验进行实验的学习,并且认为其效率较高,但教师却很少做到这一点。教师认为实验重要,在实践过程中却没有把实验放在重要位置。大部分教师仅仅依赖学校实验室来进行实验教学,却没有尽自己所能使实验教学达到最好状态,这与教师的实验教学观念和方式使分不开的。老师应该加强化学实验操作能力训练和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训练[2]。在设计教学方式时,应多增设实验课程,并边讲解边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去探究和观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注重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引导性。
要使评价方式多样化首先要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在国外,实验课课时所占比例较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也很高,对于学生学习化学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以及创新的精神。这一点是我们国家需要学习的。学校应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进入实验室,感受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进行评价时可通过实验操作考察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纸笔测试考察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最主要的是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价。达到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