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楠
(苏州大学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教育国际化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列为扩大教育开放的发展任务;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强与海外高校的交流合作、提升教育与科研的国际影响力,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多个高校开设本科双语教学班,采用以英语为代表性语种的外语对于非语言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展开教学,以更好地培养国际化人才,为毕业生在日后工作和求学中的对外交流打好专业英语基础[1]。像这样的教学班包括了中南大学的“澳洲班”、苏州大学的“强化班”等。
《工程制图》对于非机械相关专业的工科本科生来说,是一门必修大类基础课,通常在大一开设。它本身所具有的课程特点,使工程制图双语教学有别于像《化工原理》这样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如何针对工程制图的课程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既让学生掌握母语教学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又为学生日后进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双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非机械相关专业的工程制图双语教学展开探讨,结合在苏州大学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工程制图是一门具有系统理论和较强实践要求的技术课程[2],在非机械相关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上,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应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既掌握工程制图的专业英语词汇,同时掌握与母语教学班同等水平的课程知识与技术能力。而这门课程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对很多学生而言,即使采用母语教学,也需要通过认真学习与反复练习来培养自己的看图与绘图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与表达能力,双语教学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掌握英文专业词汇,培养他们正确阅读和理解英文图纸的能力,无疑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2)由于课程通常开设在大一,和《大学英语》等课程平行开设,此时学生的英语水平通常有较明显的差距,一些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尚达不到能够日常交流的程度。
(3)工程制图专业词汇虽然不算很多,但难度较高,像正投影Orthographic projection、平面立体polyhedral solid、轴测投影axonometric projection等专业词汇在学生之前的高中学习中较少用到,需要学生进行专门学习与记忆。
这些特点也为工程制图双语教学的开展构成了挑战,合理的教学方法应实现知识技能学习与语言学习的平衡,让学生在掌握母语教学所要求的课程内容同时,提高对工程制图基本专业外语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有三种类型:术语引导型、交叉渗透型与完全浸透型[4]。在教学实践中,完全浸透型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用全英语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在听力上的弱项使得他们较难以跟上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简单英文对话,而阅读能力的差异则导致一些学生在理解教学PPT上较长的英文语句有时出现困难。此外,当进入课程内容教学时,工程制图专业术语如投影面projection plane、直角投影法orthogonal projection、实形性authenticity等词汇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大量出现,对学生理解和跟上课程内容构成了较高的挑战。在这些原因的影响下,完全浸透型双语教学班的学生相较母语教学班,更早地出现了有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的问题。
采用交叉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即是说,采用全英文PPT展示课程内容,而在口头讲述时,先采用全英文介绍,再伴随中文解释。这样一来,在教学初始讲解课程要求时,学生能清晰理解本门课的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而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上,这样中英文结合的讲课方式,也有助于大一学生更快地融入双语教学的学习,有效减少了畏难情绪的产生。进一步,对课程内容采用两种语言各自讲解一遍,既保证了学生对于英文专业术语与英文交流环境的熟悉,也通过母语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避免学生因为语言不熟悉而增加了理解所学知识点的时间,使双语教学班的整个学习内容能匹配上传统母语教学班。
当然,交叉渗秀型教学模式也具有自身特定的问题。把一个问题采用中英文各自讲述,无疑增加了用于讲解同一个知识点上的时间,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而由于同一个知识点会用两种语言讲述,也有学生会放弃英文部分,只专注学习中文部分,在整个学期的学习结束后,仅仅掌握了课程知识与技能,没有达到专业英语的学习目标。因此,随着入学学生的英文水平提升,将交叉渗透型教学模式逐渐向完全浸透型转移,最终完全采用完全浸透型教学,是工程制图双语教学的一个目标[5]。
双语教学的教材可采用全英文原版或改编版教材,或采用国内发行的双语对照版。原版教材中介绍的工程制图画法与规定通常采用发行国家的国家标准,与我国的制图标准有较多不同之处,如很多国家采用第三角画法进行投影,而我国则采用第一角画法[6]。因此,采用改编版或双语对照版是更好的选择,前者有Giesecke、Mitchell、Spencer等原著,焦永和、韩宝玲与李苏红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工程图学》(第8版),后者有胡琳主编,程蓉、付芩与孙炜副主编,陈锦昌与马维银主审,机械工业出版社发行的《工程制图(英汉双语对照)》。选取哪本教材,应取决于学生的英文水平和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中对课程的要求。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工程制图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徒手绘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一本合适的习题册是至关重要的。好的习题册能够锻炼学生对于英文题目审题和解题的能力及阅读和理解英文图纸的能力,能够加强学生对于传统多体相贯、三视图绘制、和不同视图画法等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提供答案,以适应学生自学的需求。
除去教材和习题集的选择,在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PPT课件形式充分展现课程内容,以动画形式加强学生对于空间立体的理解,辅助以传统的黑板绘制对绘画步骤进行演示,都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在PPT制作上,有必要采用全英文PPT,只把关键专业术语以中文表达。这样的课件形式,能够与先英文后中文的口头讲述形成较好的配合,在学生学习英文教学内容时,通过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同时接受新的知识,再辅以随后的中文讲解,实现加强专业英文学习的目的。而为了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将三维立体投影到二维图样、或者从二维图样中想象三维立体的能力,通过动画展示立体的主视图、俯视图与左视图,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从零开始,逐步建立起对于空间立体和对应平面投影的理解。而一些同学虽然能在脑海中构想出立体的形状,却不知如何下笔展开图样的绘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采用黑板进行绘图演示,则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带领同学完成图样绘制。
在机械、建筑、化工等多个行业中,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进行制图已是通用的行业标准。因此,在工程制图的教学上,除了介绍绘图规范与标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与徒手绘图能力之外,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加入CAD制图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CAD内容的学习,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提升教学效果。
美国AutoDesk公司发行的AutoCAD是广泛用于绘制机械与化工图纸的绘图软件包,但对于教学时长为一学期的工程制图课程来说,针对AutoCAD的介绍往往无法深入展开。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形学技术飞速发展,三维CAD系统的设计思路出现了转变,原本工程设计人员需要通过构思出产品的三维形状,再投影到二维图样中,而现在三维CAD系统软件可以直接进行三维建模,直接表达产品的三维形状[5]。由法国达索公司开发的CATIA便是一款强大的模块化产品设计软件,目前已有一些开源的CAD软件采用了与CATIA类似的设计理念,先对产品进行三维建模,再依据设计好的立体直接输出三视图,如FreeCAD软件。这些新型软件比较容易上手,而先构建三维模型再输出三视图的方法,也较好地辅助了工程制图教学要求中对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进一步针对立体投影中的难点如相贯问题进行了直观演示。此外,软件中还可以选择是以第三角画法还是以第一角画法进行三视图的输出,与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了良好的对接。
工程制图教学注重对学生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而这两者的提高又需要学生反复多加练习,因此,在课堂上讲解关键习题以及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后习题,都能促进学生对于所讲授知识的吸收和应用[7]。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课后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与掌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而在教学进度上做出合理微调,对于难点问题进行攻关强化,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巩固双语学习成果。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双语教学在高校中的应用日益普及,而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专业词汇难度高、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等特点,因此,工程制图双语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开展,需要在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的情况下,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与教材,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与CAD制图,注重学生的学习进度,随时提供反馈,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程知识与技能,掌握专业英文术语和阅读理解英文图纸的能力,为学生后期进入专业课程的双语学习打下基础,实现培养合格国际化专业人才的目标。
[1] 谈多娇.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33(11):83-86.
[2] 邵世禄.对《工程制图》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08(02):89-92.
[3] 胡琳,程 蓉.《工程制图》双语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S1):70-72.
[4] 陈 平,刘朔頔,许 倩.以学生为主导的工程制图双语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7,38(02):283-288.
[5] 彭小波,胡 琳.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对工程制图双语教学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7(S1):60-61,63.
[6] 杨志凌.“工程制图”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3):60-61.
[7] 李会强,胡忠举,龚伶俐,康辉民.双语教学在地方高校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