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探析

2018-03-28 02:44马乐元程东林汪精海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农林课程体系课程

马乐元,程东林,汪精海

(1.甘肃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各行各业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浪潮。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实施后,创新创业教育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构建科学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既能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也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对地方农林类高校而言,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因此,必须将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摆在农林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位置。

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创新创业成为时代的宠儿,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而构建科学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国家、高校、学生重要意义都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

(一)国家层面: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题中之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传统的以要素、投资为主要投入方式的粗放式经济发展转变为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期和主要矛盾的凸显期,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党和政府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构建创新型国家,而要实现这些发展战略,除了国家引领之外,必须激发各行业的创造性、创新性,使创新创业在全社会成为一种常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农林类高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农林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农林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全面深化农林类高校高等教育改革[1]。

(二)高校层面: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了全面奋进的新时代,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成为各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意义非凡,同时也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三)学生层面:是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

目前,高等教育已成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大学生创业,能够有效促进就业,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通识教育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在高校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既是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缓解就业压力的关键一步。

二、农林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一[3]。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农林类高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依托培养人才,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是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措施。目前,各农林类高校大都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也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农林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

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提倡和鼓励,国内各本科院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模式,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部分农林类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探索出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以“慕课(Moocs)+翻转课堂”为指导思想[4],依托信息化教学,在4个模块基础上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创新实验学院和右任书院,构建“国家—学校—学院”三级创新创业训练课程体系,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导师制和弹性学分制,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显著;山西农业大学在“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等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南京农业大学针对全体在校本科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依托专业特点,并以满足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编写创新创业教材,开设系列选修课程,优化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极大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效益;北京林业大学以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在全校本科生中普遍开展“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而对具有潜质的学生针对性地开展“融入式”创新创业课程,打通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将创新创业理论融入实践训练,取得了显著成效;甘肃农业大学依托科研平台和学科优势,深度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开展联动教学,构建了“3+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5],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二)农林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科目设置单一

农林类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针对农林类院校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训练教育,旨在培养全体本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并针对有创业潜力的学生积极引导,开展实训训练,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培养其成为创业者。但目前部分农林类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单一性的问题,课程设置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共性和学生创新创业的个性化需求相结合,仅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通识教育,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2.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视不够

创新创业教育涉及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机制、教育课程体系等多个层面,而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则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目前,部分农林类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多以基础通识课程为主,课程设置形式多以选修课、第二课堂的形式为主,考核方式以获得学分为主,未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农林类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健全

目前,农林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不够完善,总体呈现出课程资源不足、课程种类少、课时零碎的态势。大部分农林类高校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及专业教育之中,使创新创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割裂开来,不能全面提高本科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存在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脱节的现象,只注重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忽略了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还有部分农林类高校直接以讲座、论坛、创业大赛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这种情况下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大打折扣。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不完善

目前,农林类高校大都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课程结构仍不完善。在课程形式上,大多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入度不够,没有探索出具有农林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比例失衡,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比例相当小,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从本科教育培养方式来看,大部分农林类高校仍然以专业教育为主,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放到和专业教育同等位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5.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性不强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其落脚点在于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重在实践。而目前农林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停留在理论课堂的授课教学,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实践环节,也很少有创新创业的实践教材,实践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个性化需求。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林类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显著,学生积极性不够,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农林类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对策和路径

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深化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农林类高校需要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积极探索具有农林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基础,使其真正意义上为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实践水平,激发其创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因此,农林类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找到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契合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积极性。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根本出发点,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有机融合,从根本上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提供创新创业人才储备和保障。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

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是农林类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保障,在课程形式上,农林类高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通识教育,推动建立具有农林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在整个本科教育中的比例,协同创新创业选修课和必修课联动教学,打破传统的高等教育注重专业教育的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位置。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范围,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创业大赛、咨询服务等各项活动,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的补充,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三)加强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设置

理论结合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则是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基础。农林类高校应该从优化创业课程设置出发,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教材,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比例。同时,积极探索优化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多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基础,注重在课程体系中有意识地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理念,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设置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不断充实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

(四)建设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层次性。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上,农林类高校应该改革当前创新创业课程针对性不强、没有层次性的缺点。针对大一学生多设置创新创业入门课程和导学课程,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从高等教育的开端给学生灌输创新创业思维;针对大二学生多设置创新创业基础理论课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与自己的专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创新创业理论基础;针对大三学生多设置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开展创业大赛、讲座、模拟公司等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针对大四学生,鼓励其大胆创业,为具有创业潜质的个人和团队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支持,促进其创业走向成功。针对全体在校学生建立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使创新创业教育效益最大化。

(五)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农林类高校应尽快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多开展类似分组科研、头脑风暴讨论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授课[6]。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有限,农林类高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因此,需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交流,利用互联网开设线上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将课堂授课与网络课程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六)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质量

目前来看,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最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教师授课,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素质是反映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晴雨表”。因此,农林类高校迫切需要优化当前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组织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通过“引育并举”的方式提高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总体而言,完善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农林类高校担负着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和满足农林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农林类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并贯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始终,建立立体式、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农林课程体系课程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