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叶草(Circaeaster agrestisMaxim.),为一年生无毛小草本,株高3~9 cm。胚轴伸长成茎,两枚宿存子叶线状披针形,茎顶簇生数枚叶;叶菱状倒卵形或匙形,长0.5~2 cm,宽1~11 mm,中上部具齿,基部渐窄成短柄,叶脉开放式二叉分歧。 花小,两性,数朵簇生于叶腋;萼片膜质2~3 枚,镊合状排列,宿存;无花瓣;雄蕊2~3 枚,稀退化为1枚,与萼片互生;心皮1~3,离生;子房上位,具1颗横生胚珠,柱头顶生,无花柱。 瘦果圆柱形,长3~6 mm,外被钩状毛。 花期6—7 月,果期7—9月。 分布于我国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及南部、陕西南部、四川西部、新疆西北部、西藏东部及南部和云南西北部;不丹、尼泊尔、印度东北部等也有分布; 在海拔2 100~5 000 m 的山坡林下湿润草地有时成片分布,但如果森林被破坏,凡阳光直接照射处,不见其分布。星叶草自1881年被发现以来,对其系统位置颇多争论,曾被分别划归于金粟兰科、 毛莨科或小檗科。 但星叶草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例如2 枚子叶宿存,其叶脉为开放式的二叉脉序,萼片2~3,雄蕊1~3,果实有钩状毛等,而与毛茛科等科有明显的区别,故有人主张将其另立为星叶草科。 目前已在其多数分布范围建立有自然保护区,使其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