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涓,赵如萍,王婷婷
(1.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2.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225300)
计划生育并非仅仅局限于控制生育,更是要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列为工作的重要目标[1-3]。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首先应使国民尤其是育龄期女性充分了解优生优育的相关知识,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有害因素对胎儿的不良影响[4-7]。以往关于育龄期女性优生优育知识了解程度及影响因素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泰州市育龄期妇女对优生优育知识的知晓率及需求,旨在为有关部门制定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1研究对象 根据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表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泰州市人民医院和泰州妇产医院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期女性1 050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6.3±4.2)岁。职业包括高校学生、商人、公务员和公司职员等,所有研究对象自愿参加本次问卷调查。
1.2方法 本次研究的调查员均经过专业培训,采用匿名方式向所有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以一对一面访的方式对问卷中所有内容进行逐项填写。为了降低偏倚,保证研究的客观真实性,该指定调查员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前的指导工作包括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保证所有研究对象独立完成调查问卷,期间禁止与无关人员进行交流,调查员不得提供暗示。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由专家组进行审核,调查员进行预调查保证其信度和效度符合要求,通过前期内容设计、调查过程中质量把控和对结果的把控3个环节对问卷进行质量控制。内容包括:(1)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学历、居住地、婚孕状况和家庭人均月收入;(2)优生优育知识问答,共10题,内容涉及影响优生优育的因素(遗传、环境)、相关药物使用及出生缺陷的风险调控和正确处理等方面;(3)优生优育态度问答,共9题,均为待孕妇女对预防出生缺陷具体服务项目的认同情况;(4)优生优育知识的需求,包括是否必要了解优生优育知识和获取优生优育知识的途径(可多选)。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不同特征患者间比较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以优生优育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为因变量,以年龄、学历、居住地、婚孕状况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法分析优生优育知识与态度之间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人口学特征 本次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050份,回收率100%。<25岁476例,≥25岁574例;初中及以下574例,高中294例,高中以上182例;城镇581例,农村469例;有婚孕史287例,无婚孕史763例;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210例,2 000~<4 000元455例,≥4 000元385例。
2.2优生优育知识点回答情况 1 050例育龄期女性中各优生优育知识点的回答正确率为42.0%~93.3%,全部回答正确238例(22.7%)。回答正确率较低的两个知识点分别为“孕前优生5项检查有哪些”和“孕期服用药物有哪些禁忌”,见表1。
表1 育龄期女性优生优育知识点回答情况(n=1 050)
2.3优生优育态度回答情况 研究对象对优生优育的态度较好,认同率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婚前体检、产前影像学检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9项预防出生缺陷具体服务项目的全部认同率为89.6%,见表2。
表2 育龄期女性优生优育态度回答情况(n=1 050)
2.4优生优育知识的需求情况 调查对象中1 022例认为有必要了解优生优育知识,占97.3%,28例认为没必要,占2.7%。在知识获取途径方面,通过医务人员和参加专业培训获取知识的占比较少,分别为25.3%和15.3%,见表3。
表3 研究对象优生优育知识的获取途径(n=1 050)
2.5影响育龄期女性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25岁、高中以上、城镇、有婚孕史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大于或等于4 000元的人群优生优育知识问答全部正确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学历高、居住地城镇及家庭人均月收入高的女性优生优育知识问答全部正确的比例较高,见表5。
表4 影响育龄期女性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的单因素分析
表5 影响育龄期女性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B:回归系数;Sb:标准误;bt:标准化回归系数
2.6优生优育知识与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优生优育知识与态度间呈正相关(r=0.231,P<0.05)。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优生优育宣传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育龄期女性对优生优育的含义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优生优育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各地区尚存在差距[8-9]。研究认为,孕前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不仅可提高待孕妇女相关知识储备,转变其错误的态度,而且可最大程度上预防出生缺陷,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10-12]。泰州人口众多,以往在开展优生优育宣传工作中存在盲目、缺乏重点的弊端,若能充分了解影响育龄期女性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的相关因素,可为相关部门提供依据,更好地开展工作。
本研究结果表明,1 050例育龄期女性中各优生优育知识点的回答正确率为42.0%~93.3%,全部回答正确人数占比22.7%,说明在实际知晓率方面仍有待提高。回答正确率较低的两个知识点分别为孕前优生5项检查有哪些和孕期服用药物有哪些禁忌,婚前检查是预防遗传病、实现优生优育的第一防线,充分了解孕前优生检查的项目和意义可有效提高保护力度。许多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此知晓孕期药物禁忌十分重要,既避免孕妇盲目用药影响胎儿发育,又不至害怕用药贻误孕妇病情[13-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学历高、居住地城镇、有婚孕史及家庭人均月收入高的女性优育知识问答全部正确的比例较高,与以往的研究[15]结果一致,说明在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工作上,年龄小、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低、无婚孕史及农村的待孕妇女是此类工作的重点人群。调查对象中认为有必要了解优生优育知识的占97.3%,说明绝大部分育龄期女性对了解优生优育知识的需求较强。然而在知识获取途径方面,通过医务人员和参加专业培训获取知识的占比较少,分别为25.3%和15.3%,绝大部分是通过媒体、与周围人群交流等方式获取知识,后者在科学、准确度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应坚持主要渠道,加强专业渠道的力度。本研究中育龄期女性对优生优育的态度较好,9项预防出生缺陷具体服务项目的全部认同率为89.6%,同时优生优育知识与态度间呈正相关(r=0.231,P<0.05),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应将提高育龄期女性对待优生优育的态度放在首位。
综上所述,泰州市育龄期女性对优生优育知识的需求较强,但缺乏专业获取途径,实际知晓率有待提高,可针对不同人群加强知识宣传。
[1]李朝曦,陈勤,杨克敌.武汉市育龄妇女
优生优育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需求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4):565-567.
[2]LEITE M,ALBIERI V,KJAER S K,et al.Maternal smoking in pregnancy and risk for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results of a Danish register-based cohort study[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4,93(8):825-834.
[3]汪晓东,张秀敏,刘妍妤,等.常州市待孕妇女优生优育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6,29(8):96-99.
[4]徐继红,马旭.城乡育龄妇女孕前心理压力及妊娠结局研究[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6,27(2):105-110.
[5]邸丽花,朱芳.150例孕妇系统化健康教育母婴健康指标评价[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25(1):45-46.
[6]王冰,宋桂芹,胡秀珍.定期多形式化宣教对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知晓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187-188.
[7]高爱芹.婚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对优生优育的影响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3):77-78.
[8]NORSA′ADAH B,SALINAH O.The effect of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during pregnancy on the newborn weight in Malaysia[J].Malays J Med Sci,2014,21(2):44-53.
[9]蒋应慧.西宁育龄期女性宫颈病变现状及认知情况影响因素研究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0):4068-4070.
[10]谭明芳.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孕前健康教育在优生优育中的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9):1695-1696.
[11]唐文杰.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对优生优育的促进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6):1091.
[12]周雪杰,朱琪.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在育龄妇女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9):294-295.
[13]田玉玲,雷力民,黄伟.2650例育龄期妇女地中海贫血的筛查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1):4232-4234.
[14]吴俊英.育龄妇女对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与需求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3):152-153.
[15]宋晓琴,马毅敏,左连东,等.广州市流动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生殖与避孕,2014,34(3):24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