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18-03-28 05:44唐立健郭龙娇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江苏南京211166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6期
关键词:卫生事业卫生因子

唐立健,郭龙娇(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江苏南京211166)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高层次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卫生管理人才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对于医疗卫生管理水平及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医疗卫生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卫生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1]。高等院校教育是培养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构建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本文基于社会需求调查构建卫生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从南京、上海和常州分别选取1家三级综合医院,将行政部门和临床科室管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共计有效调查316人,主要调查个人基本信息、卫生管理人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的能力和素质、高校需加强的专业能力培养环节等。

1.2 方法 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Cron⁃bach’s α为0.940,表明调查数据信度较高。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检验分析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针对公共因子进行提取。其中,对于所需专业知识、能力和个人特质的重要程度,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和非常重要分别赋值 1、2、3、4 和 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本次共计调查医院管理人员316人,其中男141人,占44.62%;女175人,占55.38%。小于31岁62人,占19.62%;31~<41岁99人,占31.33%;41~<51岁 95人,占 30.06%;≥51岁 60人,占 18.99%。高中/中专 4人,占 1.27%;大专 14人,占 4.43%;本科171人,占54.11%;硕士研究生58人,占18.35%;博士研究生69人,占21.84%。无专业职称40人,占12.66%;初级50人,占15.82%;中级80人,占25.32%;副高级83人,占26.26%;正高级63人,占19.94%。

2.2 卫生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

2.2.1 所需专业知识KMO统计量为0.823,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则显示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专业知识11个条目经最大方差法多次迭代旋转提取2个公共因子,其中政治理论、经济类、法学、人文、心理学、信息/计算机和外语属于公共基础类知识,管理类、临床医学、卫生学和数理统计类属于专业应用类知识。见表1。

表1 所需专业知识旋转后因子负荷矩阵

2.2.2 所需能力KMO统计量为0.911,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则显示本数据适合应用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专业能力17个条目经最大方差法多次迭代旋转提取3个公共因子。第1个公共因子为协调与执行类能力,包含沟通与协调、语言表达、执行和应对突发事件等能力;第2个公共因子为创新与发展类能力,包含公文写作、开拓创新、公关、时间管理、冲突管理、信息管理与统计和战略思维等能力;第3个公共因子为管理与决策类能力,包含调查研究、发现与处理问题、领导、组织、综合分析决策和规划/计划等能力。见表2。

表2 所需能力旋转后因子负荷矩阵

2.2.3 所需个人 特质KMO统计量为0.931,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则显示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个人特质19个条目经最大方差法多次迭代旋转提取3个公共因子。第1个公共因子为个性品质,包含自信心、自控力、影响力、适应力、善解人意、雷厉风行和创新意识;第2个公共因子为职业道德,包含自律性、正直诚信、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第3个公共因子为工作态度,包含乐观豁达、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和做事踏实。见表3。

2.3 卫生管理人员有待提高的方面 根据调查显示,卫生管理人员有待提高的方面,组织协调、计划决策、应付突发事件、对外部环境反应、信息化处理等能力位居前5位,选择比例均在35%以上。见表4。

表3 所需个人特质旋转后因子负荷矩阵

表4 卫生管理人员有待提高的方面

2.4 卫生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环节 根据调查显示,高校需加强的卫生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环节中,社会实践、见习和实习、参与研究课题、课堂实践居前4位,选择比例均在40%以上。见表5。

表5 高校需加强卫生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环节

3 讨 论

3.1 基于胜任力模型合理定位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在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公共事业单位,其中以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管理工作者为最多。卫生管理岗位工作涉及范围广、任务重、影响范围大,对于岗位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均较高。从构建的胜任力模型来看,专业知识包括公共基础类和专业应用类,能力涵盖协调与执行、创新与发展、管理与决策3个维度,个人特质包含个性品质、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3个维度。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应从知识、能力和个人特质3个方面来构建,同时强调这3个方面的有机融合,不仅具备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关键要能将其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同时还要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协调沟通、团结协作、组织规划、分析决策、吃苦耐劳、踏实上进、自信自律、抗压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适应今后卫生管理工作的要求。

3.2 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卫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医学和管理三大模块,其中管理类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程度最高。从课程设置结构来看,公共基础和医学课程比重偏高,有些院校医学类课程课时占40%以上,管理类课程比重相对较低[2-3],这容易使学生忽略其重要性,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课程体系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合理设计,其中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须进一步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勇于奉献、廉洁自律的职业精神;医学课程设置比重适当控制,以基本医疗课程为主,适当减少医学基础类课程,结合卫生管理专业特点,将医学知识整合重组[4-5];加大管理类核心课程比重,如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关系、运筹学、组织行为学、人际沟通等[6]。此外,第一学年适当安排管理类基础课程,让学生早期接触专业类知识,以增强专业意识,培养专业思维,有助于合理定位和规划今后的职业发展。

3.3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专业能力培养 为了提高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高校实践教学环节需进一步完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暑期社会实践。确定指导教师及时纠正实践活动问题[7],并做好监督与考核工作,规定小组长每天汇报活动进展并以影像形式传送相关情况,实践结束后所有成员均要提交社会实践心得体会。(2)见习和实习。与各基地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加强与基地的定期交流与反馈,保证整个实习和见习流程的规范性[8],并从态度、能力、行为、结果等方面构建一套指标体系,全面考察见习和实习效果。(3)参与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自行申报或参与导师课题研究,为了提高其积极性,可将课题研究与毕业论文相关联,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确定选题方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课堂实践教学。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引入课堂,如情景模拟、主题汇报、小组讨论、实践观摩、课堂辩论、翻转课堂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9-10]。

[1]苏岱,刘伊明,吴东亮,等.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卫生管理人才需求调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0):187-188.

[2]冯珊珊,王碧华,周梅.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101-103.

[3]宋志杰,姜天娇,谷雪然,等.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8):622-625.

[4]王哲.浅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J].湘潮,2015(8):74.

[5]米玉倩,郑建中,张持晨,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0):73-74.

[6]顾玉林.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6,30(2):153-155.

[7]黄钊坤.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因素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6(12):167.

[8]王莹莹,张屹立.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J].科技资讯,2009(23):180-181.

[9]陈玉.高校文科专业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4):145-146.

[10]栗美娜,王丹,邓月仙,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1):96-97.

猜你喜欢
卫生事业卫生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财管工作的探讨研究
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思考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卫生歌
讲卫生
浅谈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卫生事业绩效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