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贾朝 / JIA Chao
岁在乙巳遇巧合,喜看五子同登科。他日兄妹堂前会,谈文论武比英模。这首绝句悬挂于贾成厂家乡老屋正厅多年,为贾成厂教授童年时家乡一名颇有威望的先生所题,描绘的是1965年贾成厂兄妹五人同时毕业升学的场景——大哥和二哥分别考入重庆大学与中山大学,四弟升入初中,五妹升入高小,贾成厂本人升入县重点高中(图1)。父母是人民教师,贾成厂从小便受到文化的熏陶,成绩一直优异,升入高中,本应天道酬勤,顺利考入名校,然而青年时期的贾成厂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读高一那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同那个年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贾成厂也踏上了他的知青之路。
图1 贾成厂兄妹合影
十年知青,29岁的贾成厂参加高考,以9县1市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后改名为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系。四年苦读,他以大学期间科目全优的成绩留学日本东北大学。在日本留学工作期间,贾成厂的大女儿都赴日留学了。41岁的贾成厂博士毕业后,在日本神奈川科学城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后担任总工程师。1994年,45岁的贾成厂放弃了日本神奈川科技园总工程师的工作,毅然回到母校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任职,从事高性能复合材料、粉末冶金等领域的研究教学工作。二十年间,贾成厂教授在粉末冶金,复合材料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他指导硕士研究生近百名,博士研究生40余名,许多学生如今已是国内知名的学者、教授。他还热心于国际合作,曾指导多名比利时、阿尔及利亚、韩国、朝鲜等国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与访问学者。即便是65岁退休后,贾成厂教授仍然开设《今天的日本》与《现代粉末材料》两门公选课程,每年有千余名学生走进课堂,而且由他讲述的《今天的日本》也是北京科技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公选课程之一。看过去几十年的时光轴,在每个阶段他似乎都比同领域的人年长,然而凭着一颗持之以恒,志比年高的心,贾成厂教授最终战胜了时间,丰富的阅历使他积累了经验,练就了他豁达的心智。时间是最公平的,谁也无法使其停下,有的人一直在追赶时间,也有人把时间甩在了后面,贾成厂显然属于后者。
1966年学校停课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贾成厂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实际上只学到了高一的课程。1968年高中毕业后,同那个年代的许多青年一样,贾成厂也踏上了知青之路。当时,贾成厂的母亲离世,父亲因此变得沉默寡言,并携一家人回到了乡下。贾成厂的两位哥哥在外读书,贾成厂为帮助父亲打理这个家而在农村当起了民办教师。农村的条件虽然艰苦,但贾成厂却从不抱怨。他教的是小学课程,两年时间的教学过程中他不仅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名学生,还在工作之余用哥哥们上高中时的课本自学了高二、高三的课程。
后来,由于政策调整,贾成厂到商丘搬运公司做了一名装卸工人,收入还算可观,但工作非常辛苦。他1.69 m的身高,不到60 kg的体重,每天的工作却是装卸100 kg的麻袋,一天要工作9 h。即便这样,他也没停止过学习,在装卸工作休息的间隙,他依然坚持做几道数学几何题。他说,这不仅是由于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实在不愿意荒废了时间。
图2 贾成厂早年工作场景
不知不觉间走过十年,贾成厂已经成家,生活艰辛却无波澜,工作劳苦但收入稳定,仿佛时间就要这样平淡地流逝。然而,金鳞岂是池中物,他也只是等待着可乘的“风云”罢了。终于,1977年高考恢复,贾成厂抓住了这片“云”。扛着家庭重担,做着装卸工人,读着复习资料——这大概就是他备战高考的状态。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虽然成家立业,但他十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1978年,他以物理单科99分、化学单科97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钢铁学院金属材料系。
考上大学时,贾成厂29岁,大女儿已经是小学3年级的学生。作为一名“高龄”大学生,他有着家庭的负担,没有了当工人时的那份收入,反而多了大学生活的一些开销。但这些都没能影响到他的学习。他生活朴素节俭,大学时去人民大会堂参加“北京市三好学生”的颁奖仪式并领奖,他依然穿着在学校上课时穿的布鞋。大学期间他只有一件衬衣,那是为物理竞赛一等奖领奖而准备的。年长成就了他豁达的心态,让他在大学期间全身心地投入在学业上。
对学习贾成厂有着浓厚的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个时候解出一道高数微积分的题就好像看一场电影一样高兴”。他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并没有因年龄稍长而下降,毕业时,贾成厂是金属材料系200名学生中大学期间所有考试科目惟一全优的人。
不仅大学期间成绩优秀,贾成厂教授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也非常突出,1983年,34岁的贾成厂以414分的优异成绩(满分500分)考取了研究生,并得到了去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留学的机会。这一年,所有要去日本留学的学生都要到长春或大连进行日语的集中学习。同行的人中贾成厂是年龄最大的,34岁的人了重新学习一门外语确实是个难题,每天要背100多个单词,而且头一天背诵的单词到第二天还要测验。这一次,贾成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吃力。但他没有放弃,他坚信数理化能学好日语同样也能学好。通过勤学苦练,贾成厂顺利通过最终的考评。赴日留学以后,凭着良好的日语基础、敏捷的思维能力、深厚的学术积淀,贾成厂在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顺利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求学的十几年中,贾成厂教授是一个追赶时间的人,凭借着勤奋二字,他一步一步克服了年龄造成的客观问题,追回了时间。博士毕业以后,贾成厂进入日本神奈川科技园进行博士后研究并担任总工程师,四年的理论积淀与实践打磨,让贾成厂在金属材料科学方面的学术水平渐入佳境。
图3 贾成厂在富士山前留影
1994年,在日本神奈川科技园有着很好发展前景的贾成厂毅然选择了回国,他回到自己的母校北京科技大学任教。这一年,贾成厂已经45岁了。由于博士毕业后在日本一直从事工程类工作,贾成厂当时并没有技术职称,而北京科技大学的同事中有的30岁就已经评为教授了,时间好像又把他甩在了后面。但是,从回国工作的第一天开始,贾成厂就脚踏实地地投入到了教育工作中,1年后即被评定为副教授,2000年任教授,2002年任博士生导师。在北京科技大学从事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他多次获得北京科技大学“我心目中最优秀的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研究生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参加)、先进工作者、教学成果一等奖、SCI论文检索全校第三名等奖励。
回国后,贾成厂主要给本科生讲授《复合材料》与《粉末冶金材料》,给研究生讲授《复合材料》。说到贾成厂讲授课程的受欢迎程度,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在北京科技大学,一般的研究生课程最大容量就是240人,而贾成厂的《复合材料》课堂有一年却达到了500人。这是因为那一年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研究生要在北京科技大学学习这门课程,因为学校的其他活动而错过了选课时间,导致课程已被其他同学选满,但是同学们选课的愿望又非常强烈,为了让所有想听想学这门课的学生如愿以偿,学校征得贾成厂教授同意,开设了两个《复合材料》课堂,贾成厂教授每一周要讲两次课程,这样上这门课程的研究生人数就达到了500人,而一学期的时间也就被贾成厂延伸成了两个学期。
图4 贾成厂在实验室工作
在贾成厂教授的教学生涯中,像这样把时间“变长”的例子还有很多。回国之初,学校鼓励教师开公选课堂,贾成厂因有着留学日本的经历,便结合自己在日本近十年的学习与工作,开设了一门名为《今天的日本》的课程。没成想,这门课竟成了北京科技大学最火爆的公选课之一。最受火爆的季节,贾成厂在春、秋学期各开两次课程,夏季学期又开一次课程,春秋两季还在学院路共同体的平台上开讲,选课的学生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等校的学生。一年下来仅此一门公选课便有千余名学生走进贾成厂的课堂。贾成厂教授在这门课上讲述的见闻经历,是一名师者、学者的所思所想。他还喜欢与学生分享交流想法,互相学习。他并没有因学生多,开课次数多而应付了事,反而把一年五次的课程讲出五个样子,因为课堂是相同的,但学生是流动的。数次开课后,《今天的日本》课程声名远播。常有没选中课的学生坐到第一排来蹭课,有一次,贾教授见第一排一名男同学听得入神,便请他分享一下感受,哪知道这个男同学分享前先开始了自我介绍,道出自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因最近在学《日本概况》,听说北京科技大学这边有一门课程很好,便过来听一听,这一听,便从头听到了尾。教学相长,这一点在贾成厂教授退休以后仍在坚持。如今退休的他仍然开设《今天的日本》公选课程,而且,这门课程已经被做成视频,成为影响全国的公开视频课,使得更多的人受益。
贾成厂还热心于科学普及与中学生的教育。他已在《金属世界》等期刊上发表了关于粉末冶金材料的科普文章近20篇,现正在编写《金属》系列文章。还曾在北京八一中学、桂林高中、柳铁一中等学校做过“神奇的材料世界”的讲座,深受好评。
在科研的道路上,贾成厂教授也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他以科研为家,与时间为友。“宽松、和谐、努力、高效”是贾成厂教授所带领团队的座右铭,他用这四个词来要求自己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宽松”主要是指虽然工作上并不严格要求“打卡”制度但是要求高效利用时间。“和谐”主要是指实验时保障安全、爱护设备仪器,生活中多与导师同学沟通、共同进步等。贾成厂教授指导的学生更深刻地知道时间的可贵,也更懂得勤奋的意义。
在贾成厂教授的科研团队中学习与工作就好像在一个大家庭中生活,入校时有迎新会,毕业时有欢送会。贾成厂教授能准确地说出每一届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工作简况。与在校生春游玉源潭赏朵朵樱花,秋登香山顶观片片红叶,贾成厂教授还珍藏着同每届学生每次出游的合影(例见图5)。科研团队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做出更好的业绩。贾成厂教授组织大家开展论讲会、研讨会,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让大家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发散思维、提高能力。
在企业生产实践方面,贾成厂与他的团队和全国多家粉末冶金、复合材料相关企业有密切联系,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力求为社会生产做出更大贡献。早年,有一种单件质量只有0.01 g的轴承,当时只有日本、韩国等一些先进企业才能生产,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贾成厂带领攻关小组经过近一年的试验、修改、再试验,终于研制成功了“粉末冶金超微小精密含油轴承”。这种配套于手机振动电机、微型计算机、微型数码设备、机器人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产品,小得单靠肉眼很难分辨出来,一个空火柴盒就能装进5000个这样的轴承。该产品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以及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省火炬计划项目资助等。产品投产后,当年就为企业新增产值6000万元。这也只是多年来贾成厂致力于粉末冶金材料领域研究所取得成就的其中一例。
图6 贾成厂携弟子与他留学时的导师西泽教授合影
图5 贾成厂与08级新生游鸟巢
“低调而高格,平凡而不俗”,这是贾成厂教授写给自己的话。这位年逾花甲的教授,见证了祖国日渐强盛的历程。在教授童年时,曾有长者为他题诗,今笔者不才,也愿以一首《西江月》向贾成厂教授致敬:
西江月
自幼书本常伴,苦乐十年知青。
钢院全优赴东瀛,归来正值巅峰。
日日教研学术,岁岁弟子千名。
功劳自有后人评,了然豁达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