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众生

2018-03-28 06:15
遵义 2018年5期
关键词:铁牛脑瘫康复训练

最后的扳道工“独守空轨”等车来

一间10平方米的红砖房,几条500米的铁轨,身后是延绵不绝的大山,脚下是枕木和石块,在北京西六环外的门头沟站,铁路扳道工师增信守着这个小站度过了23年。

火车没有方向盘,扳道工改变铁轨的方向,火车才能转向。如今,大部分的扳道工已被自动化电动轨道所取代,只剩极少数地方,还能看到那弓着身子,使劲扳动沉重道岔的身影。他们,就是最后的扳道工。

“叮铃铃铃铃”“1号!45928次,闭塞,检查三道。”内线电话响起,15分钟后即将进站的45928次列车要在这里折返,师增信一边重复着值班员的指令,一边在占线板上记录着,这些简短的专业术语,就是师增信20多年来开口说得最多的话。

要扳道了。师增信左腿稳稳地扎在地上,右脚踩上踏键,双手紧握握柄,弓着身子铆足了劲,缓缓扳动道岔。随着“磕嘣”一声,道岔落入了槽口,尖轨也严丝合缝地贴上了轨道。一切就绪,师增信又沿着铁轨来回走了一圈,检查轨道上有没有石块等异物,确保列车顺利进站。

今年冬天的北京没有下雪,屋外墙上挂着的防溜铁鞋、麻绳、大扫帚等工具也尘封未动。往年下雪时,为了防止铁轨结冰,就要随下随扫,有时一扫就是一整夜。

门头沟站现只有货运业务,每天接车不到20趟。扳道工的工作分白班和夜班,上一休一。一天工作12小时,一半的时间里,师增信都在待命状态中度过。没有同伴、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有时铁路维护员来了,就是扳道工最高兴的时候,还能说上几句话。

“刚来这的时候,可不一样嘞!”师增信回忆道。20年前,门头沟站还是京西运煤的大站,有时2辆车同时进站,一天要搬道200多下,哪条轨上的车要转向哪条轨,什么时候扳,必须记得清清楚楚,稍有失误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同时,还要随时留意轨道情况,驱赶上面逗留的乘车旅客或周围居民等,那时候3个扳道工一班岗,都忙不过来。

随着门头沟煤炭资源的枯竭,运煤货车少了,客运服务也取消了。2010年,扳道工岗位由三人一班变为两人一班。2013年后,彻底变成了现在的一人一班。

Boys should practice ______ writing earlier to help them catch up with _____.

扳道工的没落明显可见,师增信有时也会焦虑:“如果以后这个职业完全消失了,怎么办?”可更多时间里,他只是坚持自己不去胡思乱想,“干一天,就要干好一天”。在50岁的师增信心里,能在这个岗位上再干10年顺利退休,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10年她教会500个脑瘫儿走路

凭借自己的经验给孩子做康复训练,教脑瘫孩子学会走路,学会生活自理。这样的工作,吴秀丽坚持了十年,她让500个孩子学会了走路。做公益不易,她说再困难也要坚持下去。

十年前,因为本家哥哥的孩子是脑瘫儿,学临床医学的吴秀丽开始学习有关康复训练的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她终于让哥家的脑瘫儿学会了走路。

2010年,她开始专门做起了脑瘫康复训练。“脑瘫的孩子,只是身体的某个部分发育跟不上,针对这些部位做一些训练,还是有很大的概率能让孩子学会走路和生活自理的。”吴秀丽告诉记者。

据介绍,国内做康复训练的很多,医院也有,但收费较高,一节课要100元左右,一月下来得1万元,这对普通的家庭来说很难负担。“但脑瘫儿也是生命,我希望他们能很好地生存下去”。

清晨5点开始,吴秀丽和其他几位老师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为残障孩子做饭、喂食、学步、发音……看似平常的如“啊、啊”发音,或是正常走上一小步,往往都需要训练数天。

针对每一个刚“入学”的孩子,吴秀丽都研究制订一套康复方案,就像老师的教案,一般半年时间能达到会走路的效果。3翻、6坐、8爬、10站、周会走,这是吴秀丽总结的正常幼儿的发育历程。脑瘫的孩子基本上会落后半年左右,吴秀丽就是要通过半年的时间,让脑瘫儿赶超上去,基本达到正常的水平。十年,吴秀丽让500个孩子学会了走路。

据介绍,吴秀丽这里每节课的费用仅为15元。为减轻家长的负担,吴秀丽在锻炼孩子身体机能的同时,按照康复训练的进度免费教给父母一些康复知识,让父母在家为孩子做。吴秀丽称之为“家庭作业”。

社会上有爱心、愿奉献的人很多,只要有人愿意牵头组织、带头行动,必然能给那些身处困境的人带来生活的希望。“公益是一种坚持,我们自己要‘输血’,也要学会‘造血’。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我们不接受慈善捐款,再困难也要坚持下去,要教给脑瘫儿学会生活,融入社会。”吴秀丽坚定地说。

成都生物博士村干部:要当好村民的“保姆”

余水洋是重庆人,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毕业以后,参加蒲江县的人才引进计划来到西来镇工作。在他看来,放弃科研扎根基层,是从冷冰冰的书本走进烟火气息的人情味里。

如今,余水洋不仅是西来镇的一名工作人员,更兼任了铁牛村的驻村干部,村上的大小事宜,都有他的身影。虽说不再从事科研工作,但专业知识并没有落下,专业是作物遗传育种的他,也渐渐地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余水洋的专业是作物遗传育种,找工作时,他偶然了解到蒲江县的人才引进计划,恰好要对口招作物学方向的毕业生,“这里离家挺近的,方便照顾父母。”抱着试试的心态,余水洋来到蒲江。

2015年底,余水洋的工作内容中加了一项:西来镇铁牛村的驻村干部。余水洋对自己有个定位:当好村民的“保姆”。

2016年,农业部在蒲江正式启动以水果、茶叶为重点的全国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三品”提升工作。但这项工作,在铁牛村吃了不少村民的“闭门羹”。

“以前,村民有过跟风种植导致水果卖不起价的情况,他们怕了。”为了说服村民加入果树改良提升工作,余水洋现身说法,一遍遍地向村民讲解,什么是绿色种植,什么是科学种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是学作物遗传育种的,就将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说。”一番游说之下,铁牛村村民也先后加入“三品”提升,对柑橘树的施肥、挂果袋和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良。

“他也是我们农民夜校的老师。”在铁牛村副书记王珩看来,余水洋是村上了解外界资讯的一个窗口。稍空些的时候,余水洋会到夜校讲课,“他说,村里要长远发展,要走集体经济道路,一定要有自己的产业。”

“他之前就一直说,村上的主路太狭窄,影响村子的长远发展。”2017年10月中旬,铁牛村的主路开始了扩宽工程,在公路原有基础上,利用道路边角,把4米的主路拓宽到5.5米,最宽的地方6米左右。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融入其中,余水洋也有自己的看法:“农村其实不缺资源,缺的是能挖掘资源的带头人,缺的是能带来新鲜资讯的人。农村要发展更长远,一定要有属于村民的集体经济。”如今,在铁牛村的集体商讨下,也有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我们打算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有了具体的项目规划。”王珩说。

这个东北女孩做出了世界上最好的羊毛大衣

黑眼睛、黄皮肤的全英梅在伦敦这条被誉为男装高定“圣地”的萨维尔街并没有强烈的违和感。她亲切地招呼客人,不时和英国合伙人沟通,驾轻就熟处理着店内各种事务。

橱窗里摆放着一件浅底黑花的羊毛大衣和一个剪刀形状的奖杯。2011年,全英梅就是凭借这件大衣,问鼎了被誉为定制界“奥斯卡”的意大利“金剪刀奖”,随后变身韦尔什&杰弗里斯合伙人,成为这条高定街上一个传奇存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全英梅作为一名中国女性,打破了高级定制长期被西方男人垄断的传统,创造了新的历史。

2000年,全英梅怀揣家里拼凑的学费只身来到伦敦求学,在英国顶尖的中央圣马丁学院读设计。临近毕业时,马来西亚籍男友推荐她进入英国一家著名高定店当学徒裁缝。

2009年,全英梅第一次冲击两年一次的意大利“金剪刀奖”,然而,与全英梅一起设计参赛方案的未婚夫却在此时被查出罹患癌症。为了照顾未婚夫,全英梅辞去了工作,白天照顾病人,深夜进行创作。完成设计还没有开始缝制的时候,未婚夫离开了她。全英梅强忍悲痛,数日不眠不休,完成了作品。虽然进入决赛但与大奖无缘,当时已经没有工作的她,陷入人生最低谷。

韦尔什&杰弗里斯此时伸出援手,全英梅成为店里一名正式裁缝,尽管亚洲面孔的她常被顾客误认为端茶倒水的小工。

2011年,全英梅决心再度冲击“金剪刀奖”。这一次,她选择了一块意外留存下来极具历史感并保存良好的特殊羊毛面料,结合英国传统军装元素,制作了一件女式大衣。全英梅斩获“金剪刀奖”在英国服装定制界引起了轰动。

在全英梅看来,真正的工匠精神,除了要有匠人的精湛手艺,更要有一颗真诚对待客户的心。“一位80多岁的老勋爵曾经拿了件1950年做的西装回店里修补,”她说,“这不算最久的,我修补过一件1932年做的西装。不管年代多久远,我们一直保存着当年为顾客定制西装时记录的信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是我们的顾客,我们至今保存着他年轻时在这里定制的军装。”

上门量身是韦尔什&杰弗里斯的一个特色。为此,全英梅每年都要多次飞往瑞士、美国等世界各地。全英梅常常惊艳于中国精湛的传统手艺,同时也为这些手艺未能与市场更好结合、没有得到更好传承而深感惋惜。“我希望,更多国内年轻人可以有耐心有信心做好传统手艺的传承,不然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损失。”

猜你喜欢
铁牛脑瘫康复训练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