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要]在我国,不同的学者用不同的研究视角对“现代大学制度”,无论从哪个研究视角出发,都不会影响“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宏观上,它主要涉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与大学的关系;微观即大学层面,主要涉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大学与师生之间的关系。21世纪,只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本文在对“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 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
一、什么是现代大学制度
我国学者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以德国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大学制度
外国现代教育史从19世纪开始,1810年洪堡建立的柏林大学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与中世纪传统大学相比,柏林大学被称为现代大学。柏林大学在洪堡的引导下进行制度创新,成功地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因此,现代大学制度是由1810年在洪堡主导下建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奠定的。
(二)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制度
与过去旧式学堂相比、人们将从西方移植的过来的大学称为现代大学,由此而建立的大学制度即是现代大学制度。其中,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蔡元培开创的中国大学制度即现代大学制度与学术制度:一是改变学生观念。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生一定要以求学为目标而不能以做官发财为目标。二是整顿教师队伍,聘请有高深学问且热心的老师。三是发展研究所,积累图书,培养师生研究兴趣。从此多所国内大学都设立了各科研究所。四是砥砺德行,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不仅重视学术研究,也注重道德修养。
(三)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制度
克拉克·克尔《大学的功用》一书中认为: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在若干意义上的多元:若干个目标,若干个权力中心,为若干种顾客服务,这种服务于多元化巨型大学的制度即是现代大学制度。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理解“现代大学制度”这个概念,都不会影响其本质。“现代大学制度,是制度的一种,制度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那么“现代大学制度”也必然是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宏观层面即高等教育体制方面:主要涉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与大学的关系;微观层面即大学自身层面:主要涉及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其核心是大学内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二、为什么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制度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代大学制度也是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宏观上,它主要涉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与大学的关系;微观即大学层面,主要涉及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其核心是大学内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各个高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建立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才能培养一流人才、才能创办一流大学。
首先,创建现代大学制度是现代大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大学制度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保护大学的利益而保护人类的智慧和真理。没有制度的保障,大学将陷入一片混乱。因此,大学制度具有终极价值意义。
其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练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大学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不断调适自己,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新时代的人才,那么就要对现代大学制度中不适应的部分进行改革。
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当然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现代大学制度,它体现现代大学制度的普适性和共同趋势,体现大学的本质特性,有利于大学健康发展和发挥大学的社会作用,与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主动适应和协调。
制度是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那么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即协调好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行政机构与学术组织、大学与师生等四方面的关系。
(一)以建立健全权力清单为抓手,规范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简政放权、转变职能,需要同时做到“减”和“转”。“减”即减少对学校自主办学的不合理审批和约束。“转”即转变过去的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本质上就是要解决女子“管”的问题。从过去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转向多元主体合作的共同治理,从过去的微观管理转向注重宏观管理,从过去的事前管理转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二)建设和完善“第三方机制”,处理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重视社会咨询管理。扩展学校决策民主,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学科建设等方面。充分听取社会方面的意见,接受社会监督,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和用好社会评估。建立健全具有独立性、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制度,在大学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积极探索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处理好行政机构与学术组织的关系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就是要协调好行政机构和学术组织的关系。现代大学普遍存在行政与学术混为一坛的现状。学术事务上应该“去行政化”,这样才能使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作用最优化。
(四)处理好大学与教师、学生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个角色,在教学活动中,教師是教的主体;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对教育而言,就是要树立和落实“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