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警示作用研究

2018-03-27 19:33雷鸣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现代社会

雷鸣

【摘要】中华民国是指1912—1949这一时期,在国民党的领导下建立的政权。民国的历史虽然非常短暂,但是它为我们留下的历史借鉴却是无穷无尽的。从孙中山先生领导国民党推翻帝制,建立新政权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国民党在最初的“三民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偏,直至最后众叛亲离,只能偏居于东南一隅。民国的历史是民主主义、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等现代政治理念萌芽并发展的阶段,而对这一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能够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民国历史 现代社会 警示作用 发展方略

【中图分类号】G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07-02

一、民国历史的概述

爆发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中华民国。孙中山在国民革命之初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而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又逐渐发展成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但是事与愿违,中华民国的命运坎坷跌宕,先是在袁世凯的权谋之下,将革命成果白白交付于窃国贼之手;之后,又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新旧军阀之间的混战,致使民不聊生,毛主席在1929年写下的《清平乐·蒋桂战争》这一阕词中,就对当时的军阀割据进行了细致而沉痛的描绘:“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虽然最后各军阀之间经过利益协商,实现了暂时的和平,但是国民党在经济建设中却再次陷入了窘境,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物价的飞涨;官员的贪腐让百姓对其逐渐失去了信任,而这也就不难解释其为什么会在解放战争中一败涂地了。总之,国民党在短短几十年的统治之中,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历史借鉴,而其中最为深刻的教训莫过于《孟子·公孙丑下》中的那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方略

1.注重对自由的正确解读

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中也对公民的自由权利也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即公民具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具有人身自由;具有宗教信仰自由。但是什么才是自由呢?在民国历史中,一些有识之士为了实现旧的统治结构的瓦解,将自由看成了一种绝对的权利。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自由是在一定法律范围内的活动,而这也是契约社会人们所必须要让渡出的一部分权利,即所谓的“代价”。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互联网使得各种不同的价值理念充斥社会之中,缺乏约束的虚拟世界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自由的定义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因此,实现对自由的正确解读,在全社会渗透法律框架下的自由理念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方略。

2.推动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

虽然民国历史中政治、经济发展不尽人意,但是文化的发展却迎来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高峰,各种文化艺术百花齐放,各种文学流派百家争鸣,许多国内名校,以及在现代教育中影响至深的教育家和教育理论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民国时期的文化繁荣离不开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与瓦解,有识之士不满足于传统文化的单一与枯燥,开始从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而这一时期的教育也得到了持续有效的发展。基于此,我们在现代教育中,应该坚持更加开放的理念,一方面做好基础教育;另一方面还应该做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提供选择。

3.不断强化民族意识

前面已经提到,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中,将“民族主义”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在民国历史中,外国列强控制中國政治、经济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民众的民族情绪不断高涨;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民族主义则成为抗日统一战线建立的基础。而进入到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交往逐渐加深,我们在这一时期更应该注重对民族主义的强调,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以一个独立的身份参与到国际交往中来,并逐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加强政党的自身建设

通过对国民党的研究资料分析,贪腐问题是瓦解党性,瓦解政权的主要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该充分吸收这一历史教训,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的策略,严厉整治贪污腐化,让党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联系,这样才能获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进而构建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

三、结束语

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历史的反思都非常深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国所处的历史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忧内患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沾沾自喜,当前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依然是层出不穷的,而中华民国作为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政权,其在发展中,为我们在民权、民生、民族意识、政党建设等方面,提供了诸多的借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只有在不断反思历史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意识地绕过历史发展的陷阱,实现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马敏,陆汉文.建构民国时期(1912-1949)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1):21-28.

[2]刘林海. 论中国历史分期研究的两次转型[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08-121.

[3]郑雄飞. 中国“社会建设”理论的当代转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05):108-122+181.

猜你喜欢
现代社会
现代教育的缺失
现代教育的缺失
计算机网络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
儒学慈孝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