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大构成”是设计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设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及创造力,为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课程广泛开展于高等院校及中职院校的设计专业中。本文主要结合课程特点及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论述“三大构成”在中职院校中开展时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
【关键词】三大构成 中职生 设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28-01
一、关于“三大构成”
1.三大构成是什么
“三大构成”是由包豪斯设计学院所开创的设计基础教育课程,它包含三个方面“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其中,平面构成着重于在二维平面上,按照美学及力学原理,对平面元素进行理性编排和组合,以创造出新的形。而立体构成则是强调在三维空间中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创造立体造型。而色彩构成需要依靠平面或立体作为载体,了解色彩之间的相互规律,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
2.三大构成之于设计教育
所有设计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三个类别的课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而三大构成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创三大构成课程的目的在于把二维、三维及色彩从复杂的设计艺术创造活动中独立出来,以理性的方式归纳出设计的基础性规律,从而给学生打好做设计的基础。其教学目标一方面在于解放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的思维从普通的常人思维进入到设计思维的领域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有设置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及中职院校都有开设三大构成的课程。
二、目前中职生学习三大构成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三大构成作为设计基础课广泛开展于各大高校及中职学校的设计专业中,但相对于高校生,中职生仍处于青春期,他们自身有着较明显的心理特点。而这些心理特点会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下文将会结合三大构成的学科属性和中职生的心理特点,针对中职生的“三大构成”的教学活动中会面临的问题作出论述。
1.三大构成课程内容抽象,中职不易理解其内容
三大构成既不同于美术课,也不同于设计专业技能课,而是一门内容比较抽象的引导思维向理性的设计思维转变的课程。其练习大多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培养创意为主。即作业的关注点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设计任务不一样:做专业设计时,学生需要关注如何通过设计为受众服务(例如一把椅子需要怎样的尺寸和造型可以让用户感到美观舒适);而完成三大构成的作业,感受和分析,再有创造性地进行创作(例如选用何种色彩,通过何种位置、比例、造型的排布会营造出何种感觉)。因而,它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相比于高校学生,中职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都比較薄弱。不少中职学生也是因为学习能力低下而进入到职业技术学校,希望能集中力量学习动手技能和避免对复杂问题的思考。透彻理解三大构成的教学内容对于中职生来说是一项难度相对高的任务。实际上,只有少部分学生真正能理解内容并把三大构成的理论内容运用到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到临摹或在临摹的基础上作小修改的水平。
2.三大构成课程与专业的设计课程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中职学生不理解其学习意义
如上文提及,目前在设计课程体系中,设计基础课和设计专业课往往是分段式教学。即在第一学年,先上设计基础课程。在第二、第三学年再学设计专业课程。而单就三大构成课程来说,其三个方面——平面、色彩、立体也出于一种割裂的状态——是三者分离教学,连续性不强。这种连续性弱的状况造成了不少学生对课程的作用的不解。不少学生表示不明白“三大构成对于后续的专业设计有什么具体的指导意义”。
学生们对于作业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不求甚解。他们当中很多人体会不到三大构成是如何一步一步构筑起学习者的“设计思维”的。即使学生在听课及做作业时能理解该知识点的内容,但却没法道清该知识点与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设计品(如重复构成运用在家具造型设计、海报设计)之间的关系。
3.课程着重量而非创意的培养
在三大构成的教学实施中,不少学校把关注点从“理性和创意”放到了“量”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一个是把三大构成等同于美术教育。在教学实施中,由于受到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不少中职在教学上把本课程等同于工艺美术或图案设计课程,让课程本身的意义——理性的设计思维——被淡化了。
另一个原因是目前教材的的内容较为陈旧。自三大构成传入我国后,近四十年来,教学案例并无多大变化。大多数教材中的例子千篇一律,对作业的设计模式也是十年如一日。教材中的例子普遍来说十分繁复并需要大量时间去完成。
而中职生自身的身心状况也让他们难以在任务中培养创意。不少中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阶段已经养成了懒散、不主动寻求知识的教学模式中。面对一门无论内容及任务都需要花时间与精力去思考和理解的课程,大部分学生并无在设计任务中体会到创意思维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培养的。反而,学生们大多机械性地模仿教材上的内容,造成质量低的形式化的作业非常多。
4.评价标准模糊,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客观
目前,三大构成教学上的另一个难题在于教学评价标准的定力。既然课程着重于对事物的理解、理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那么上述因素应该是评价中的重点。然而,目前大部分中职生能做好的仅仅是技能上的功夫(如临摹课本例子或对课本例子稍作修改),而非着重于思考如何构思作品。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创意上都不达标,最后评价标准会偏向了美术课的评价标准,单看视觉效果而评价的标准。但是,如果评价标准只注重创意而忽视学生的表现技法,则会有更多学生投机取巧,试图用“创意”作为懒惰、不用功的借口。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中职生不客观的自我评价也对课程评价标准的设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学生大多分为两类:自我评价过高类和自我评价过低类。一些自我评价过高的学生在三大构成的时候,认为自己的想法很优越,而不纵观和接受其他作品;而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则由于无法对创意和想法作出合理判断而对自己的表现展示出消极的态度。
三、结语
在这个讲求创新的时代,设计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三大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入门课之一,对设计教育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了三大构成的课程特点以及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浅谈了四个三大构成在中职学校里的教学实施的问题。希望本文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简介:陈彦庄(1989-),女,汉族,广东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