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让苏式教育焕发神采

2018-03-27 10:30董清石春秀
教育界·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苏式师生生态

董清 石春秀

【摘要】本文是苏州市教科院“十二五”规划课题《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生态课堂为苏式教学注入清新的血液,生态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让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让苏式教学的厚实、灵动、精致的教学风格源远流长,在研究中深刻地感受到“生态课堂让教育回归本真,生态课堂让每个人体验成功,生态课堂激发生命的力量。”在生态课堂的氛围下,我们感受着苏式教育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生态课堂;自主学习

从南北朝时“清通简要”的独树一帜到北宋时“分科教学”的先河;从明代的“有用之学”到清代的“经世致用”为本;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到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等,随着历史的变迁,“速派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正影响着教育的脚步,厚实着教育的底蕴,打造着教育的灵动,进而提升着教育的精致品位。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指出:“君子之交徐,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苏式课堂正是在每个四十五分钟诠释着孔子的教育思想,踐行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给学生适合和需要的教育。

追寻我们心中的理想课堂,是每一个教师教育理想中的夙愿,也只有理想中的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课堂才会是真正受学生喜欢的课堂。“生态课堂让教育回归本真,生态课堂让每个人体验成功,生态课堂激发生命的力量”,在生态课堂的氛围下,我们感受着苏式教育的无限魅力。

“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学习行为,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帮助学生认同自主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它需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呈现的主要特征为: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本课题以生态学的思想来认识生态课堂活动,参照生态学原理,探索“自主学习方式”,让课堂回归自然,促使学生全面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从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生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一、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为苏式教学注入清新的血液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更忽略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最珍贵的好奇心、想象力、独特性、创造力日渐流失,生命成长也由此失去了精彩。所以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提出了“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应呈现生命态,是发展生成的,具有创生性”的要求。

通过研究,从学科实践角度探究“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研究为抓手,深入研究“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实施策略和可操作性的“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教学六步法”,丰富和完善生态课堂教学理论。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建设“人本化”的现代学校,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培养同整个社会、自然和谐统一的人,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充满健康情感的校园文化。

1. 我们眼中的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指在课堂上师生生态地从事各种教育学习活动。生态课堂是一种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并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课堂生态各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将给课堂这个独有的生态集合带来某种变化,进而形成有机的整体。生态课堂正是我们所期望的一种指向低碳的、自然的、和谐的、全面发展、全员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课堂。

“生态”即生物的生命状态,生命样态。用“生态”来修饰课堂,不正是时刻提醒我们不能以教科书为中心,而应该以活生生的学生为中心来落实我们的教育目标,完成我们的教育任务吗?不正是提醒我们教育正是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唤醒,课堂必须焕发生命的活力吗?

在这样思考的基础上,我们把生态课堂描述为成长的课堂,是在老师的启发、引导和组织下,每一个学习个体(生命个体)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互相影响、自我发育的生命化过程。

生态课堂特征:一是整体性,即课堂是由不同的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二是多样性,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教学资源、教育手段的丰富性,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三是开放性,即生态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四是共生性,生态课堂不仅关注课堂主体与环境的关系,还特别关注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青剑湖学校的生态课堂是教师教育理想的实现场所,是学生学习生命放飞的园地,更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幸福乐园。我们做过这样的概括:学生的课堂,常态的课堂,发展的课堂,体验的课堂,实效的课堂,智慧的课堂,诗意的课堂。它和生命课堂、生本课堂、本色课堂、绿色课堂甚至原生态课堂有许多相融相通之处。我们的生态课堂中向着多形式、多角度、多元化的目标迈进,承载着每个青剑湖人生命的梦想。

2.在生态课堂中激发学生生命的成长

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我们思考着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在课改的大氛围下,我们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课堂总处于一种流变状态,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现出真正的活力。

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主动、互动、能动的参与。主动,相对于每一个个体;互动,相对于个体之间;能动既强调个体,也强调集体。“三动”不仅是生态课堂的追求,也是所有理想课堂的追求,是世界上最优秀课堂的追求。

我们强调“三求”:求真、求美、求新。“求真”,包括求真理,知识的科学性;求真实,课堂学习不表演的常态化和不尚虚的务实性;求真诚,学习与实践活动过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求美”,在于培养健康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品质,还包括审美批判意识的建立; “求新”,我们强调的学习过程的求新,富有变化与智慧选择,强调的是方法的求新,别出心裁和匠心独运,强调的是思维品质的求新,独抒己见与创新思维。

二、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让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要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真正的放手课堂,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不是舞台,教师不应该成为舞台上的演员,学生也不应该成为观众,教师应该在和谐的氛围中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和感悟,很多时候学生能力的培养源自于教师角色的转换。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给学生表演的机会,学生能说的教师自己不说,学生能自己做的教师不参与,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让数学课堂如同一潭清澈的活水,引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奔腾不息。

1.构建主动学习的场域

新课程标准很清晰地描述教师角色的定位:数学教师应从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对教师角色的这种定位几乎个个老师都耳熟能详,然而要在教育、教学中将它转化成教学行为,即具体到上某一堂课或教学某个教学内容应怎样体现“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的理念,笔者认为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强调知识与技能,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鼓勵学生创新生成,和学生一同探讨创造的过程,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课堂氛围,构建师生互生互融的生态场域。

2.尊重激励,营造“知”“情”相通的民主氛围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这样一种教学环境,对课堂生态主体——学生的尊重,即让生命实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和谐、自主地发展。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教师是信息的加工者和积极建构的指导者,学生是对知识信息在教师加工基础上的再加工,存在重新建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时,教师用期待的目光和信任的表情提问:“谁愿意来试一试?”“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谁有新的发现?”等激励性的语言来创设思维的氛围,就能给学生以自信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练习反馈中,当学生圆满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要用恳切的语言和赞赏的目光对学生说“真不错,很有创意”“你的想法与众不同”“了不起,真会想办法”,这样的激励性评价方法能满足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心理需求,让学生更加充满信心,努力探究新的知识。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老师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学生或者批评学生,而是用鼓励的话语和信任的眼神告诉学生: “没关系,再好好想想”“想好了再补充”“听听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见解”等。这样的回答既明确无误地使学生知道该回答是错误的,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多维互动,构筑“教”“学”相长的生态场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比如认知互动,即通过教学主体间的知识交流来实现特定认知目标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设计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其次,建立情感互动,教师在课堂中最需要的是充满爱心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元评价互动法,其中积极的言语评价是老师们最常用、最直接产生效果的评价方式,通常在数学课的结尾,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伴随着教师的肯定激励、欣赏的眼神,伴随着同学的补充修正,我想孩子们一定能收获自信和成长。在课的最后,一般我们还可以采用实物评价互动,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认识分数”,老师觉得大家的学习表现出色,决定给大家颁发一张集体优点卡,我们一起合作把它填完整。通过以上一系列共享式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互教互学,将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教育者必将构建起一种新的教育情境,一种保持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且生动活泼的教育生态。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教育教学思想,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一直追寻的理想课堂,让我们在这片生命的绿洲上共同体验学习研究的乐趣和成功的艰辛。

三、明确课堂的具体目标体现,以“生态课程”为载体具体实施

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课程建设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倡导积极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学校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宽学生乐学的空间,凸显学科特色。以课程为载体,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好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程共同成长。用生态学的思想来认识生态教学活动,参照生态学原理,探索“自主学习方式”,让课堂回归自然,促使学生全面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从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生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1. 在生态教学环境下构建自然、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教”与“学”的原动力;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显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能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使全体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学校实践活动的研究者、指导者,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文化知识的成长。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4)重建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建设“人本化”的现代学校,创建和谐校园。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学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将生态教育的教育规律、理念与学科情景课堂的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研究、课堂实践摸索规律,形成操作性强的自主学习方式的生态课堂教学“三自六步法”:导学引领——自主学习——交流共生——合作探究——质疑解惑——巩固提升。深入研究生态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生态课堂学生的学习方法、生态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及学生学习评价方式。

四、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的构建中让苏式教学的厚实、灵动、精致的教学风格源远流长

课堂是师生思维碰撞的园地,课堂也是师生交往互动的源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教师教育工作的第一使命就是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涣发生命的活力,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厚实的、灵动的、精致的。在学校主课题的引领下,我们重点研究生态课堂在各门学科的构建,并在学校生态课程的引领下提倡“以人文本”,提倡“生态”教学,本着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思想,将科学教育、人文教学与艺术教育相融成为一体,给每个剑湖学子一个生态的现在,一个生态的未来。通过构建生态课程,打造生态课堂,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让苏式教学如小桥流水般慢慢滋润学生的心田。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发现教育,开发潜能的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和重復机械地训练。在青剑湖学校的自主生态课堂我们希望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1.重引导,导出意境引领学生探寻

道而弗牵中的“道”即“引导”即要引导而不是强加给学生。苏式课堂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教师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教师更准确地看待自己的课堂角色,教师成为学生课堂的学习伙伴已经成为一种课堂常态。引导学生走向一条正确的思维之路,不仅能让学生解决问题,更会发现的题和分析问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习转变,这样的转变更看重学生思维的提升,让学生成为课堂探究的主任,学会在教师的引领下幸福的感受成长的快乐。

2.重激励,激发求知欲优化学生主体地位

强而弗抑中的强即“激励”,要注重激励而不是抑制学生。苏式课堂更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指出:“教学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上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实践尊重每个生命体的发展,生态课堂也在苏实教育中应运而生,带个学生的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春风,让每个孩子的心田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无论是孩子们“信手拈来”的答案,还是孩子们“深思熟虑”的记过,只要是学生思考后的结晶,都回得到老师的肯定,或许这种激励的力量真实苏式课堂的美丽,在激励中激发和引领孩子成长,提升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生命的质量,这应该就是苏式课堂的无限魅力。

3.重开启,启发学生创新促进思维发展

开而弗达中的“开”,即开启。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苏式课堂更好地践行了这句话。不求高容量大密度,更在乎对学生思维的开启,启发学生运用思维去解决各种问题,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苏式教学更注重骄傲学模式化系那个个性化转变,更注重由结果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这个过程中更看重学生思维的开启,或许这就是一把万能而神奇的钥匙,开起了学生的知识之门,更启动了思维之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的场面温馨而和谐,关注思维的发展方式做到了真正的“关注学生”。

教育的核心是爱,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更是成功教育的种子。苏式教育正是用一种与时俱进的眼光和智慧的教育诠释着这种师爱,立足每个生命体的发展,这是每一个苏式课堂的实施者对学生深深的爱、对教育浓浓的情。

让每位教师在生态课堂中找到教育的幸福,让每位学生在生态课堂中找到学习的幸福,是我们的不懈的动力,我们耕耘在教育的实践里,感动于教育的硕果累累。我们在生态课堂的教改中守望,感受生命的成长,等待花开。“纸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让苏式教学的厚实、灵动、精致的教学风格源远流长。我们走在教育的守望里幸福耕耘,自己的教学事业会更加广阔,境界会不断提升,在苏式课堂的平台上,用心与生共舞,与教育的幸福共舞。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1997.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0.

[3] 张春洁. 教师成为数学课堂上“平等中的首席”的策略之我见.

猜你喜欢
苏式师生生态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刍议苏式教育在体校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