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四郎
西部农牧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环境恶劣,人口居住高度分散,且受到民族语言的限制,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家庭文化教育跟不上,再加上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可想而知,所以在农牧区实施和开展教育教学的难度和阻力数倍于经济发达地区。但是,农牧区教育教学事业兴旺发达,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的进步、发展和繁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充分结合学情,有效实施和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农牧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着,帮扶者,教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和学生共同分享、讨论对于教学模式、教材的理解。尊重每个学生,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放松自己,敢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语文课堂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先过“语言”关
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的主要工具,它的存在使人们相互间有了很好的沟通,只有过了语言障碍关,才能学好汉语文、才能打好坚固的汉语基础知识。农牧区的大部分人多数时候说的是本民族的语言,一般不说汉语或很少说汉语。尤其是一些年长一点的老人,更是很少说汉语,即使有时候说,说得也很勉强,往往是语法不符合汉语语法,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学,听的最多的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对于汉语是相对比较陌生的,主要表现为表达困难、用词贫乏、词不达意;阅读时跳字、跳行;抄写时漏字、漏行;朗读时南腔北调。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学说——仿说——独立说”的程序。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说话的系列训练。第一,安排形式多样的说话课,如看看说说、凭借说话教材的插图、挂图等做说明性、叙述性、描写性的回话训练。指导学生在做实验和操作过程中,加强对事物制作过程的理解,然后进行口头表达。第二,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口头语言训练。如:安排上课前一分钟交流,课外一天讲一个故事或听一个故事,把所听故事讲给同学和家长,培养学生听说普通话的能力。只有过了语言的障碍,相互沟通才能把汉语文基础搞上去,才能把农牧区孩子汉语基础较差的局面扭转过来。这是一种发展农牧区学生汉语基础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战略性的巨大措施,符合农牧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三、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
1.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出现的事物进行多媒体应用,将内容进行情景创设,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对内容的了解和学习的求知欲,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教师就要在学生对学习有强烈求知欲的状况下,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适当地给予帮助和鼓励,进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升,更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活动。这种多媒体的高效运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2.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的方法,拓宽学习资源,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学到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的时候,许多学生没有去过桂林,更谈不上见过桂林的山水。而这种状况下,要让学生去学习和理解文章,就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了。单单利用教材中的图画是完全引发不了学生对文章的美感,进而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章内容设计课件,用更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因此,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了直观的感受。再比如,在《自然之道》中,由于学生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了解的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搜寻各种相关自然环境的影像,根据寻找出的相关影像进行知识的补充,让学生深度了解自然环境,从而使课堂教学高效化。
3.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写作方面,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农牧区的小学生日常生活长期闭塞,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进而导致学生在写作中缺少写作的素材。在每次写作的时,学生都无从下笔,没有去写作的想法。因此,根据出现的这些问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写作资料进行参考,抑或是创建写作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更快更好地完成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让学生以“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为主题,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场景,并在一旁协作指导,让学生细心观察,看到有重点的地方进行放大重播等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在经过创建场景中,让学生明白要去看些什么,怎么看,如何去构想等。所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积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划分合理。在对学生的学习小组进行划分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班级中的成员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成绩、个性特点和性别等等因素,保持各个小组成员的特征相似,但是每一个小组中的成员要有个性特点。当然,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并不能够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之间都做到完全相同,但是要尽量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均衡的分布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小组中不仅仅要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还要分配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取长补短。教师要注意小学生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教师在分配讨论任务的时候还要给小组内的成员具体的分配任務,让每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责任,并且每个人的任务在每一次讨论的过程中要各不相同,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明确分工。进行合理分组之后,紧接着要做的事就是要好好地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分工。笔者认为,具体的分工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分工,比如说谁是小组的发言人,谁是小组的监督员,都要落实到个人。
3.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小学语文的合作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讨论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避免没有给学生任何的指导和启发就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进行讨论学习。在一堂小学语文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学习欲望。
4.引导学生养成合作实践习惯。在小学课程的学习中,有很多的学习内容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的开展实践锻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开展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在操作中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学习的力量,体会到集体劳动智慧的结晶,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总之,农牧区孩子的明天就是农牧区的明天,作为农牧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寓教于乐,逐步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金燕.新課程背景下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236-237.
[2]齐文霞.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