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是来看评论的

2018-03-27 02:42曹吉利
东西南北 2018年3期
关键词:正文内容

曹吉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网上的评论变得比正文还好看。在评论区里,闪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智慧之光。有人在这里理性讨论,有人在这里公开互怼,还有人在这里贴段子,至于伸冤、广告、发券、抢楼等内容更是不计其数。

评论区就像是一个观点和话语的跳蚤市场,质量虽然参差不齐,却也让人逛得津津有味。

自我表达,是深藏在我们内心的渴望,每个时代的人都希望通过媒体来完成这种表达。

白居易曾写道:“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古人到了旅店,先看看此前的住客在墙上留下什么话。如今在景区里,仍有游客喜欢在墙上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文字,不过这跟古代的诗文是没法比的,倒像是动物便溺以划定地界。一面白墙,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评论区。

互联网诞生之初,看腻了报纸上的读者来信,听烦了电视里日复一日的单向叙述,人们一窝蜂涌进了bbs,尽情地灌水,发泄着表达欲望。时至今日,在庞杂的网络信息里,还能偶然瞥见几篇当年动辄几千层楼的神帖。

在高涨的回帖热情里,评论文化悄然形成。评论逐渐独立于正文,各种亚文化盘踞此处,用类似对暗号的“玩梗”把外人隔开,完成圈子内的狂欢。评论区就是一个舞台,某种程度上说,它比正式内容更能传递时代的情绪,每一个阅读评论的人,都在无形之中接受了这种情绪的感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网络平台,热评也呈现不同的风格。如果把微博上复制来的俏皮话粘贴在知乎评论里,一定会招致自诩精英的知乎用户唾弃。反过来,如果把知乎上一本正经的实名反对写在微博下,多半也会引来嘲笑。

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在什么平台就玩什么样的风格,这是互联网的一大学问。

想要在微博评论里冲到最前,最关键的是“快、狠、准”。你必须抢在评论尚且不多的时候早早下手,观点不妨偏激一些,语言不妨狠辣一些,不用担心有人喷,因为大量回复同样能把评论顶上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翻看一条微博,感叹热评内容的空洞甚至偏颇的同时,却一不小心也给前几条点了个赞。

最炫的评论方式无疑是视频弹幕,那些在屏幕上快速划过的文字,未来也许会跳出屏幕以外,成为人与人线下交流的一種方式。媒体在变化,评论区的模式也在变化,不变的是评论者们对登高一呼的追求。

然而无论去哪个评论区,无论在评论区里玩得多么热闹,所有妙语连珠即使不被抹去,也会很快被替代和遗忘。昨天你还在为榆林产妇的遭遇愤怒不已,今天就来了翟欣欣的热点,前一个热点的下文迅速被遗忘。

日光之下无新事,越评论就越重复,越重复就越孤独。互联网评论作为一种速食内容,从一开始就不追求永恒的价值。发出声音,排遣孤独,过一把瘾就算,或许就是当下评论区文化的最大特点。

至于那些没有评论的内容,谁还有耐心看呢?我们只是来看评论的。

(冉冉荐自《新周刊》)

猜你喜欢
正文内容
“决策与智库”征文启事
医学生毕业论文现况分析
《中兴通讯技术》杂志(双月刊)投稿须知
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与表述
户口本
中国雕塑精神的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