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奇葩说》赶上了网络自制综艺的黄金时代,无论是从节目本身的构架、公关宣传模式、广告文案,还是各位选手的性格特征、从事的职业等多元因素,都促成了这个辩论综艺节目的百花齐放,令人眼前一新,指引当代年轻人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主动接受多元文化和新鲜事物。选手是最能表现节目内涵的人物,一言一行都指引着节目的发展方向,成为节目的主要营销内容。《奇葩说》的各位参赛选手经过层层筛选,新老选手同台竞技,性格、文化修养、舞台表现等构成了该节目的选手营销基本内容。节目的每一季最后都会逐相厮杀,投票选出冠军。该节目的营销方式为网络综艺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参赛的各位选手对于节目内容的丰富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选手在面对辩题时金句频出,常常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更产生了“神仙打架”的盛大场面。
陈铭是第五季《奇葩说》的BBKing,这一季中他的表现精彩到令人乍舌。作为武汉大学的传播学教授,他深谙如何表达才能巧妙而准确地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取得压倒性的胜利。陈铭经常将自己丰富生活融入辩题内容之中,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呼唤起人类的基本情感—爱。他对于《奇葩说》的高点击率功不可没,在第五季中他与詹青云在面对科技智能话题PK 时,在唇枪舌战中你来我往,短短几分钟的辩论,却涵盖多种知识,令观众叹为观止,被网友戏称为“神仙打架”。正因为有了陈铭这样的人存在,《奇葩说》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一档简单的综艺节目,更是值得大众学习的平台。不得不承认,在如今娱乐至上的大流中,观众看到陈铭,自然会有几分警觉,停步在过分娱乐的边界中,提醒自己自省进步。“一旦无穷就容易放肆,而一旦加个期限,你就会学会克制。”出自陈铭的这些金句,在网络上被众人所传颂,也构成了《奇葩说》内容营销文案的一部分。以他为代表的思维逻辑派,形成了这个多元化舞台中的一部分。在《奇葩说》的营销中,人物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内容之一,人物特色的独特性更是亮点。
在传统世俗的定义中,肖骁可谓是一个奇葩。连马东都坦诚道:“完全没法想象,如果没有肖骁这样的选手,《奇葩说》怎么还叫《奇葩说》。”他的行为举止总被吐槽“娘炮”,但作为时尚潮儿,肖骁从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他在舞台上穿着裙子和高跟鞋,翘着兰花指,言辞犀利,看似玩世不恭,实则敢爱敢恨。从最开始让人“瞧不起”的野路子,最终获得冠军,让人心服口服。《奇葩说》这样的辩论节目,从不缺少专业辩手,野路子更备受期待,肖骁的成长被观众看在眼里,他虽张狂,却从不忘努力。在《奇葩说》中的成长,堪比上了四年大学,这样的功劳,为节目积累下了良好的口碑。
营销的基础是内容,马东也正是基于内容生产,才想到了《奇葩说》。精彩的内容产生自人体大脑,拥有敏捷跳跃的思维,渴求传播语言的力量,这样的人,正是《奇葩说》寻找的对象。
情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节目营销最重要的是明确用户情感需求,取得观众的信任感和共鸣性,从选手入手所展开情感营销。马薇薇曾在第五季《奇葩说》中自爆自己曾获得抑郁症的往事,她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总是强势而霸道,“咄咄逼人”是她的个性。但当遇到辩题:“消除悲伤的水要喝吗?”面对镜头,她谈论着起自己曾患抑郁症时的崩溃黑暗,黄执中作为她的多年好友,一直陪伴在身旁,明明两人站在辩题的对立面,却相拥而泣,泪洒现场。马薇薇的个人故事讲述,是《奇葩说》成功的一次情感营销。不是故意而为之,只是发自内心深处,突破个人对于世界的安全防线,不经意间的感情表达。
在《奇葩说》中,理性和感性相结合,选手总会带给我们惊喜。不按套路出牌,在唇枪舌战中迸发出新鲜感,以丰富的阅历人生敲开情感营销的大门,深入骨髓的感情浸染。节目旨在传递多元化的健康价值观,引导奇思妙想的碰撞,站在社会热点话题的浪潮下,将娱乐与思辨巧妙结合,既迎合了市场大环境,同时也填补了综艺节目的空白区域,满足观众对于新鲜感和热点的追求。许多观众在观看《奇葩说》时,对于选手的关注度远远地超越了辩题,可见选手在节目中的重要性。有创造力的选手源源不断注入《奇葩说》,加之马东、蔡康永、高晓松三位坐镇,营销和内容兼具,注定了节目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