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以来,我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坚持通过改革破解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过去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稳步推进、全面深化各项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作出了新时代的战略部署。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门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部署以及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加快改革步伐,完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一是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权责清晰,就是要形成中央领导、合理授权、依法规范、运转高效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模式。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受益范围、兼顾政府职能和行政效率、实现权责利相统一、激励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等原则,加强与相关领域改革的协同,合理划分各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财力协调,就是要形成中央与地方合理的财力格局,为各级政府履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提供有力保障。在保持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科学确定共享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方式及比例,适当增加地方税种。继续优化转移支付制度,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区域均衡,就是要着力增强财政困难地区兜底能力,稳步提升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合理制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基础标准,并适时调整完善。根据东中西部地区财力差异状况、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规范基本公共服务共同财政事权的支出责任分担方式。按照坚决兜住底线的要求,及时调整完善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提升转移支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效果。
二是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全面规范透明,重点是推进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加快推进统一预算分配权,提高中期财政规划的科学性,进一步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全面提高预算透明度。标准科学,就是要遵循财政预算编制的基本规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等因素,明确重点支出预算安排的基本规范。约束有力,要求严格落实预算法,切实硬化预算约束,构建管理规范、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层层落实各级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大问责追责和查处力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就是要紧紧围绕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关注支出结果和政策目标实现程度。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体现权责对等,放权和问责相结合。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建立预算安排与绩效目标、资金使用效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今年,我们将制定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三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加强总体设计和配套实施,加快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税收法律制度框架。
新时代呼唤着新气象新作为。财政部门要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