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彤
邳州市新河镇中心小学 江苏徐州 221300
美术是感性的,而不是抽象的。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激发学生感觉天赋和观察、发现、欣赏、创造的潜能。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寻求策略的支持,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审美素养。为增强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对艺术的热爱,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改变过去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倾向,关注学科情感的培养。对于美术课堂教学来说,美术作品必须借助技能和美术语言来显现。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技能时要做到适度,注重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引导,适当降低难度,从而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及美术素养。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生动形象的示范来辅以讲解,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表现技能。
比如,教学“静物写生”这一课,笔者给学生做了一个比较性实验——在给学生讲授怎样进行静物写生时,笔者在两个班级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取得的效果迥然不同。在五(1)班,笔者只是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线描写生的步骤;在五(2)班,笔者对着教学范图给学生讲解;在五(3)班,笔者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向学生讲解线条的轻重缓急、粗细变化及构图的大小、内容的取舍等知识。通过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程度及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看出五(1)班不如五(2)班,五(2)班又不如五(3)班。由此可见,示范的作用是显著的,有助于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直观演示这种教学方法管用、可行,可以有效地展现技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值得教师注意的是,示范要追求适度、恰当,要有助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视觉形象如何表现问题;否则,会禁锢学生思维,压抑学生表现欲望,阻碍学生造型能力的发展。
小学美术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等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来营造宽松、和谐的探究与交流氛围。“师生互动”的内容包括:创设有效情境,引领学生入境;师生开展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发现、对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借助教师演示,促进学生感知感悟。有了这样的互动,学生才能始终保持积极的探究热情和创造欲望,从而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比如,笔者曾经观摩一位教师教学五年级的“非洲雕刻艺术”这一课。执教者是一位经验较为丰富的中年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大的亮点是他善于选择合适的策略来有效地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执教者播放非洲舞蹈视频组织学生欣赏,借此调动学生的兴趣。观赏完毕,学生则按教师的要求说说舞蹈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和感受。有的说热烈、奔放、欢乐,有的说人物形象很夸张,有的说色彩鲜艳、引人注目。执教者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导入:“非洲就是彩色的、神奇的,下面咱们就来欣赏一下非洲雕刻的艺术。”接下来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然后,执教者再运用媒体呈现我国的青铜器面具和非洲的面具,引导学生观赏、比较并说说留下的印象。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是造型生动、有趣,不同点是我国的青铜器面具造型精美,而非洲的比较粗犷。接着,继续观赏、比较另外几组雕塑,找出不同点进行交流。最后,执教者要求学生结合之前掌握的泥塑技法,尝试着用黏土制作一件人像作品。学生可从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中任选一种;同时,要做到细节上富于变化,注重泥条和块面的结合,色彩的搭配的协调等,当然也要体现自己的想法或创意。
上述课堂教学中,执教者选择了师生互动的方式,借助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对比,并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观点,增进认识。同时,执教者还能采用音乐、舞蹈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美术课堂上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可以将视频、动画、音频、图像、图片等相关资料生动活泼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增进学生的认识,调动学生绘画的兴趣。
比如,教学二年级“来画虫”这一课,笔者运用白板将昆虫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各部的特征。这样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增强了事物的直观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了学生对昆虫特征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笔者又引导学生玩起了“找昆虫”的游戏。笔者运用白板中的聚光灯找昆虫,这一方法充满了神秘感,学生观察时更加专注、细心,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昆虫特征的认识。最后,则指导学生“画昆虫”。笔者先运用白板中的渐显功能进行绘画步骤的示范,让学生明确并掌握步骤;然后学生尝试练习,笔者巡回观察、指导。
事实证明,绘画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而感性材料必须依赖实物呈现或多媒体来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师的讲授,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和掌握程度,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欣赏及表现能力。
毋庸置疑,直观示范法、师生互动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都是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可或缺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美术教学规律,来科学、合理地选用,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与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