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金灿
德保县朴圩中心校 广西百色 533700
朗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更高层次来说,朗读也是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生动活泼的显现。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才能进一步培养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呢?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许多学生其实很想朗读,但是总害怕自己读得不好,被老师批评,或者同学取笑,所以心理产生了朗读障碍,不敢朗读,或者朗读时声音不响亮、态度不大方,致使读得不流利。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应该适时运用表扬鼓励的办法,通过语言、眼神、动作、盖小印章等手段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断肯定他们的长处,使他们获得成功感。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足了,朗读兴趣也油然产生了。例如,当我发现平时不敢站起来朗读的学生,当他畏畏缩缩地举起了小手,我便会给他朗读的机会,即使他读得不好,我也要鼓励他:“XX小朋友今天非常勇敢,敢于朗读,有进步,我们掌声给他鼓励,相信他下次会读得更好!”并且还给他盖上了小红花的印章,他的脸上写满了喜悦,连其他平时不愿意朗读的孩子也露出了羡慕的眼光,以后我便经常找机会给这些孩子朗读,渐渐的,这些孩子克服了朗读障碍,对朗读也产生了兴趣,朗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学生爱听、爱讲故事,他们从事故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在朗读前,可经常讲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播音员以及身边的朗读比赛获奖者练习朗读,走上领奖台的故事,激发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瀑布》一课朗读训练时,就可得设计导读,借助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从未见过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瑰丽景象。当学生听到瀑布一层又一层地涌上来发出哗哗巨响,冲击岩石发出松涛一样的吼声,就联想起“叠叠浪涌上岸滩,阵阵风吹过松林”;而看到瀑布从高处飞泻下来,一串串乳白的珍珠闪着光亮镶嵌在高山之中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象时,学生就由衷地发出赞叹:“哇!好美啊!”从而使课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富有诗意的优美情境下,学生就容易激发起朗读的欲望。
范读是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教师的范读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好的范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会全神贯注地倾听这种朗读,从而进一步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在教《春到梅花山》一课时,教师配乐范读,声情并茂,读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时深吸一口气,无形中使学生身临到花香环绕的梅花山中,以读感人,由读悟情。恰当地配之以音乐,激发学生的感情。所以,好的范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会激起学生自己朗读的兴趣。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对于同一个句子,孩子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朗读方式,只要孩子们的理解是合理的,我们都应予以支持和鼓励。这也有利于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燃起朗读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体会朗读的快乐,由此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如教学《会摇尾巴的狼》时,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指导他们用讨好、凶狠的语调来读出狼的狡猾、凶恶;用和顺、轻声轻语来表现山羊的善良、机智。由于有了表现的机会,学生个个都十分乐意朗读,因此也就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事先准备好与朗读作品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音响氛围,指导学生结合配乐进行朗读,以声响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读起来也会入情入境。如教学《鸬鹚》第一段描写湖面平静时的景象,我选了一段轻柔舒缓的弦乐,音乐一起,立即将学生带入了一种轻松、恬静的意境,这样学生朗读起来也更是绘声绘色。
在课堂上,要留出给学生情境表演朗读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可自由组合,将课文改编成童话剧、寓言故事等,边表演边朗读,还可配一定的道具,学生完全地投入,把自己与文中的形象融为一体,感情自然流露,十分真实。
总之,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朗读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值得探索,在实践中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先要重视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让他们“爱上”朗读。而朗读兴趣也许只是在一瞬间就能产生的,但要让他们变得有生命力,支撑学生朗读学习的全过程是需要培养的,只有关注学生的朗读学习中的每个细节,兴趣才可能成为一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