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

2018-03-27 06:59
财政监督 2018年3期
关键词:领导人常态国有企业

●魏 婷

经济责任审计本质上是指各级审计组织接手相关部门组织的委托,按照我国相关审计法律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国有企业领导人在一定期间内的经济责任予以评价的活动。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国有企业领导人在任职期间内对于有关经济活动的决策过程和后期执行监督过程;对企业员工党风廉政建设活动的组织情况;对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督情况;对任期内国有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的决策情况;企业内部重大经济问题的决策过程和处理意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企业整体运行情况等。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下的有关审计监督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责任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对进一步适应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创新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考核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可以从根本上约束企业领导干部的行为,有效杜绝贪腐问题的发生。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上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学派,因此,我国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来总结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基本理论结果。我国学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在进入常态化经济大环境下的重要审计组成模式,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国家治理的功能,并最终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实现全局掌控。

李林(2015)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要在统一的权利义务基础上,区分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内容,由此建立健全各类科学、全面的审计评价体系。首先,对于审计的前期资料收集等要全面客观,不能只单纯从一个指标角度进行全局判断,而产生错误和片面的审计评价。其次,对于所有作出的评价都必须建立在完整的审计资料基础上,做到有理可依。刘学明(2016)也认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进行国有资产管控和监督的重要手段,我国必须通过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从而倒逼国有企业进行相关制度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的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模式。

任慧莉(2016)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审计独立性发展的创新性结果。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是政府部门或相关国有资产管理者提出对企业管理者管理过程的了解需求,再结合定量和定性的评价原则,进而通过量化相关评价体系以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完善国家治理的作用。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以文艺复兴运动为起点,并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发展起来。20世纪初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审查相关企业的财务报表,以此来判定该企业营运发展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责任审计有了更大的突破和发展。审计范围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财务方面,更扩展到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义务和责任,以此实现审计从财务到综合的跨越。

国外学者认为,政府绩效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种,主要目是通过审核相关政府责任部门的管理和决策过程,查证该过程中是否存在政府部门不作为、违规违纪现象等,以此更好地督促政府部门为民众做实事,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此外,在经济责任审计是如何产生的问题上,国外学者认为应该以经济责任为根本源头。国家审计与经济责任是同步产生和发展的,从根本上说,经济责任是国家审计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正是因为国家对于相关权利拥有者的管理过程产生质疑,才会有审计的委托和需求,并由此促进国家审计的发展。国外虽然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进行国有企业或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但他们国家审计产生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国家或民众的根本权益,也是监督和督促相关领导人更好地发挥管理职能和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国外对于效益审计的研究比较成熟,一般都是通过理论、实践以及相关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说明,以此验证绩效审计对于国家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比较研究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受托经济责任的比较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从本质上说是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监督手段,是伴随着经济新常态而逐步完善的审计形式;从根源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型是受托经济责任制。受托经济责任制度是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基础,是指受托人对于委托人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受托义务所产生的受托责任。但是,受托经济责任制度是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即使有受托经济责任制度也不一定都会有经济责任审计。假如说,受托人不是受到外部审计机构的委托而是由自己亲自完成审查评价活动,那经济责任审计就不会产生。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首要条件是经营管理的受托人接受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督而产生的独立审计行为。

受托经济责任审计关系是审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首先,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责任审计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展现形式。最初,经济责任审计只是单纯的经济方面审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和市场化,经济责任审计逐步向环境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等多元素扩展,并最终形成包括财务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以及国企内控等综合性管理的多元化审计内容。

其次,受托经济发展的根源是市场经济的高度化发展。资源的占有与管理者分离程度逐步扩大,越来越明晰的内部权力分配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创造了基础。也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常态的逐步成熟,社会经济中出现了诸如信贷关系、征纳税关系等新型关系内容,这些新的社会关系相互交织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创造了改革的环境,也为我国国有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国有企业的资本占有者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过程无法全面监督,因而产生经济责任审计以期通过审计对于经营管理过程起到全面了解和监督的作用。当资本占有者对其经济管理者的经营过程产生质疑时,经济责任审计是最直观的了解方式,并最终通过审计评估结果查看经营管理者是否存在贪污违纪行为,是否对于企业的全面监管履行职责,是否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是否对企业的重大决策负责,是否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重要改革决策等。在现阶段,由于制度和现实的约束,国有资本占有者对于经济管理者无法直接进行监督和检查工作,独立的审计是资本占有者实现监督和审核权利的重要措施。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日常审计的比较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与日常审计都具备对被审计对象的监督和审核作用,但两者在审计对象、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上存在诸多不同。

1、审计对象不同。按照我国相关审计办法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主要是指中央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等。而日常审计的审计对象主要是普通单位的日常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等,主要以被审计单位为对象,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不仅包括常规审计的审计内容,还包括企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任职期间的内控管理以及党建工作执行情况等。这是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范围的再扩大和再提升,同时也加大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

2、审计程序不同。我国相关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经济责任审计与日常审计在审计程序上存在一定区别。第一,审计依据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由各地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起草相关工作草案并交由各地审计机关具体负责,而日常审计主要由各级审计机关依据年度审计安排和上级领导安排开展,具有一定的计划性。第二,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不同。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报告不仅要审计相关部门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和财务运作情况,更要评价相关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内的履职情况、重大决策的开展情况和决定过程以及领导人对于相关部门的管理作用等。第三,审计报告需要征求意见的范围不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出具之前,不仅要征求被审计单位相关领导人的意见,更要征求被审计单位领导本人的意见,但对调查中涉及领导人的重大案件可以在征求相关组织意见之后暂不通知领导本人。同时,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可能存在的贪腐等重大违规现象,也可直接送达本级党委或相关领导部门,而无需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进行披露。

三、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较大

与年度财务审计相比而言,国有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期间较长,同时,大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下属二级公司等,还需要对年度资产负债表以及下属单位财务报表的合并等作出判断,加大审计风险。

(二)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效率低下

一方面,因为审计人员缺乏经济责任审计经验,无法很好地区分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导致在审计执行过程中存在重点不分的现象,漫天撒网但审查结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因为审计人员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过程没有理清程序,没有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进行合理的程序安排,导致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上而重点问题未抓住。此外,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未充分利用被审计单位原有的内部审计成果参考,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前期查看内部审计报告找出端倪,以此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

(三)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利用

首先,我国目前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大多安排在国有企业领导即将离任时,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期间是国有企业领导人任职的3—5年期间或者更长,很可能审计结果还没出来,领导已经离任。导致新的任职领导人不认同审计结果,而已经离任的领导人又不买账的尴尬局面。其次,如果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重大问题,按规定应该对领导人进行相关惩处,但离任的调动决定已经下达,就会给上级人事部门带来被动的局面,影响人事部门今后的公信力。

四、新常态下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为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改进。

(一)全面规避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1、在进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之前,要对被审计的国有企业进行事前资料摸查。通过搜集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实际情况,结合原有的内部审计报告,梳理出针对该企业的审计方案,并对每一个内容和步骤做出完备的策划方案。同时,要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事先考虑,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中常规化的固有风险,要运用专业的评估模型进行风险界定,随之调整审计的程序,全面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2、参与经济责任审计的成员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负责审计的领导人员要事先制定严格的审计纪律,包括在调查取证中保证资料的真实客观性,禁止私下进行审计信息交换等违规行为。同时,作为专业的审计人员,要时刻提高自身的审计风险意识和控制能力,熟练掌握被调查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和该企业特殊的因素等,运用专业的技术进行判断。此外,作为新常态经济大环境下的审计,必须具备结合专业审计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规章制度等综合性能力,并遵守审计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谨慎的工作态度,避免因审计人员自身风险意识薄弱而造成的审计风险。

(二)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经济责任的审计效率

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决定经济责任审计效的关键因素,也是经济责任审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审计相比,经济责任审计有着比较特殊的审计目的、内容和对象,审计依据和评价指标也尚未形成标准的体系。因此,这无形中会降低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建议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

1、改进审计方法。鉴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内容较多且时间跨度较大,现有的审计组人员时间和精力不够,但可以结合原有的审计经验总结出高校的审计方法。比如,审计人员事先结合原有的审计经验对被审计企业设计审计需要查明的相关指标,按重要程度进行先后罗列,再按指标进行分组分配,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审计成果。同时,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指标表格转交给被审计企业,要求对方相关人员按指标准备相应的审计资料,以减少审计过程中查找资料的时间。此外,对于被审计单位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可能存在保密性的事项要严格做到谨慎性审查,直接通过现场审查等方式避免因事前审查带来的审计资料被篡改等风险。

2、充分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内部审计是企业日常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内部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不同,前者主要关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存在违规违纪,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上是否存在漏洞以及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是否改善等。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主要是被审计企业的领导人,且主要由上级机关委托外部审计人员进行,对被审计企业了解不多,给审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带来困难,延缓审计进度。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充分结合已有的内部审计,参考内部审计中提出的建议进行重点突破,迅速理清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清单和重点难点,就此缓解因前期情况不了解带来的难题,以此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三)切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落实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初衷在于通过审计查明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在任职期间可能存在的工作问题,并针对此提出相关改善建议以此规避日后可能出现的类似问题,全面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提高审计效率的根本保障是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结果,并加强日常工作的落实,切实体现审计的作用效果。

1、要严格落实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公示制度。我国审计相关法律规定,审计结果作为审计的最终成果和企业完善的指导方向,必须依法对外开放以体现审计的职能。但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通报来看,大部分企业的审计结果通报仅局限在被审计企业的中层以上干部,其他普通员工对审计结果无法了解。同时,对于审计后期的整改上,也是由相关负责人直接牵头落实,并由本单位纪检监察部进行跟踪追溯,普通员工只能作为配合者参与其中,对于其中完整的审计结果无法查看,失去了审计结果公开的意义。建议今后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告采取全部透明化,扩大审计报告的知晓范围,达到企业全员参与监督的效果,切实提高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率。

2、加大经济责任审计中领导干部的惩处力度。目前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上,给大部分民众留下的印象是“走走过场”,没有实质上审计应有的惩处力度。因为大部分经济责任审计是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即将离职时进行,往往审计结果还没出来领导人已经离任,待审计结果出具发现原任领导人存在若干问题,除非该问题属于重大违规违纪行为,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等,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影响原领导干部已经生效的人事调动,失去了审计应有的惩戒力度。因此,建议经济责任审计采用先审计后历任的制度,在审计结果未出具之前,原有领导人不得进行人事调动或升迁。同时,对于审计结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严肃处理和改进,加大惩处力度,以公开客观的方式进行审计结果的执行,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以此实现国有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

(四)创新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逐步推进,尤其是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党中央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和贪污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领导者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直接人,要切实加强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对于贪腐问题的惩处力度,同时要积极转变新常态下国企管理的模式和思路,创新宏观调控下的国有企业改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布局,主动迎合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国有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促进措施,应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要求,紧跟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切实创新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初衷。

国有企业作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的税收和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领导人在进行重大决策时不仅要从本企业经营目标出发,更要结合当地的民生实际和财政政策,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应有的正面引领作用,为当地其他企业做出表率,从而更好地促进当地政府政策落实等。同时,作为国有企业监督途径的经济责任审计也应与时俱进,在审计内容上除了要安排常规审计中应有的财务收支、经营情况等基础指标之外,还应重点关注国有企业领导人对于党和国家相关经济政策部署的执行情况,对于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民生改善方面的贡献,对于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创新情况等。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国有企业管理的监督者,要充分结合现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丰富审计内容,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国有企业领导人的鞭策作用。■

[1]李林.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经济人,2015,(10).

[2]刘学明.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6,(07).

[3]任慧莉.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J].市场周刊,2016,(04).

[4]汪立.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的问题研究[J].经济人,2016,(05).

猜你喜欢
领导人常态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中共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头廉洁自律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优秀领导人风采展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领导人的访美瞬间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