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宏,黄震方,琚胜利,涂 玮,陆 英,代春艳
(1.昆山开放大学,江苏苏州 215300; 2.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昆山办学点,苏州 215300; 3.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4.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68; 5.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于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重视,低碳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低碳旅游是一种基于低能耗、低污染和低碳排放目标的“绿色”旅游,发展低碳旅游的目的是减少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2-3]。其中,低碳旅游环境能够对旅游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直接关系到低碳旅游能否真正实现[4]。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低碳旅游环境相关研究已经开展较多。在低碳旅游环境作用研究方面,Becken[5]在对斐济旅游胜地的研究中发现,低碳旅游环境是旅游地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保障,由于当地低碳旅游环境营造良好,住宿经营者已经在采取行动,做好了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潜在影响的准备工作。但Hares等[6]研究发现,英国旅游者在假期旅游时,并不会因为考虑气候变化而采取低碳旅游行为,这可能与当地缺乏低碳旅游环境氛围有关。在低碳旅游环境构建研究方面,Filimonau等[7]研究表明,低碳交通环境是低碳旅游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旅游交通对旅游业碳排放量贡献最大,占比达50.0%~97.5%,通过低碳交通环境建设,进而引导旅游者选择低碳交通方式对于减少碳排放作用更大。低碳旅游环境中的低碳旅游知识宣传也很重要,Higham等[8]研究证实,增加旅游者低碳知识能够影响旅游者行为。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了低碳旅游环境与旅游者低碳旅游参与意愿和低碳旅游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张琰飞等[9]认为,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完善低碳旅游管理制度等景区低碳旅游环境建设是开展低碳旅游的基本条件,低碳旅游环境显著影响旅游者的低碳参与意愿。胡兵等[10]研究进一步发现,低碳旅游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如旅游地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情况的发生,均会对旅游者低碳旅游参与意愿产生不良影响。赵黎明等[11]以三亚为研究案例地,发现旅游地的低碳旅游环境,如低碳旅游基础设施、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等,都会影响旅游者的低碳旅游行为。还有部分学者对低碳旅游景区建设[12]和景区低碳旅游评价指标体系[13]进行了研究,提出保护景区生态资源、建设低碳基础设施、开发低碳旅游商品、使用电子票务系统等低碳景区建设措施,构建了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构建了低碳环境指标、低碳经济指标、低碳运营指标、低碳管理指标、低碳技术指标等指标体系。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在低碳旅游环境作用、低碳旅游环境构建、低碳旅游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展开,这些研究为景区低碳旅游环境构建奠定了前提和基础。但没有充分考虑到旅游者的低碳旅游环境感知,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尚待证实。并且水乡古镇多为古村落,景区面积相对较小,环境自净能力较差,具有很强的生态脆弱性,构建低碳旅游环境尤显重要。基于此,文章以苏南古镇周庄、锦溪、千灯为案例地,分析古镇低碳旅游现状,构建基于旅游者感知的古镇低碳旅游环境,为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决策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也为旅游景区营造良好的低碳旅游氛围做出有益的探索。
古镇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关数据来自昆山市周庄、锦溪、千灯3个古镇的旅游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职能部门。其中,空气质量、固体垃圾、污水处理等数据资料来自昆山市环保局及3个古镇的污水处理厂、环保办,游客接待量数据来源于3个古镇的统计站、旅游公司及昆山市旅游局。
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环境感知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问卷设计根据本研究需要并结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问卷内容由10个调查指标及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等人口统计学特征组成。采用五分制李克特量表,分别是非常符合、较符合、一般、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相应赋分值为5、4、3、2、1。调查时间为2014年12月6~20日,分别在周庄、锦溪、千灯古镇,针对游览完毕的旅游者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400份,回收380份,有效问卷332份,有效率83.0%。人口信息如下:男性(58.3%)、女性(41.7%), 18岁以下(4.9%)、19~35岁(40.4%)、36~45岁(31.0%)、46岁以上(23.7%),初中以下(17.2%)、高中(中专)(22.8%)、大学本(专)科(56.6%)、硕士及以上(3.4%),学生(21.6%)、党政干部及公务员(9.3%)、企业职工及私营业主(26.6%)、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12.8%)、离退休人员(7.4%)、其他职业(22.3%),月收入2 000元以下(15.6%)、2 001~3 000元(28.2%)、3 001~5 000元(29.4%)、0.5万~1万元(22.9%)、1.0001万元以上(3.9%),省外游客(48.7%)、江苏省内游客(43.9%)、海外游客(7.4%)。
古镇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关数据采用生态环境承载力公式进行分析。生态环境承载力包含水质、土壤、大气、植被、野生动物等对旅游及其相关活动承受能力,决定生态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是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吸收和净化废弃物的能力,在绝大多数景区,需要对废弃物进行人工处理,扩大接待能力[14]。因此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所允许的最大游客量。其计算公式[15-16]为:EEBC=min(WEC、AEC、SEC)。式中EEBC为生态环境承载力,取决于WEC、AEC、SEC3个分量最小值;WEC为水环境承载力(在以水面为主要旅游资源时候,WEC=污水日处理能力/人均污水产生量。在不以水面为主要旅游景点或水面不构成主要环境因素的时候,取无穷大);AEC为大气环境承载力(在旅游活动产生大气污染的时候,AEC=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人均废气产生量。在旅游活动不产生大气污染的时候,则取无穷大);SEC为对产生固体废弃物的承载力(SEC=固体废弃物日处理能力/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固体废弃物量)。
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环境感知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信度检验Cronbach′sα值为0.849,信度系数在0.8以上,说明信度良好,量表可靠。效度检验KMO值为0.853,超过0.7的标准[17],Bartlett′s球形检验在0.000水平下显著相关,说明问卷效度较高,调查数据适用于因子分析。进一步采用主成分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保留特征根大于1的3个公因子,发现10个调查指标集中在3个公因子上,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4.874%,表明该3个公因子能够概括10个原始变量所包含的84.874%的信息,解释效果比较理想,可以将该3个公因子作为评价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环境感知的综合性指标。在因子分析中,公因子方差比大于0.5被视为有效指标,取值越大,表明该变量被公因子解释的程度越高。研究各变量公因子方差比在0.58~0.75之间,表明信息被公因子提取的比例较高。根据3个公因子的内容和特征对其进行命名,分别为“低碳交通环境”“低碳建筑环境”“低碳生活环境”(表1)。最后,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检验旅游者不同人口学特征与古镇低碳旅游环境感知调查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表1 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环境感知因子分析
调查指标得分平均值(Mean±S D)因子载荷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公因子1:低碳交通环境2 35431 1501古镇建有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等公共设施4 109±0 9670 7072景区交通采取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避免机动车驶入4 047±1 0310 8063古镇有适合徒步旅游和自行车旅游的低碳旅游线路4 134±0 9220 7964古镇出台有鼓励低碳生产和消费的相关政策文件3 584±1 0400 629公因子2:低碳建筑环境2 31630 7325古镇建材选取本地节能环保材料3 566±0 9810 7906古镇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3 241±1 0800 8327古镇使用节能灯等节能电器、节水龙头等节水设施3 428±0 9930 705公因子3:低碳生活环境1 61922 9928古镇住宿、餐饮减少一次性物品供应3 355±0 9660 7489古镇扩大绿化面积,保留土壤地面3 524±0 9450 80010古镇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实现回收利用3 554±1 0120 462方差累计贡献率84 874
研究中, 3个古镇气态旅游废弃物环境影响较弱, 2010~2015年3个古镇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昆山市2006年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集中处理全市生活垃圾, 3个古镇固态垃圾处理方式均为压缩后送昆山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实现全量无害化处理。因此, 3个古镇生态环境承载力EEBC的限制性因素均为水环境承载力WEC。
周庄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1 400m3/d。游客人均废水量取20.5L/d[16],则周庄的水环境承载力WEC为6.8万人/d。周庄现有常住人口3.3万人,则每日最多可以接纳的旅游者人数为3.5万人,相应每月最多可以接待旅游者105万人(每月以30d计算)。2010~2015年周庄旅游者最多的月份为2010年10月,这是受到当年上海世博会效应的影响,旅游者人数达到89.9万人(表2),说明周庄水环境承载力能够满足旅游需求。当然,这仅是理论值,游客数量在一年当中并不均衡,尤其在节假日可能会出现超大客流, 2010年、2012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周庄景区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多次突破8万人次,再加上常住人口,总量远超过周庄水环境承载力; 锦溪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1万m3/d,锦溪水环境承载力WEC为48.8万人/d,锦溪现有常住人口9.0万人,每日可以接纳的旅游者人数为39.8万人,相应每月最多可以接待旅游者1 194万人。2010~2015年锦溪旅游者最多的月份为2010年5月,旅游者人数为25.3万人,说明目前锦溪水环境承载力能够充分满足需要; 千灯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1.5万m3/d,千灯水环境承载力WEC为73.2万人/d,千灯现有常住人口18.0万人,每日可以接纳的旅游者人数为55.2万人,相应每月最多可以接待旅游者1 656万人。2010~2015年千灯旅游者最多的月份为2015年4月,旅游者人数为23.5万人,说明目前千灯水环境承载力能够充分满足需要。
计算分析表明, 3个古镇生态环境承载力总体能够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尚未超载。但对于周庄,针对节假日可能出现的超大客流,设立预警机制,适当限制旺季古镇旅游者数量,或采取有效措施分流至锦溪、千灯,也应该是可行的选择方案。
表2 2010~2015年周庄、锦溪、千灯旅游者人数
年份景点旅游者人数(万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9月9月10月11月12月2010周庄12 216 145 265 380 061 481 662 638 189 916 221 3锦溪6 26 85 99 825 38 07 66 814 414 77 46 4千灯3 41 83 210 811 08 27 28 18 39 98 34 32011周庄14 818 749 871 656 355 730 547 728 469 118 123 4锦溪6 96 96 216 718 46 87 77 917 816 76 16 5千灯4 53 24 312 611 08 67 98 410 414 710 35 92012周庄20 518 251 278 858 157 333 843 624 042 519 748 3锦溪9 94 36 916 919 16 67 96 118 518 86 56 9千灯4 93 15 016 613 69 58 49 111 216 712 56 22013周庄20 819 152 558 946 571 226 740 520 338 816 335 3锦溪8 95 27 017 620 08 96 05 617 017 15 55 8千灯5 04 37 518 812 212 16 08 49 014 39 14 42014周庄19 222 452 261 849 550 538 548 028 143 838 344 8锦溪8 75 47 218 021 77 28 55 817 921 66 99 0千灯5 14 58 020 213 49 07 69 210 422 716 57 12015周庄21 123 552 563 053 041 937 851 829 542 533 048 5锦溪8 85 67 318 922 57 68 96 018 022 57 09 5千灯5 46 08 623 514 89 17 98 810 522 815 77 5
由表1可知,公因子1“低碳交通环境”在“古镇建有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等公共设施”“景区交通采取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避免机动车驶入”“古镇有适合徒步旅游和自行车旅游的低碳旅游线路”“古镇出台有鼓励低碳生产和消费的相关政策文件”等4项中具有较大的因子载荷,说明古镇低碳旅游环境主要表现为低碳交通环境。其中,“古镇有适合徒步旅游和自行车旅游的低碳旅游线路”得分平均值最高,为4.134,说明古镇在游步道建设和环古镇自行车道建设方面做得最好,旅游者能够便利地进行徒步或骑车游览,减少了交通过程中的碳排放。“古镇建有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等公共设施”“景区交通采取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避免机动车驶入”得分分别为4.109、4.047,说明古镇在生态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做得较好,古镇在电瓶车、新型能源车方面做得也较好,还设立了免费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优化了古镇低碳交通环境。“古镇出台有鼓励低碳生产和消费的相关政策文件”得分为3.584,相对较低,说明古镇在低碳环境制度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
公因子2“低碳建筑环境”在“古镇建材选取本地节能环保材料”“古镇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古镇使用节能灯等节能电器、节水龙头等节水设施”3项中具有较大的因子载荷,反映出古镇低碳建筑环境尚可。3项指标得分平均值分别为3.566、3.241、3.428,分值均超过3分,但低于4分,说明古镇在选取当地节能环保建筑材料、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节能灯等节能电器方面还没有做到很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公因子3“低碳生活环境”在“古镇住宿、餐饮减少一次性物品供应”“古镇扩大绿化面积,保留土壤地面”“古镇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实现回收利用”3项中具有较大的因子载荷,反映出古镇具有一定的低碳生活环境。3项指标得分平均值分别为3.355、3.524、3.554,分值均没有超过4分,说明古镇在减少一次性物品供应、扩大绿化面积、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
2.3.1 不同年龄旅游者对古镇低碳旅游环境感知差异性
表3中,在公因子1“低碳交通环境”中,不同年龄旅游者在“古镇建有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等公共设施”“景区交通采取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避免机动车驶入”“古镇出台有鼓励低碳生产和消费的相关政策文件”3项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古镇有适合徒步旅游和自行车旅游的低碳旅游线路”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性, 46岁以上旅游者得分平均值最低,可能由于46岁以上旅游者体力要低于中青年旅游者,对徒步旅游和自行车旅游兴趣较低,关注较少。在公因子2“低碳建筑环境”中,不同年龄旅游者在“古镇建材选取本地节能环保材料”“古镇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古镇使用节能灯等节能电器、节水龙头等节水设施”3项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公因子3“低碳生活环境”中,不同年龄旅游者在“古镇住宿、餐饮减少一次性物品供应”“古镇扩大绿化面积,保留土壤地面”“古镇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实现回收利用”3项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
表3 不同年龄旅游者对古镇低碳旅游环境感知差异
调查指标得分平均值(Mean±S D)F值Sig 18岁以下19~35岁36~45岁46岁以上公因子1:低碳交通环境1古镇建有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等公共设施4 21±0 754 15±0 984 14±0 703 98±1 031 0910 3552景区交通采取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避免机动车驶入4 04±0 844 13±1 064 07±0 673 88±0 981 3840 2503古镇有适合徒步旅游和自行车旅游的低碳旅游线路4 23±0 754 38±0 934 30±0 823 48±0 603 1490 027∗4古镇出台有鼓励低碳生产和消费的相关政策文件4 17±0 753 62±1 063 50±0 852 91±0 832 3000 079公因子2:低碳建筑环境5古镇建材选取本地节能环保材料4 33±1 033 58±0 973 40±0 843 18±1 081 9180 1296古镇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3 33±0 823 26±1 103 40±0 972 82±1 080 6580 5797古镇使用节能灯等节能电器、节水龙头等节水设施4 00±0 633 42±1 033 20±0 793 36±0 810 8530 467公因子3:低碳生活环境8古镇住宿、餐饮减少一次性物品供应3 17±0 753 39±1 003 10±0 883 27±0 790 3860 7639古镇扩大绿化面积,保留土壤地面3 17±0 413 57±0 953 50±1 273 18±0 750 8680 45910古镇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实现回收利用3 50±0 843 57±1 033 60±0 843 36±1 120 1490 930
2.3.2 不同学历旅游者对古镇低碳旅游环境感知差异性
表4中,在公因子1“低碳交通环境”中,不同学历旅游者在“古镇建有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等公共设施”“景区交通采取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避免机动车驶入”“古镇有适合徒步旅游和自行车旅游的低碳旅游线路”3项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古镇出台有鼓励低碳生产和消费的相关政策文件”指标上具有极显著差异性,硕士及以上学历旅游者得分平均值显著低于其他学历旅游者,主要原因是硕士以上高学历者都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对低碳生产有关政策文件思考更深入,要求更高。在公因子2“低碳建筑环境”中,不同学历旅游者在“古镇建材选取本地节能环保材料”“古镇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古镇使用节能灯等节能电器、节水龙头等节水设施”3项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公因子3“低碳生活环境”中,不同学历旅游者在“古镇扩大绿化面积,保留土壤地面”“古镇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实现回收利用”两项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古镇住宿、餐饮减少一次性物品供应”指标上具有极显著差异性,硕士及以上学历旅游者得分平均值最低,可能还是与硕士以上高学历者对于减少一次性物品供应的要求较高有关。
表4 不同学历旅游者对古镇低碳旅游环境感知差异
调查指标得分平均值(Mean±S D)F值Sig 初中以下高中(中专)大学本(专)科硕士及以上公因子1:低碳交通环境1古镇建有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等公共设施4 13±0 994 17±0 924 09±0 983 91±1 060 2910 8322景区交通采取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避免机动车驶入4 02±1 233 98±1 084 11±0 953 58±1 390 8310 4783古镇有适合徒步旅游和自行车旅游的低碳旅游线路4 14±1 134 11±0 764 17±0 923 66±1 190 6200 6034古镇出台有鼓励低碳生产和消费的相关政策文件3 78±1 003 59±0 903 64±1 052 38±1 064 1430 007∗∗公因子2:低碳建筑环境5古镇建材选取本地节能环保材料3 33±1 143 35±1 013 72±0 913 13±1 132 3530 0746古镇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3 50±1 253 14±1 233 29±0 992 50±0 931 8210 1457古镇使用节能灯等节能电器、节水龙头等节水设施3 61±1 203 43±1 073 46±0 912 63±1 062 0130 114公因子3:低碳生活环境8古镇住宿、餐饮减少一次性物品供应3 67±0 913 43±0 993 36±0 942 25±0 714 4560 005∗∗9古镇扩大绿化面积,保留土壤地面3 61±0 783 43±1 013 56±0 953 25±1 040 4450 72110古镇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实现回收利用3 83±1 103 49±0 993 55±1 033 25±0 710 7490 524
(1)周庄、锦溪、千灯3个古镇生态环境承载力总体能够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尚未超载。但周庄在节假日超大客流情况下存在水环境承载力超载现象,需要治理。
(2)古镇低碳交通环境构建最好。其中,生态游步道建设、生态公共设施建设、新型能源车使用等做得较好,低碳环境制度建设还有待提高。古镇低碳建筑环境构建方面,选取节能环保建筑材料、采用清洁能源、使用节能节水设备等需要进一步改善。古镇低碳生活环境构建方面,减少一次性物品供应、扩大绿化面积、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等需要加大力度。
(3)不同年龄旅游者对古镇低碳旅游环境感知,在“古镇有适合徒步旅游和自行车旅游的低碳旅游线路”指标上具有显著差异性。不同学历旅游者对古镇低碳旅游环境感知,在“古镇出台有鼓励低碳生产和消费的相关政策文件”“古镇住宿、餐饮减少一次性物品供应”2项指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性。
(1)制定低碳旅游政策,规范古镇低碳旅游景区建设。古镇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低碳旅游相关文件,规范低碳旅游行业政策和行业标准,主要是在古镇景区规划、运营、管理、设施设备采用等方面制定指导性文件和低碳考核制度,这些政策文件要起到约束和激励作用。可以通过财政、税收等措施,对于造成环境污染、存在资源浪费、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征收环境资源税等费用,督促企业重视低碳化经营管理。对于积极采用低碳标准的企业,提供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或者实行税收优惠,鼓励低碳旅游发展,如对绿色酒店、绿色饭店进行专项补贴。同时,古镇旅游管理部门要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保证政策文件执行到位。该研究还发现,硕士以上高学历旅游者对古镇低碳旅游政策认可度较低,由此表明,古镇需要真正制定和严格落实低碳旅游政策,以政策的实效性赢得高学历旅游者认同。
(2)建筑设计注重智慧旅游技术应用,选用当地低碳环保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应该注重智慧旅游技术的应用,加强智慧旅游系统硬件建设,在景区、酒店等区域实现4G无线网络WIFI信号覆盖,为游客提供全程信息服务,在景区景点和交通节点设置门禁票务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电子导游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LED信息发布系统、网络营销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自动办公系统等,做到资源保护数字化、游客服务自动化、经营管理智能化。游客只需凭借智能手机,就能全程自助游览景区。智慧旅游技术应用将极大减少资源浪费,有效降低景区碳排放。
古镇建筑能耗对景区的碳排放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古镇建筑应该选用当地低碳节能环保材料,在景区旅游吸引物、住宿、餐饮、交通、娱乐、购物等旅游相关设施建造时采用低碳创新技术,减少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建筑材料可以就近选择,以减少运输距离,多用节能、可回收材料。墙体和屋面采用保温、防水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筑物内部构造还可以优化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照、通风等技术,从而减少照明、空调能耗,实现建筑低碳化。酒店装潢也存在巨大的能源消耗,酒店档次越高,装潢越奢华,产生的碳排放量越大,所以景区酒店应该转变审美观,舍弃奢华装潢倾向,多从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入手,以文化和服务吸引游客,给游客以舒适的享受。景区同时提供民宿、帐篷营地等低碳住宿设施,供低碳旅游者入住。
(3)充分利用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淘汰燃煤等污染能源。在能源利用方面,古镇旅游企业应该采用绿色经营模式,坚持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营理念,建设低碳能源供应系统,尽量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降低不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如宾馆酒店做到太阳能供暖、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生物能等。在景区及周围的社区居民中,应坚决淘汰散烧燃煤等高污染高碳排放方式。
(4)大量采用节能节水设施设备,限制高耗能耗水设备运营。古镇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要按照低耗能、低排放标准,在餐饮、住宿、公共卫生间等场所采用节能、节水、节电设施设备,限制高耗能耗水设备运营。以酒店为例,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电,其中空调耗电占酒店电力消耗的一半以上,其次是热水耗能,所以采用节能变频空调、LED节能灯、节能冰箱、节能厨具、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都具有很强的节能节水效果。景区绿化耗水量也很大,采用智能绿化灌溉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减少宾馆酒店一次性用品供应,倡导自带或重复使用旅游用品。宾馆酒店大量供应一次性用品,如牙膏、牙刷、洗发膏、沐浴露、剃须刀、拖鞋、水杯、筷子、毛巾、餐具等,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节能减排。古镇宾馆酒店应该限制一次性旅游用品使用,尤其是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对于已经使用的一次性用品要做好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古镇可与旅行社进行合作宣传,倡导旅游者自带必备生活用品,少用酒店一次性用品,客房布草也可由一天一换改变为一客一换,树立绿色、低碳、生态理念,尽量选择简约低碳生活方式。该研究还发现,硕士以上高学历旅游者对古镇限制一次性用品效果不满意,古镇需要在全镇范围内各旅游接待环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供应,尽量以可重复使用物品替代,以最严格的标准达到高学历旅游者要求。
(6)鼓励植树造林,加强草坪绿地等土壤地面建设。古镇应该鼓励绿化工作,尽量扩大古镇绿化面积,对于游步道、墙体、屋面等,也可采用铺设网砖、悬挂盆栽、覆盖土壤等方式进行绿化。古镇还可以设置专门的低碳纪念林,倡导旅游者游览结束后栽种苗木完成碳补偿,旅游者还可获得一张低碳旅游纪念证书,这也是一项具有参与性的环境教育活动。古镇还需要尽量减少硬化地面,增大草坪绿地等土壤地面建设,便于雨水渗透,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调节微气候的效果。
(7)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古镇对于垃圾、污水等旅游废弃物要坚持低碳环保理念,首先是尽量减少旅游废弃物产生,其次是做好旅游废弃物管理工作,尽量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古镇应该在景区景点游步道等场所合理配置垃圾桶,垃圾桶功能设计应该便于垃圾分类投放和清理。然后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可降解、可回收的要循环利用,如餐厨垃圾可以进行有机堆肥,成为绿化肥料,对于不可降解、不可回收垃圾要做到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对于排放污水要有循环处理系统和净化设备,经处理后的污水能够达标排放,并能够循环再利用,如轻污染水可以直接冲洗公共厕所、绿化浇灌等,重污染水可以经过处理后再循环利用。
[1] 荣海涛, 安桃艳.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探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2): 204~208
[2] Feng Y,Zhang K.Low carbon development of Hainan.Physic Procedia, 2012, 24(2): 801~805
[3] 刘光荣. 我国低碳乡村旅游问题及功能探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0): 161~165, 173
[4] Haybatollahi M,Czepkiewicz M,Laatikainen T,et al.Neighbourhood preferences,active travel behaviour,and built environment:An exploratory study.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2015, 29: 57~69
[5] Becken S.Harmonising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The case of tourist resorts in Fiji.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5, 15(4): 381~393
[6] Hares A,Dickinson J,Wilkes K.Climate change and the air travel decisions of UK tourists.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10, 18(3): 466~473
[7] Filimonau V,Dickinson J,Robbins D.The carbon impact of short-haul tourism:a case study of UK travel to Southern France using life cycle analysi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4, 64(1): 628~638
[8] Higham J E S,Cohen S A.Canary in the coalmine:Norwegian attitudes towards climate change and extreme long-haul air travel to Aotearoa/New Zealand.Tourism Management, 2011, 32(1): 98~105
[9] 张琰飞, 朱海英,刘芳.旅游环境、消费习惯与低碳旅游参与意愿的关系——以武陵源自然遗产地为例.旅游学刊, 2013, 28(6): 56~64
[10]胡兵, 傅云新,熊元斌.旅游者参与低碳旅游意愿的驱动因素与形成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4,(8): 64~72
[11]赵黎明, 张海波,孙健慧.旅游情境下公众低碳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三亚游客为例.资源科学, 2015, 37(1): 201~210
[12]史云, 田甜,许晓明.低碳旅游景区的培育与管理——以河南省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15): 9254~9256
[13]李晓琴, 银元.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旅游学刊, 2012, 27(3): 84~89
[14]钱丽萍, 罗明,朱生东,等.武夷山世界遗产地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 34(7): 187~191
[15]崔凤军. 论旅游环境承载力——持续发展旅游的判据之一.经济地理, 1995, 15(1): 105~109
[16]罗辉, 韩春鲜,杨敏.天池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22(8): 98~102
[17]张文彤. SPSS11.0统计分析教程.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