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活乡村而设计
——以德阳市龙洞村“花舍影苑”项目为例

2018-03-27 07:24撰文周婕
中华民居 2018年1期
关键词:龙洞老宅民宿

撰文周婕

社会的发展带给我们太多的变化。如今,城乡差距正变得越来越小,昔日的『乡土中国』正悄然变成『城市中国』。全国万千乡村已逐渐失去自身原本应有的乡土风貌,变得越来越不像乡村。面对现状,作为建筑师的我们又能做点什么?显然,通过一系列的改造设计重新激活乡村、让乡村变得更像乡村,是我们应做的、能做的。那么,究竟如何做呢?在此,笔者将通过对四川省德阳市双东镇龙洞村『花舍影苑』项目改造的案例介绍,来探讨『用设计激活乡村』的设计理念和实施办法。

“花舍”

我们以『结合自然的设计』为主旨,对老宅进行了一次创新性设计改造实践。这次实践激活了该村的产业发展,被赋予了超越设计和改造本身的现实意义。

结合自然的设计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双东镇龙洞村是德阳市最偏远的山村,曾是市级贫困村。龙洞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2016年初,德阳市以双东镇为核心区,正式实施打造“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项目规划,帮助当地大村民谋求致富之道。龙洞村的许多老宅被列入改造计划, 我们团队所负责的老宅改造项目正是其中之一。我们以“结合自然的设计”为主旨,对老宅进行了一次创新性设计改造实践。这次实践激活了该村的产业发展,被赋予了超越设计和改造本身的现实意义。

龙洞村虽然属于贫困村,却也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李子。每年三月,李花盛开时节,很多游客便会光临此地,踏青、赏花、吃农家菜。李子成熟的季节,又会有许多游客前来采摘。结合这一特色资源,我们计划将当地民房改造成民宿,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决定充分利用当地生态文化资源,推动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助力当地贫困户增收脱贫。

诗意与柔性的再造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乡村自然风光是乡村生活的物质载体,也是许多人的梦中家园。乡村建筑同样是乡村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与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一道构成和谐的乡村风貌。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现代化建筑材料被带进了乡村,各种现代化建筑景观也被置入了乡村原生自然环境中。这种所谓的“现代化”“城市化”,正在逐渐消解中国乡村的乡土特色。面对现状,我们亟须探寻一种真正诗意的规划与柔性的营造,建设崭新而又熟悉、现代而又乡土的新时代中国乡村。

在本次龙洞村的建造实践中,我们试图从环境学、形态学、现象学及传统文化等多重视角探索乡村建设中的“诗意”与“柔性”。冯骥才先生曾这样写道:“只有在民间,在田野里、在大众的生活里,我们才能感受到我们这个民族的深厚和可爱,而且,这种感觉你都能呼吸得到。”这使我们深受启迪。“田野”与“生活”于是成为我们本次改造的重要关注点。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最终将民房改民宿项目命名为“花舍影苑”。“花舍”,顾名思义,即指种满绿植、开满鲜花的屋舍。我们将农田绿带延伸到院坪乃至建筑立面,使屋舍周围绿意盎然、花团锦簇。“影苑”则指乡村电影院。月光下的乡村电影院将能为附近村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休憩、观影、聚会、驻足的良好场所。它是对露天电影院的怀念,更是我们对于“民宿+”的新定义。

“影苑”

建筑原状

在空间布局上,我们有意按现代生活方式重新构建内部空间,营造屋舍现代化生活的舒适与便利。

深入了解改造老宅情况

改造之前,村内老宅情况并不乐观。建筑位于半坡上,前后都是庄稼地,四周树木掩映。行人绕过坡下水塘,穿过窄道,便能徐步走进庭院。这是一栋传统夯土木构农宅,有联排正房(坐北朝南)五间,正房东侧还坐落着两间耳房(坐东朝西)。正房与耳房垂直相交呈“L”形布局。

保护状况。建筑长期无人居住,室内简陋,庭院荒芜。爬山虎布满墙缝、屋顶,已俨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就建筑保存状况来看,正房夯土墙相对保存完好,耳房墙体已多处塌陷。

生活方式。原有建筑仅靠一个小窗和亮瓦采光,室内光线明显不足;各房间互连互通,缺乏私密性;排水仅靠化粪池,形式单一。如此简陋的条件显然会降低居住的舒适性。

农耕文化。 在龙洞村,村民都以种植为业,自给自足。核桃、柚子、玉米、水稻、红薯等农作物遍布田野。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村落。

根据老宅的地理位置和当地自然风貌、农业资源情况,我们决定重点发展休闲旅游,拓展民宿业态。以此为出发点,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整体设计方案。

依形因势进行改造

在充分了解了老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谨慎做出了设计方案。

建筑修旧如旧。保留旧宅建筑格局,并尽可能地保留夯土外墙。将损毁严重的耳房外墙拆除,并利用旧砖重砌外墙。新建的外墙和屋顶等结构依然沿用原有夯土墙和当地传统的屋顶做法。

保持乡村风貌的特色。将乡村农田景观引入前院,再在院坪种植农作物,形成条状绿带,并延伸至建筑立面,形成垂直绿带。如此,便营造出一种特别的立体式农业生态景观。

融入现代的生活方式。拆除内部横向隔墙,新做支撑结构和屋顶。按现代生活方式重新组织内部结构,区分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以保证卧室的私密性,增设室内卫生间和开敞式厨房。

增强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将原来联排五间正房中的一间拆除,辟为庭院正门。正门西侧剩余四间的正房与东侧的两间耳房均设计为民宿。两栋民宿均设有同高的玻璃折叠门,相向而开。关上门,两者都有着独立的空间;打开门,两者之间又完全连通。开放和灵活的民宿空间,加上前院的院坪,给各种公共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举行观影、设宴等娱乐活动。

“花舍影苑”中没有奇花异卉,没有叠山流水,有的只是夯土木房、农院景观。然而,这座小小的乡村庭院处处都倾注着我们的心血。在空间布局上,我们有意按现代生活方式重新构建内部空间,增强屋舍的现代化、舒适与便利性。在庭院内,增设了露天影院、长桌等特色设施。这些细节虽小,却都承载着乡村生活最温暖的记忆。“影近画梁月如珪,苑中宴桌醉秋宵。”秋宵月下,佳肴美酒,这里处处都散发着乡村生活最原始、最古朴的气息。

改造设计效果图

设计激活乡村

在设计乡村民宿时,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要设计什么?我们要改变什么?

每个乡村都是有生命的。这里每天发生着无数的故事,并留下了各种故事的印记。久而久之,每个乡村都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性格、独特的地域文化。一栋乡村建筑在它所归属的土地上或许平凡,但当它与周围的地域文化一起被重新发现,或将迎来一次乡土文化的革新与裂变。

设计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但这种创新必须回归自然,回归乡村本土,回应乡村使用者的真正诉求,让建筑融入它所存在的乡村环境中。我们要为乡村居民提供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使原有的乡土材料焕发新的生机;我们应该以一种谦逊的态度,将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融于乡村建筑的地域性,使乡村建筑在不违背原有风貌的前提下重获新生。总之,在乡村建筑的设计之中,我们应该从实际的可持续性出发,让乡村建筑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居民。

结合自然的设计,为乡村而设计。应该说,我们的这次设计和改造实践,为当地居民改善生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我们要为乡村居民提供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使原有的乡土材料焕发生机;我们将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融于乡村建筑的地域性,使乡村建筑在不违背原有风貌的前提下重获新生。

猜你喜欢
龙洞老宅民宿
孪生院子民宿
儿子要卖老宅, 母亲拒绝搬离,怎么判
东胡林民宿
苏元老撰并楷书《龙洞记碑》
老宅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老宅
你是民宿达人吗
孽龙洞玄想
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