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忠
摘要:物理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都是薄弱环节,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树立学生学习、学好物理的信心。本人立足于自身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提出依据相关的科学理论和规律开展物理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材 以用促学
一、立足教材,使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
物理教学中流传着这样一个黄金法则,即以教材的教学计划为参考,不断循序渐进,然而这一黄金法则在教学中却常常被忽视。教师往往以自身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对于自己认为比较简单的知识往往一带而过,并认为学生已经将知识掌握,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
随着物理课程学习的深入,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教师的讲授开始变得越发困难,学生也由于听不懂、跟不上等原因失去了对于物理课的兴趣和信心。物理教师不应埋怨学生的素质差,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物理教师更新自己的意识,改革过去的教学方式,注重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打好学生的物理基础,由浅入深的推进课程,在实践中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在笔者看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这一法则。
(一) 了解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科学性和系统性是物理课程的两大特色,物理教师应该定期接受学生的反馈,明确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使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班级,物理教师应该立足教材,更为耐心、细致的讲解,课堂中所提出的案例也应该更好地体现实际,最好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于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班级,可以在讲授教材的基础上,增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课堂所举案例也可以更灵活、更抽象,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使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满足其更高的追求。
(二) 降低知识起点,缩短知识间梯度
物理学习就像是在攀登一座山峰,若山峰过于陡峭,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例如教师在讲解压力的大小时,学生很不容易理解,但是缩短知识梯度,就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首先,我们向学生介绍压力的概念以及产生的条件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其次,带领学生分析探究压力的方向及大小;最后通过相关的实验,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经过这样的层层递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压力的相关知识,并使知识得到巩固。综上所述,物理教学应该立足于基础知识,低起点,窄梯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三) 抓住重点,逐步击破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目前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若不及时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学习质量。据相关的科学数据研究显示,一节课学生的注意力仅仅可以维持20分钟左右,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阶段,抓住重点,避免内容冗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破重点知识,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学习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物理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还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懂得将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喜悦感,形成浓郁的学习兴趣和氛围。纵观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学生很少动手实践,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生活中应用物理解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若形成此类的良性循环,物理教师只需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而不用像过去一遍一遍的灌输知识,学生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钻研、学习物理知识。
三、理解教材,发散思维
大部分物理教师往往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天才或尖子生联系起来,把那看作是此类学生特权,而忽视普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实际上这种观念是完全不正确的,会导致物理课堂的僵化,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只是在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良好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大家都能参与其中,畅所欲言,在辩论探讨中收获知识和能力,培育出自己的创新思维。
如何理解教材,发散思维是目前物理教学面对的主要课题,德海纳认为所有活力的思想都需要一个漫长的孕育期。因此物理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时间去思考探究,而不是直接将答案教给学生。目前所使用的高中物理教材就很好的践行了这一点,在每张的开头都有小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并通过学习解决自己的疑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散思维。章节后的“想一想”“议一议”则是对本章学习知识的巩固。教师应充分的理解教材,将教材的作用充分的展现,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就应该了解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降低知识起点,缩短知识间梯度,抓住重点,逐步击破,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学习,发散思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革物理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