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黄璜
在轰轰烈烈的“声音经济”中,大大小小的平台为了争夺流量厮杀决斗;而在平台背后,新生的行业也孵化了新的职业。
随着近几年有声内容产业的快速崛起,“用声音阅读”催生出“从声音中赚钱”的“声音经济”。有声剧、音频课、说书……从耳机那端传来的或轻柔或浑厚的声音,正悄然占据了用户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声音经济”中,大大小小的平台为了争夺流量厮杀决斗;而在平台背后,新生的行业也孵化了新的职业,就像一棵在向上生长的树,吸引了群鸟筑巢,蚯蚓松土,蝶飞蜂舞。他们仰赖这棵新生的树生活,又反过来维持树的生存需求,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
文字是如何转化成动听的声音?在声音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熟知的“神秘”职业?我们采访了有声行业中几位各具代表性的内容生产者,也许,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可以更贴近了解有声阅读产业这棵树的生长脉络和健康状况。
有声剧主播:配音行业的分工细化
暮玖本人的声音并没有在有声剧里那么深沉,而是更像个小女孩,一时让人难以与网文大IP《斗破苍穹》的成熟演绎和“喜马拉雅年度最具潜力主播”的称号联系起来。对于一位年轻女孩儿来说,她的生活也是略显枯燥:从早上七八点开始工作,到晚上12点睡觉,她保持着规律甚至刻板的作息,每天要花十几个小时在与配音相关的事情上。
学生时代的暮玖像很多同龄人一样,业余时间流连于游戏和网文。学中医护理专业的她第一次接触到配音是在YY语音的pia戏组。“pia戏”是一种线上语音角色扮演,参与者需要根据剧本用语音扮演角色。玩得久了,暮玖越来越投入,练发音,练语调,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好声音难辜负。2013年,暮玖开始做商业配音,主要是接一些为游戏配音的散活儿,后来她又接触到有声剧,也就是根据小说、网文改编的“听书”。
配音的可观收入让暮玖的学生时代十分宽裕,于是,毕业以后她选择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半全职主播”——每周要去公司坐班两天,而不坐班的那些时间,就回归有声剧主播的身份。
签约了喜马拉雅FM的独家主播以后,暮玖开始兼任策划、编剧、导演、配音甚至后期的多重角色。每次拿到书单,她都会自己先做好文本加工,再分配角色录制。一部多人配音的有声剧,她最多曾经组织过五六十人,平时一般也要有五六人参与。在完成分角色录制后,暮玖要检查收到的录音片段,有没有字音错误或漏播,然后再进行后期制作。
“录有声剧跟影视配音不同,有声剧的设备要求比较简单,但是念白多,需要呈现出讲述感,还要代入角色,情绪饱满。有时候一个人要负责配多个角色。”现在,暮玖每完成一段20分钟长的录音,大概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
对于这两年来有声剧的发展,暮玖也是看在眼里。以前,有声剧配音被认为门槛低,很少有配音科班出身的主播。但现在,有声剧已经得到了配音业内的认可,也有很多专业配音人逐渐加入进来,这让暮玖很欣慰。“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半路出家,跟专业的配音比,心里有落差。但现在明白了,有声剧也是配音行业的一部分,只是分类不同。”
在播完大IP剧《斗破苍穹》以后,她在喜马拉雅的粉丝涨到了50多万。所以,现在她每天还要抽出一些时间与粉丝互动,回复评论,听听对更新内容的反馈。她也有自己的QQ群和微信群。不过,“粉丝是流动的,”暮玖对于走红看得很淡,“最重要的还是内容为王。”
虽然在外人看来,暮玖在配音行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收入也远超一般白领,但她仍然无意成为全职主播。暮玖清醒又剔透地表示:“配音是我的爱好,如果当成职业,自然就有职业压力,反而很难享受乐趣了。”
暮玖的经历在有声剧主播中颇有代表性。从2017年开始,几大有声平台纷纷试水内容付费,在真正有了收益之后,大幅增加了对有声书的投入。截至2018年8月,喜马拉雅FM的主播数量已经超过500万人,其中包括20万认证主播。为了争夺好内容和好声音,喜马拉雅在今年推出了“万人十亿新声计划”,目标是“孵化出1万个收入破万元的创作者,其中收入破百万的不低于100人。”这一系列举措,带动了整个有声剧主播行业的收入暴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不过在采访中,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主播对行业的未来表示“喜忧参半”:一方面,行业处于上升期风口,但另一方面,版权内容池是有声平台的命脉,在大量消耗存量的头部内容资源之后,主播行业是否也将迎来新的洗牌?
说书稿写手:根据话题来组织生产
2012年12月21日,知识性脱口秀视频节目《罗辑思维》在优酷上线,在第二期节目“拒绝逃离北上广,见识决定命运”里,罗振宇解读并推荐了《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闲看水浒》、《城市文化》三本书。从此以后,每一期《罗辑思维》都会解读并推荐几本书。也许罗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讲述和推荐成了拉动图书销售的“利器”,这种节目也被视作内容电商的发端之一。
此后,被演化成将一本书浓缩成十分钟的音视频说书节目成为了各大知识付费平台必不可少的栏目之一,也催生了说书稿写手这个行当,改变了许多人的职业生涯。
曾供职于中信出版集团的编辑阿醒也是众多被改变了的写作者之一。2016年年底,阿醒选择入职由罗辑思维蜕变而来的得到,开始作为主编负责“每天听一本书”的栏目,一年多以后,感觉工作强度太大的她为了兼顾家庭,选择了从得到离职,创立了一家以“为平台提供说书稿”为主要业务的工作室,正式成为了有声阅读这个行当的创业者。
事实上,过去几年里有声平台的飞速崛起给阿醒这样的创作者们提供了新的职业空间,不仅仅是得到、喜馬拉雅FM、今日头条好好学习等互联网巨头,还有众多中小型的知识付费平台对说书内容有着大量需求。
一年多说书栏目主编的经历让阿醒明白平台真正的需求到底在哪,“说书稿核心的目的是帮助用户节省时间,无论读者将之视为一本书的精华浓缩还是读书推荐的方式。”
在大量需求的驱动下,阿醒的工作室有数十位写作者,工作室平均每天输出一篇稿子,源源不断地为平台提供文本内容。实际上,读书然后输出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不过在资本进场的前提下,平台为类似内容付费普遍出手大方,因此有大量传统的书评人转型专职撰写说书稿,同时也有一群出版机构的编辑兼职在写说书稿。由于这群人有较强的提炼图书要点并进行解读的能力,阿醒甚至认为,有些说书稿的文字水平其实要超过原书的作者,“因为我们需要对图书的内容进行再次加工,并且构建这本书所在领域的知识体系,远比单纯的提炼要点要难得多。”
无论阿醒的这种认知正确与否,说书稿写作者的收入相比以往的自由撰稿人确实有了质的跃升。
“就我个人而言,每个月税后收入平均在5万左右,比做个主编挣得多不少,而且这个钱挣得比较省心。”阿醒称自己的工作状态很简单,不需要办公场地,也不需要坐班,只需要线上和平台方对接。“而我们现在想做的是培养一批说书稿写作者,帮他们打磨说书稿然后输送给各个平台。”阿醒会根据各个平台不同的格调和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说书稿,让工作室能够有针对性地创作输出。
“我们是根据话题来组织生产,而不是根据图书来组织生产。”她强调。
不过,作为依附在有声付费行业上的内容创业者,阿醒这样的工作室也并不多,绝大多数的写作者都没有把说书稿写作当作一项长久的事业,不少写作者在私底下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由于处于与出版业有交集的“灰色地带”,“不知道这股风能吹多久”是他们最大的担忧。
在松散加入阿醒工作室的人中,有一些是本职工作压力不大的内容从业者,他们仅仅把说书稿写作当作一个兼职赚外快的机会。对此,阿醒还是相对乐观的,在她看来,吃说书稿写作这碗饭在未来两三年还是不成问题的,而按照她的设想,工作室将来不仅要持续写说书稿,还要基于有声阅读设计一些关于书的课程,开发更多的玩法出来。
除了职业本身,一定意义上也是知识付费从业者的阿醒认为,这份工作让自己每天都在接触优秀内容和闪光的思想,获得都是图书的精华,在思想上会比普通的阅读者要更上一层楼,“有了这份经历,未来再找一份工作还是不难的。”阿醒如是说。
付费课程讲师:为满足需求不断转场
若是在五六年前,李军万万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会被“知识付费”这个新生概念所改变。
在此之前,李军曾为了脱离体制内的生涯而做过很多次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从最早的博客时代,到微博,再到微信公众号,他机敏地赶上了每一个风口。但遗憾的是,即使是再大的风口,也不代表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会成功。不过,这些尝试也给他积累了一定资源,“有些老粉儿,就是从博客时代一直跟过来的。”
微信公众号是李军相对成功的一次机遇,他把粉丝量做到了几十万,还推出了一些爆款,但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变现途径。这时,知识付费的东风刮起来了,很多平台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李军最终选择了罗辑思维旗下的得到App,开发了一系列自我提升类的课程。
与得到的合作让李军的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他终于开了自己的工作室,有了十几名全职员工,并且以课程为基础,开始布局更多的产品线。李军的课程跟心理自助有关,“知识付费的用户普遍比较焦虑,追求效率,所以内容一定要足够实用。另外,课程的结构很重要,因为很多用户可能只愿意听前面几节的内容,越往后,能坚持听完的越少。”
对于知识付费和音频课程的未来,李军不愿多谈,经历了多年互联网浮沉的他表示,市场需求永远存在,只是满足需求的手段在不断变化罢了。
与目标明确的李军不同,美芽成为知识付费课程的讲师完全是“误打误撞”。美芽学的是中文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大学教书。“我在学校里也是‘讲师,”美芽笑称,自己算是离不了靠说话为生了。这是一条符合传统价值观的女性人生轨迹:找一个安定的工作,最好是当老师,然后结婚,生子。
到儿子四岁的时候,中文系科班出身的美芽开始为儿子寻觅语文启蒙的素材。“那时候社会上开始出现诗词热,网上有很多讲诗词的音频,我就想找找看,有没有合适小孩听的。”但是找来找去,都没有发现满意的。“大部分都很‘水,一听就是从诗词鉴赏一类的书里扒下来的,没有自己的理解。”
于是美芽尝试着自己录了几段讲诗词的音频,发到了微信群里——她曾经一度想要进入儿童教育行业,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建了一个育儿微信群,主要交流一些教育信息。没想到,这些音频得到了群里妈妈的一致好评。受到鼓舞的美芽旋即在千聊平台开了自己的直播间。“千聊的直播能发图片,对于讲课还是挺方便的。喜马拉雅FM和荔枝FM适合听书,很多家长都是在千聊听课,在喜马拉雅FM或者荔枝FM给孩子听故事。”后来,美芽在各平台都开通了账户,但最成功的还是千聊直播间。
一开始,美芽除了讲诗词,就是《声律启蒙》、“二十四节气”等等给儿童启蒙的传统文化内容,“我给每门课初始的定价都比较低,比如9.9元,19.9元,过一段时间就涨个几十块。千聊是能做分销的,如果有人买了课再分享给朋友,还能从别人的学费里提成。”靠着“低价+分销”的销售模式,美芽的直播间获得了第一批听众。
作为独立讲师,美芽觉得自己最欠缺的是平台。“很多听众听完了给我留言,说同样的诗词,我讲得比某某大咖好。每次看到这样的鼓励还是挺自豪的。但是我也确实没有更多的营销途径能把自己的課推广出去。”美芽请朋友帮忙做美工,对直播间产品做了精心包装,但也仅此而已。
随着传统文化类音频逐渐泛滥,美芽也开始尝试做一些其他儿童教育类课程,比如与其他讲师合作,请讲师来她的直播间讲数理类课程,收益由双方分成。“对于音频课程来说,开发新课最重要,已经播完的课程很难再产生大的销量。”
现在美芽的主要社会身份仍然是大学讲师,不过作为音频课讲师,知识付费行业给她带来了一笔不错的收入。“去年会更好一些,今年竞争越来越厉害。”美芽说自己曾经计划过能够依靠做知识付费实现做一名自由职业者的梦想,但现在这个梦想越来越远了。
相比有声剧主播和说书稿写手,付费课程讲师的从业者来源显得格外庞杂。毕竟,付费课程从买房装修到婆媳关系,从如何养孩子到如何养宠物,但凡用户能用得着的技能,几乎无题不成课。
相比传统的图书,付费课程的开发流程灵活,时间短,平均十几分钟一节课讲一个知识点的课程结构也更适应普通人的需求。大多数课程讲师都在本职行业有一定积淀,或是具备某项技能的“达人”,并且通过其他媒体或渠道有一批数量不等的追随者。有声行业之于他们,更像是一个额外的掘金机会。
经历过版权纠纷不断、市场竞争激烈、商业化前景不明的困境,有声产业这棵树如今虽然还谈不上枝繁叶茂,但根已经深深扎入了泥土。有人来,有人走,树下的风景几度光阴暗换,最终,不知谁家笑看风云。
(文中李军、美芽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