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勐海县勐混镇曼召村傣族传统手工造纸属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曼召村手工造纸业的现状及问题、技术传承与保护措施及开发等几方面的阐述,深入探讨傣族传统手工造纸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曼召;民族传统产业;传统工艺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混镇位于我国西南边境澜沧江流域,距离中缅边境打洛口岸50多公里,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当地的主体民族傣族普遍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他们将独特的佛教文化融合在生活和生产之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自然的天赐之物,形成了一套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和文明传统。
曼召村的手工造纸技术便是其一。早在150多年前,曼召傣族便发明了构皮树造纸的技术,由于其透气性、柔韧度好,成纸可保存百年不蛀,因而被广泛用于赕佛、抄写佛经、书画、包装普洱茶等,曾是周边地区传统宗教、文化和经济活动用纸的首选。可以说曼召的纸不仅成为本寨的名片,也成为傣族文化的一个特色标签。近年来,更吸引了上海、广东、台湾、香港以及美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内外学者和客商前来考察。那么如何保护、传承其传统工艺,并使其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焕发活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正是涉及到版纳地区傣族文化产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2017年到曼召调研的经历和发现,在此试谈一二。
一、曼召村手工造纸产业现状及问题
曼召传统手工造纸是以家庭手工作坊为单位进行生产的。制作过程是将原材料构皮树树皮先后经过木棰敲打、浸泡、蒸煮、掏浆、抄纸、晾晒六大工序,最后剥离而成。采用这种传统制法,每家每户每月大约能产纸2万张。传统手工造纸操作技术,许多重要环节是靠经验积累和口口相传得来,其次是通过不断地亲身实践,准确掌握其操作流程和各种添加剂的配合比列。所以这是一门活的遗产。得益于这些因素,才使得曼召的纸具备良好的品质和声誉;不过同时也造成这门技艺与现代化的产业生产之间很难对接。
首先,它长期依赖家庭作坊形式,形成一整套的生产经验链条,很难抽象化为一套适合产业生产的标准化体系。这就使它的产量始终无法突破,而生产规模达不到QS认证标准,大公司就无法购买这些手工纸作为生产原料,打开不了市场。
其次,它对产品原料的要求较高,这是限制曼召手工纸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作为纸张原材料的构皮树树皮大多从老挝进口,随着需求增长,现每年需要进口150-250吨构皮树树皮,每吨5000元左右,一年就是100多万元。村民经营树皮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信用社贷款,其余需要民间自筹,利息非常高。一方面市场有限,另一方面成本较高,两相结合之下手工纸盈利并不高,远远比不上种植经济作物,因此极大影响到这门技艺的生存和传承,更遑论进一步的发展。
再者,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曼召手工纸这项文化资源的开发,在曼召建立了傣族民族手工造纸博物馆,以供人们了解傣族的造纸文化。但是对曼召手工造纸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品牌意识,缺少清晰的发展规划和相应的资金投入。因此在对曼召手工造纸技艺的保护与开发问题上,难免会精力分散、思路陈旧,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兼顾长远利益。
二、针对技术传承的保护措施
我们过去的思路容易直接从经济利益入手,以为扩大生产、扩大市场就能够解决问题。殊不知,手工艺的特点正在于它不同于现代化的规模生产,以及与此连带着的原汁原味的社会文化特点。
1.要提高曼召手工造紙的利润空间,可以着眼于这项技艺本身的充分展示,以及对产品本身进行创新。曼召已建成的博物馆只是一个静态的展示空间,可以尝试以村落空间为动态的展示场所做统一规划。例如将家庭的加工车间改造成展示和加工一体的整洁化、半开放式空间;展示手工纸各种用途的成品;邀请设计师对手工纸进行多种款式设计和功能开发等,使其更具备现代气息。
2.坚持工艺的自身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适当改进新工艺,以提高纸品质量,推出精品纸和传统纸等不同等级的纸品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3.对技艺的保护终究落实到对掌握技艺的人的保护上来。对经验丰富的老年手艺人进行口述访谈并整理,对各家手工纸品的制作过程和质量特点进行细致的总结分类,逐渐建立起工艺的传承体系,使之不再等同于比较粗疏简单的草根民俗,但又不失本文化纯朴的特点。
三、立足文化系统整体进行开发
曼召的传统手工造纸工艺嵌合在当地的社会文化系统之中,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传播的是特殊的民俗意义,因此,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可以立足于整体的文化系统,以此为契机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1.可以考虑开展“纸文化节”等宣传活动,结合傣族传统节日举办,将傣族富于宗教文化气息的特点充分打造成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村落品牌。
2.与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相整合。曼召村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傣族传统文化缩影,有瑰丽的历史资源和多样的生态资源可以挖掘。这个寨子建立至今已有1300多年1,寨子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村貌整洁;远处稻田环绕,白鹭齐飞,近处佛寺辉煌,白塔肃穆。平常身穿傣装的男女老少在作坊中辛勤劳作,轻声曼语;楼下整齐摆放着一排排晾晒纸板,这一幕幕静谧动人的景致正是曼召村的魅力所在。若能依托村庄整体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发展旅游,完善一系列食、宿、行的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将手工造纸的特点融合进来,想必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有利于大大提高曼召手工造纸的名气。
3.有计划地适当种植构皮树,节约造纸成本。构皮树原在我国分布极广,适应性强,生长较快,一般3年即可采用。但构皮树其他用途不大,所以人们并不会大片种植。因此推广构皮树的种植和手工造纸的发展就成为两相制约的一种关系。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进行先期的总体规划,以资金或政策的方式鼓励人们在山地荒地种植适当面积的构皮树,或者将构皮树当做本地村镇主要的绿化树种,一则有利于水土保持,二则同样成为造纸手工业展示的组成部分。
4.有了类似曼召这样的特色村落牵头,可以进一步培育区域性的文化产业,将整个勐混镇建设成一个集中展示傣族和周边布朗族、拉祜族、哈尼族等多民族文化交织的特色村落体系。这将是一种立体的多元文化体系的展示,其中各民族文化相对独立又互相融合,形成新型的生态城镇布局,客观上有助于拉长旅游的链条,更有助于促进地方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同富裕。
作者简介:李仕芳(1975,1-),女,云南勐海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民族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