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延会
摘要: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现有的高校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不足与缺陷,亟需教学实践改革与实践创新来弥补教学的不足,打破现有的僵局。
关键词:高校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一是利用授课形式进行理论上的学习,二是通过自我实践进行学习。在我国的教育方式中,理论学习占据着主要地位,就其原因在于理论学习的快速、省力、易管理。但是单一的理论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等,因此实践教学的互补十分有必要。实践教学能够弥补现有理论教学中的不足与缺陷,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均衡的学习与发展。在实践的教育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以快速提升。
(二)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均衡发展
优秀的高校教育建设一定是理论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现有的高校教育体系侧重于理论教学体系的建设,这不仅不利于高校学生的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帮助高校建立均衡的、互补的教育体系,能够帮助高校培养优秀的人才,从而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
(一)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相对于理论教学,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根据自己实践的成果得到新的认知。但是实践成果的有效转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监督者和赋能者,而不是全面的控制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于现有的高校建设而言,教师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现状。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书本学习与现有的案例研究,校外实践的次数以及时间都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求。由于教师实践经验的缺失,所以许多的知识的传授都具有一定的市场滞后性,这种时效性不足的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的形成。
(二)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就要设定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与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专注于不同学科特点定制的实践教学方式具有较高的设定难度以及管理成本,因此在很多的高校中,实践教学是具有一定标准化形式的。除了实践教学方法缺乏较强的专门性,实践教学方法还缺乏一定的时效性以及创新性。很多高校中的实践教学方式都是对以往教学的复制与延续,缺少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以及柔性,因此很多实践教学方式缺少时效性。并且,在实践教学方式中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很多的方式方法老套、生硬,无法与新环境和新时代学生相融合。
(三)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在理论教学中,教学质量的评估可以通过可量化的数据进行评估,并以此作为后续理论教学质量控制的依据。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学质量的评估大多是模糊的、不可量化的,因此很难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准确的定位。评估的不确定使得后续的质量教学控制体系难以建立和实施。
(四)高校自身实践教学的定位不准
高校是一个广泛的范围,不仅包括大学,也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因此其广泛性要求其教学工作必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针对各个高校的不同教学重点进行教学工作。但是,在高校中,尤其是职业院校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定位不清的问题。职业院校不同于大学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应用性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有的职业院校的实践教育质量较差,而且针对性较差,没有办法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建设实践教育的师资队伍
实践教育的成功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要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校教师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在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中,高校教师有机会、有动力参与企业建设以及企业发展,这将会使教师自身不断增强实践认知以及实践经验。除了产学研机制的建立,高校也应该鼓励教师不断参与高校实践工作、企业实践工作以及社会实践工作。高校教师尤其需要在企业中积累实践经验,将自身所学融入到具体企业实践中,并在企业实践中不断更新以及发展现有的知识体系。只有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够将学习与实践所得传授给学生。
(二)建设有效的实践教育方式与手段
首先,有效实践教育方式一定是具有差异性的,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设定不同的指导原则以及具体时间方式。其次,是选择好实践的场所。高校应该建立自由的实践基地,对高校学生进行将基本的教育培训。与此同时,高校也应该与外部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资源。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方式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现有的资源、能力,外部的环境,学生的特征以及社会的就业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便选择因地制宜的方法。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评估难度,因此其后续的教学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就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此,首先要制定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对于实践教学工作要将定量评估的方式与定性评估的方式相结合。对于实践教育中易于量化的内容应该设定好评价维度和评价标尺,以便于后续的统计工作与分析工作;对于实践教育中难以量化的内容应该使用定性的评价方式,通过关键时间记录法等方式将其具体内容记录下来。最后的评估工作需要将上述的两个方面进行统一。在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中,应该做好相应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第一,建立好相应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制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第二,进行相应的组织建设,安排好控制环节多需要的岗位、职责、人员以及各项其他资源,以便为控制工作提供好物质保障;第三,加强高校中教师团队的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其实践教学工作的主动性与规范性。
(四)高校的有效定位
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以及社會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定位。对于大学教育而言,实践教学工作应该与理论教学工作互为补充,应该支持本科生的理论学习。对职业院校而言,实践教学工作应该作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并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专业性,能够与社会的具体就业需求相接轨。高校只有明确自身的正确定位,才能够制定正确的实践教学方针,为高校学生提供因地制宜的教学体系。
结束语
高校实践教学工作在内部的建设中具有一定的不足,同时在高校外部也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症下药,建立起相应的解决制度。但是实践教学改革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育行业工作者需要一定的决心以及恒心来不断的进行实践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艾,蔡朋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5(04)
[2]李娜,贾方,杨瀚宇,赵卓.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