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模式下的师生角色定位

2018-03-26 12:30刘海鹰刘昕
学理论·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

刘海鹰 刘昕

摘 要:抛锚式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非常符合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教学实践表明,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是发挥抛锚式教学模式优势的关键。文章在阐述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抛锚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角色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教师的多元角色定位。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师生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196-03

抛锚式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建立在现实生活背景之上,教师运用情境化教学技术,引导学生自主识别问题、解决问题[1]。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对于独立识别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迁移能力、创新能力都有着极大的优势,非常符合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但是,教学实践表明,要想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除了精心做好教学设计以外,走出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樊笼,重新定位课堂中的师生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师生严格按照各自的角色要求认真履行角色行为,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发生,发挥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巨大优势。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思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源于主体自身的建构。由于个人的经验不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各不相同,所谓知识只不过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对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教师也不是知识的主宰者和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的支持者与促进者;教学是师生双方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非知识的传递过程[2]。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建构主义提出了“情境化教学”和“协作化学习”的核心思想,抛锚式教学就是实践这种核心思想最成功的一种具体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抛锚式教学主张通过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的亲身体验完成知识的构建。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和经验,而是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中的真实事件或问题,这个过程称为“抛锚”,此类真实事件或问题就是“锚”,因为它就像固定轮船的铁锚一样,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进程。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生成知识和经验。所以,抛锚式教学模式通常被定义为建立在现实生活背景上的,运用情境性教学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学生感受和体验问题、生成知识、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确定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特点[3]

1.强调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

真实的教学情境就是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生活事件或问题。任务的真实性能使学生更确切地了解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通过将日常生活情境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特性融入课堂教学,也提高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2.强调教学双方的互帮互助

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学习的基本形式。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程的探究者,但是,当他们遇到无法自主解决的困惑时,必须与教师或同学沟通合作、探索交流。同时,由于真实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学生的体验复杂多样,教师不可能成为解答所有问题的专家,很多情况下需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因此,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师生双方就是一对搭档,互帮互助,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3.强调教学过程的“无序”性

此处的无序性并非杂乱无章、毫无规律,而是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具有一定的弹性。这种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的相对开放性。在真实性的教学情境刺激下,学生自主识别问题、解决问题,很可能出现学习结果与教学目标的某些偏离,为维护学生的探索精神,抛锚式教学对此持宽容态度,这要求教学目标不是呆板固定的,要具有相对的开放性。第二,教学信息的不确定性。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识别问题,预测所需的信息。学生通过实地收集、网上查找等各种手段获取信息,由此导致了教学信息的不确定性,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形适时适势加以引导,教学过程必须是灵活的。第三,教学结果的弹性化。抛锚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鼓励学生对知识的多样化理解,这样的教学结果必然是弹性的,但是对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主张教学评价的情境性

所谓教學评价的情境性,就是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将评价融于学习过程本身。抛锚式教学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这种情境性的教学评价一方面能够实时反馈学生的认知效果,有利于学生调整认知方法,激发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能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进行针对性指导。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角色的转变

1.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与活动,事先规定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师按部就班地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消化与吸收),是个被动学习者。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自主识别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但不会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是主动的参与者。另外,抛锚式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创设情境,教师选择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真实材料,并创设与真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教学情境。这种真实的情境让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更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2.由被动接受者变为自主探索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传什么道、授什么业、怎样传授、传授到何种程度,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这也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课堂上教师将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法步骤传授给学生,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遇到困难与障碍时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教师事先设定的范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被动接受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抛锚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在与现实基本一致的情境中自主识别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聆听现成经验的间接介绍与讲解。如何获取信息、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怎样运用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等等,都必须由学生亲自尝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这种基于真实问题背景的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授人以渔”的根本目标。

3.由独立学习者变为合作学习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独立的学习个体,根据教师讲授的内容,独立地消化吸收,完成学习任务。抛锚式教学模式则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具体教学情境中自主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由于真实事件的复杂性,单凭学生个人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抛锚式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组建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决定本小组的学习计划和小组成员间的任务分工,教师只起建议和指导作用。教师引导小组成员查阅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本小组内的学习结果再在全班分享,全体学生都能看到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理解的结果。这又是一个层次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集思广益,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4.由被动评价者变为自我评价者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是最后一个环节,通常是以专门测验的形式进行,测验成绩是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凭证。学生处于被动评价的位置,而且只有在整个学习过程的最后环节才能从考试成绩中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学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更多的是发生在后继学习中,对于当前学习则很难发挥激励作用。抛锚式教学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一步步尝试都是在不断地反馈着他们一次次的自主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通过自我探索的实际结果反馈自觉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抛锚式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由被动评价者变成了自我评价者,这种角色的转变会更加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多元角色定位

1.真实情境的设计者

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是抛锚式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真实教学情境的设计是教师深思熟虑的结果。教师要吃透教材,通晓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了解所教授内容的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储备进行通盘考虑,合理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或是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模拟情境,设计教学情境。不论是哪一种都要求在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4]。

2.学习过程的教练与伙伴

抛锚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Holec,1981),即学生能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法,评估学习效果,以及获取与之相关的资料、甄别选择有用的信息等[5]。具体表现为:学生围绕着教师抛出的“锚”,借助信息技术查阅大量资料,寻找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有用信息,按照自己的思考形成解决方案,最终运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通过效果评价,生成新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讨论交流以及组与组之间的评比竞争,分享观点,激荡思路,协助学生个体更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知识、提高能力。

在上述两种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找寻信息的方法途径,鼓励他们自主探究,教师变成了学生的“认知教练”和“学习伙伴”。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与老师及时沟通,得到教师的指点。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与学生交流互动,共同评价活动结果。此时,教师就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真正实现了师生双方的地位平等。这种氛围下,一方面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直接参与讨论,能够更直接、更客观地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使得指导更准确、更有效。

3.学习信心的鼓励者

由于理解能力、知识储备等条件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前文已提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但在实际运行时学生出现水平悬殊的认知结果也是个高概率事件。特别是那些探究速度慢、质量差的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比较中他们更容易体验到落后、失败的负面情绪。即便是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由于习惯了被动等待教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也是一种挑战。很多情况下他們对自己的探究结果心存疑虑,没有把握。这个时候教师适当的鼓励就成了他们继续前行的巨大动力,是培养学习自信心的关键因素。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个体和小组合作进行合理调控,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并根据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手段,提供即时的教学指导。这种因人制宜的指导是真正的因材施教,随着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自信心会大大提升,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洋,钟志贤.论抛锚式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5(2):9.

[2]崔景贵.建构主义教育观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2003(1):10.

[3]吴玉平,张伟平.试论抛锚式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特点[J].教育导刊,2014(12):67.

[4]刘玉祥,李振娥,刘旭源.“抛锚七步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6(24):110.

[5]刘艳菊.抛锚式教学模式与教师的多元化作用——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2):112.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
语言学习共同体之构建与分析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英语教学研究
心理学理论在会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图”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
课程改革进程中的建构主义思想辨正
建构主义与高中生物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