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青花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然而历史知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差异,要想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影响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兴趣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措施
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实现自我提升。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基础上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为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一、影响初中生历史知识学习兴趣的因素
(一)教材内容抽象性强
历史知识包含著名人物和历史事件,因此具有生动性,但是现有初中历史教材却呈现出较强的抽象性,枯燥的知识内容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这主要体现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时间、人物、地点等多个知识点,学生必须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但是历史事件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历史事件的介绍不够生动,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不合理
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初中历史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标准化答案和系统性历史知识的传播,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展开自主学习,学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以及单纯的以应付考试为出发点的教学目标,不仅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等方式,都严重削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一)通过合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开始以前,初中历史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导入课堂,不仅应引出本课的主题,同时还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导下,教师通常作为课堂主体,一味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完全忽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而现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导入,并通过精心设计,努力在实际展开历史知识教学以前,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导入可以设置一个悬念,通过诙谐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投入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来。
例如,在三国时代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明确该部分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曹操,学生必须通过学习,对曹操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因此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将《观沧海》这一曹操的经典作品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共同背誦,并适当的播放音乐和视频,将曹操的雄心和胸怀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课堂导入背景下,教师可以顺其自然的引入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等知识点。在这一课堂导入设计的基础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对三国时代的知识点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对于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多媒体实施情境教学
历史知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极大的差异,具有一定抽象性,这是导致初中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兴趣相对较低的根本原因。新时期,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历史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将历史知识生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历史知识点播放出来,创设具体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知识点中,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环境,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能够对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
例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真实的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视频、图片等内容,在综合应用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形式的基础上将知识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通过对学生视觉和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刺激来提升学生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处于成长的叛逆期,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历史,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堂导入、创建教学情境等方式来丰富课堂知识内容,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为高效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晓明.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7,(04).
[2]周建华.听故事,学历史——浅析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
[3]李玉华,李舜章.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市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