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颖
摘 要:教师采取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生的发展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适应学生的发展,是能否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文章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教学行为;教师;新课程;教育观念;因材施教;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51.2;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5-0024-01
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时代性,它受所处时代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同时为学校的培养目标服务。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每一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适应性转变。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学行为,采取符合课程改革要求、适应现代化教学特点的教学行为,以实现新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是新时代、新教育理念的要求
(1)由传授知识为主向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知识为主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完全支配权,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绝对“统治者”,而学生是被动的,对于自己学什么、怎么学没有自主权。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学习只能是被动接受书本知识。然而,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教材、教师、实践活动、网络等多种渠道,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以及形成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学到新知识和技能,师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使教师成为教学参与者、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及促进者和引路人。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全程中应当怎么做呢?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出谋划策、适时指导,并及时反思和总結教学行为。另外,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这样,才能指导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才能促使学生学好、学透,才能培养学生遵守教学秩序、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2)教师由支配者向引导者转变。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求教师激励学生进行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不同,学习的方法就会不同,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同。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发展着的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密不可分,没有了学习过程,教学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充当引导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精神。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师生全员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支配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成为共同提高的“教学共同体”。
二、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有一个认知过程,即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一方面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疑问、困难、障碍等,另一方面能够展示出各自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等。因此,教师要认真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
教学目标除了体现在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行为的侧重点转向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对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过程予以更多的关注。具体说,就是关注学生是通过死记硬背还是发现问题并自主探究的方法获得知识的,关注学生是通过背标准答案还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的。学生只有做到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时才能举一反三。不同的学生由于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不同,则获得知识、技能的情感和体验也不同,而不同的情感和体验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新课标要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怎样教、教什么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关注学生间的差异。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要体现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个体多样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差异,就应允许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允许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差异。教师要创设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要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结束语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采取的教学行为必须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符合新时代、新教育理念的要求,符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目标,才能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晓俊.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2]段作章.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J].教育研究,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