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明
新版信息技术课标的颁布,给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更新觀念,充分认识“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同时,要了解课程结构,明确各模块设置的意义及功能;在此基础上,明确各模块内容特色及教学的基本处理方法及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途径,掌握课程实用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倡导学生应用数字化学习环境,主动学习与创新。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抓住其具体表现,把握其内在要求,强化信息意识,启迪计算思维,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赋予社会责任,让学生逐步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形成信息技术学科的关键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里特别提醒信息技术教师注意的是,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一门实验学科,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实验。本次课标的一大亮点就是要求各学校设立“信息技术实验室”,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室”,而是专门为探究计算机原理、验证信息技术结论、制作物联网装置、开展人工智能实验等而设立的科学实践、探索、试验的场所,与理、化、生实验室有着同样的课程教学实践功能。
在考虑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规划时,可以在保证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开足开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校毕业生资源及社会资源,适当增加与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相吻合的本校信息技术特色教室、实验室的建设,彰显学科及学校特色。同时,也要根据本校整体发展的需求,将信息技术实验室的建设与创新教育实验室、STEM实验室、电子书包实验室等深度融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功能实验室及实验设备、仪器的利用率,提高学校投入产出效益。
本次修订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模块设置及内容分配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还应当重视基础资源的建设。这主要包括基本的操作系统配置及维护方法,课程涉及到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据处理工具、应用设计方法、网络环境设置等技术资源的建设以及教学案例、专家点评、教学反思等教学引领资源的建设,能方便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时应用。同时,需要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特点,强化以网络数字化资源为主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特别提倡建立支撑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创新的必要资源,逐步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