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旭东
【摘要】班级量化管理是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班级管理方法,其在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量化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由此,在一般量化管理原则、方法的基础上,探索了一系列更科学的量化管理方法,并将在此期间的观察记录整理,以便共同交流、总结提高。
【关键词】量化管理;管理能力;实践;探索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载体,是促进学生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的社会系统。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者按照教育管理的规律和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不断进行组织、指导和协调的职能活动。量化管理是几乎所有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班级管理方法,是管理者依据社会规范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具体评分标准细则,对学生在纪律、品德、学习、卫生、劳动等方面的表现逐项量化评分,以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学生集体意识,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实现管理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量化管理模式,是先制定详细量化的考核项目规则,然后将考核项目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个学生,也就是做到通常所说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但实践中发现,其管理效果往往只能在刚开始实行的几周内较好,而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其管理效能越来越难以为继。于是,针对传统量化管理模式中的弊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研究、调整,在一般量化管理原则、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系列更科学的量化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在此期间观察记录整理如下,以便共同交流、总结提高。
1.从学校政教部门取得详细的2016年上半年学校常规检查记录,从各科任课老师及学生处取得某些重点问题学生的家作、联系册等,从教务部门取得过去一学期的历次考试、监测的成绩数据,从班级常规检查日志中取得过去一学期的学生常规详细记录数据,并利用假期分别统计汇总,作为对比观察的依据。
2.设计“学校常规检查违规记录汇总表”“学生个人常规不合格记录统计汇总表”,以求更加有效、全面、科学地评价、反思。
3.确定个体学生观察名单。从班级中选择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想意识等方面有问题的学生作为重点观察对象,通过观察记录他们在常规、学习等方面的变化,研究调整班级量化管理制度。
首先,本次观察研究的对象是京口中学905班,时间是在2016年暑假计划实施,因此,数据采集了本班2016年上半年以及2016年下半年两个学期的数据。上半年数据反映的是传统量化管理模式下,班级以及学生个体的情况,下半年数据反映的是科学化改造后的相关情况,现整理摘录如下表。
从该表可以明显看到上半年班级违规扣分次数要远远超过下半年,尤其在“保洁”“大扫除”等常规任务上进步非常明显,尽管在“迟到”“突发事件”“校车”这3个项目上没有太大改观,但仍说明传统的量化管理模式还是可以有很大的调整提升空间的。
同样,在学生个体的统计汇总情况来看,也同样如此,限于篇幅,以下选取一典型数据表:
传统量化管理模式规则细致,责任监督层层落实具体到人,却为何未能发挥持续的效果?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
1.在传统量化管理模式班级制定的各种量化管理规则约束下,学生仅仅作为被管理者,量化管理规则制度对学生行为的外在约束,没有内化为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自我约束。当这些管理规则中的某一环节一旦有所松懈,学生便又会乱作一团,有时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
2.传统量化管理模式,强调在规则确定后,班级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但一年365天,每天的责任落实情况检查是个巨大而繁重的任务,如果将每天落实情况的检查委托给学生、班委,短时间可能没有问题,但长期如此,几乎不可能检查到位,因为这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责任心,而责任心真是学生普遍缺失的。因此,极易造成有制度而无落实的情况,班主任仍然整天疲于奔命。
1.保持良好的教育心态,确保师生沟通顺畅,是科学量化管理的实施前提。
无论什么样的管理制度都是“硬”的,都是没有人情味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矛盾冲突,这时顺畅的师生沟通交流就会像润滑剂一样,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只有守住了师生交流这条教育的“生命线”,才能确保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量化管理制度的“游戏规则”。
在班级日常事务管理过程中,尤其在处理具体学生教育事件时,往往教师的教育心态是最为重要的。要始终清楚意识到两点,即,1.在一段时间内,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被教育,被改变的。2.绝不能期待一次教育、一次谈心、一次惩戒、一次愤怒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就可以改变学生。如果班主任不能始终就这两点保持清醒,就不能以平常心和耐心来对待学生教育,就极可能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做出一些过分的、过激的行为,从而伤及学生自尊心,严重影响到师生的交流与沟通。而没有了师生交流与沟通,教育与管理就根本无从谈起。
2.在班级正式组织群体之外,构建以“非正式”群体为基础的“小组管理”制度,为科学量化管理的实施助力。
每个班级在正式的班委组织之外,都會存在着学生自发形成的,以兴趣、友情、性格等为纽带的“非正式群体”,且往往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极大。发挥和引导好这些“非正式群体”必然会对班级管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班级规定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若干4人小组,并自行确定组长,班主任不予干预,且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的考核实施,均以“4人小组”为单位布置、检查、处罚、奖励,从而把“非正式群体”纳入班级的正规管理,利用“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3.精简量化管理项目,优化项目检查流程,为科学量化管理的长期实施提供关键保障。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往往制度的制定不難,难的是如何将制度的执行落实到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度设计过于复杂,检查项目过于庞杂,导致学生、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监督检查;或由于检查环节过于依赖学生的责任心,一旦某个环节中学生松懈,就会导致整个制度形同虚设。我们的做法是:
(1)简化、归并量化管理项目,优化设计项目检查表格,确保每天只占用项目负责学生不超过3分钟时间。
在量化项目选择上,把握方便检查、确保检查的原则,将通常需要随时检查的项目改为定时检查,如个人布置、仪表等通常要求学生随时检查的,改为一天规定时间两次检查,这样尽管会出现遗漏,但每天可以确保检查,长期如此,效果非常明显。
在量化项目记录上,由于优化了检查表格,学生只需要在相应项目上简单标记即可,极大地节省了检查时间,且一目了然,方便教师检查监督。
(2)班级量化记录情况每天“日通报”制度。每天固定10分钟,班主任主持,由班委汇总通报量化记录情况,并简单点评班级情况。如此,可以极大地增强负责学生的责任心,确保量化项目的执行落实,方便班主任随时掌握班级动态,无形中也促进了所有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3)班级量化管理的“链条式监督”制度。班级量化管理由完整的三级架构实施,即“4人小组长”“轮值班委”和“轮值班长”。如此,能够确保即使在某些学生有疏漏时,能够得到及时的监督修正,确保了量化管理的落实。
4.班级情况及奖惩“前置预警”机制,为科学量化管理的灵活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弹性空间。
(1)班级设置“班级警告项目”栏和“班级鼓励栏目”,班主任或班长可根据班级状况随时修改,并规定凡纳入该栏目的量化管理项目,一旦记录违规或表扬,将立即予以事先规定的处罚或奖励。
(2)班级设置“奖惩标准”栏,将对量化项目奖惩标准预先公布在该栏目中,让学生随时了解。
把前置预警机制引入班级量化管理中,就是在“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教育宗旨的指导下,制定出学生乐意接受并主动执行的教育奖惩规范。让学生、班委能够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被处罚的学生事先做好心理准备,平静地接受处罚,而不感到突然或委屈。让负责管理的学生能够清楚意识到班级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管理有方。这种“预告知服务”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改正错误、接受教育的机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并且,也为班级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灵活性和弹性,减少了学生教育工作的阻力。
5.用“短周期积分量化奖惩”制度,为科学量化管理的实施提供公平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量化积分一般都是采用月为评价周期,由于评价周期过长,导致对有些后进生丧失激励和约束作用。我班却规定每两自然周为评价周期,每两周重新开始积分。目的在于缩短评价周期,让后进生及时改正错误、重塑自信,不至于对扣分麻木甚至破罐子破摔,也能促进表现优良的学生不断鞭策自己、积极上进。
班级管理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量化管理作为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