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吴红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记住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生活中搜集资料的方式,归纳整理。
3.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带来伤害。
4.情感与态度:强化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安全出行,平安回家。
[教学重难点]
增强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安全出行,平安回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来学校的路上,就是靠近学校的路口,我看见是绿灯就往前走,没想到面前突然蹿出一辆电瓶车,擦着我的鼻子过去了。(师做后怕状)后面还坐着个小孩儿呢,我真为他们捏一把汗啊!你们平时见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学生说说路上所见)
2.是啊,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不注意交通安全就可能酿成交通事故!让我们来看一组大数据。(出示数字)
课件出示: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伤亡人数超过万人,其中2015年全国共发生涉及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的道路交通事故14000余起,造成近3000人死亡、13000余人受伤。从交通方式看,儿童在步行时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占儿童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45%。
3.同学们,听到这一串惊人的数字,你想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可见遵守交通规则,每天都能安全到家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学习“平安回家”。(板书课题)
4.大家已经预习了这一课,还查找了一些关于交通标志的资料,亮出来给我看看。我发现,这里面主要分为几种颜色,为什么呢?谁研究过这个问题。(出示课件)请大家在小组里分享收集的资料,待会儿我们对应来汇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故事導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一:认识标志,学习规则
1.小组内交流。
2.分享各类标志,请学生到前面来交流。
3.他们说得真好,掌声送给小老师们。老师也准备了一些交通标志图,我想看看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记得多少。你们有信心吗?我的难度可不止这个哦,小组之间有竞争哦!(出示常见的10题)
4.小组竞赛,奖励笑脸。
5.你们可真厉害,我要加大难度考考你们。(出示5题难的)
(屏幕出现“无人看守轨道”标志)你能猜猜这个代表什么意思吗?(再点实景照片)它的意思就是无人看守轨道。
6.这些交通标志虽然不常见到,但是我们通过看标志上的图案和标志所放置的位置也能大概知道标志的意思。
7.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通标志就像不会说话的好朋友,给予我们爱的提醒。当然,除了这些标志,还有这么一群人,风雨无阻,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他人的平安!他们是谁呀?让我们先睹为快。
[设计意图:在认识交通标志这一环节中, 以小组为单位,认标志、 学规则,注意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回忆, 认识到标志在生活中无声地给予我们爱的提示。]
活动二:看懂手势,自觉遵守
1.课件:交警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的录像,画面逐渐定格为一个手势。
2.看了交警叔叔的手势,你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3.我看出来了,你们都有做交警的潜质,想不想站起来试一试?我可是专门向交警学习的,教给你们,让你们不但会看手势还会做手势!
4.你们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三种手势,不简单!同学们,我们过马路时,既要看交通标志,也要看交警叔叔的手势,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平安地回家。
5.(出示37页的图)问:假如我们到了农村,走在这条路上,没有交通标志,也没有交警的指挥,该怎么走呢?学生讨论。(出示儿歌:“岔道口,左看看,右瞧瞧。没车来,能通过。”)
[设计意图:把交警请进课堂, 讲解示范指挥动作, 指挥小朋友们过马路。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互动的实践活动中学会了看交警手势, 学会了独自过马路。希望这样的实践活动能让孩子明白: 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活动三:创设情景,模拟运用
1.模拟十字路口,开展“我会过马路”活动。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我都想请你们上来模拟过马路了。(通过活动,学生总结需要注意的事项。)
2.从刚才的活动当中,老师就看出来了,在座的同学都是遵守规则的好孩子。(板书:交通规则)俗话说得好啊:“人人礼让,路路通畅;不闯红灯,幸福一生;各行其道,安全可靠;我让你让,道路通畅;路好车好,文明最好。”
[设计意图:学习的交通规则,在这一环节得到充分地运用。在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过十字路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活动四:总结反馈,提升认识
1.老师还认识一些人,我们看看他们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们做得正确,就请你把掌声送给他们;如果做得不对,请你指出来。(出示图片)
2.同学们,你们不仅自己做得对,还能帮助别人纠正错误的行为。很厉害啊!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总结板书:遵守)
3.最后,老师要把一首儿歌送给你们这些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透过图片看到自己身边的例子,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要及时纠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要继续保持。]
【总评】
安全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安全问题不解决,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无从谈起。王老师这节课主要是让孩子们认识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和设施,知道交警手势的含义,并自觉服从交通指挥,了解安全常识,注意交通安全,能够平安回家,增强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一、再现生活——引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王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将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品德课走向生活的基础。其实,任何的道德规范、生活常识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王老师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一上课就用自身经历的交通安全故事,把学生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思索注意交通安全的话题。通过多媒体以及语言描述把课堂变为真实的生活场景,带给学生的是发自内心的害怕,更能感悟到交通法规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取材生活——促使孩子学习生活中的知识
我们在课堂中倡导生活化情境的有效体验,体验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具体落实到课堂中,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教学材料,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依靠直觉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对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切身感受,仔细体味,深入揣摩,全身心投入课堂之中。王老师在课前就让学生注意观察和收集交通标志,课上通过小组分享和汇报,孩子们知道了这个交通標志的名称和它代表的意思。最后,通过抢答题的方式检验孩子们的知识获得,这样的正确认知让孩子们认识到交通标志无声地给予我们爱的提示作用,从而促使他们牢记和养成按照交通标志走路的习惯,指导了学生的出行行为。
三、角色体验——引导孩子留意生活中的场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和无奈的责骂,它更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它要求学生能够在主动的体验下,得出认识,同化、顺应旧认知体系,建构新认知体系。而且,也只有在这样的体验—认识—感悟的教育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才是最佳的。在认识交警手势的含义时,王老师先让学生看视频,观察交警叔叔的三个手势:停止、直行、左转弯,尝试明白手势的意思并鼓励学生可以尝试一起做做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第一种手势可能表示停车;中间的手势表示左右可以通行;第三种手势可能表示前方停止,另一方向可以通行……尝试做交警指挥的手势这样的角色体验使小学生明白和掌握了常见的交警指挥手势,体会了交警的辛苦,发展了自我约束能力,并树立起了安全意识。
四、活动体验——培养孩子在实践中感悟生活
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品德应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将空泛的说教变为学生自主的、内在的习得经历。教学中,王老师让学生模拟过马路,给学生们再现了身边不文明出行的种种情境:如随意穿越马路中央的护栏、行人任意闯红绿灯、电动车随意行驶在机动车道上等。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行为的认识和探讨,认识到不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有害于个人的生活与安全,也会殃及他人的生命与安全,妨碍正常的公共秩序,甚至酿成很大的悲剧。这其实也是一种检测、一种对照,通过这个过程,交通规则意识悄悄地印在了小学生们的脑海里。在潜移默化中,在生活化的活动体验中,学生懂得了如何做个遵守交通法规的人。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生活化的体验教学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能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达成用课堂有效的生活化体验指导学生平安出行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