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2018-03-26 05:52张春生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问题对策

张春生

【摘要】新课程理念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给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基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列举了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有效地推进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引领广大师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问题;对策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生活化教学理念日益凸显,也取得了许多积极的实践成果。但是,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甚至陷入一定的误区。剖析这些误区,不仅有助于我们明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方向,更有利于彰显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价值。

问题一:片面追求素材的数量和新颖性,搞粗放式教学

生活化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据此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展示更多更新鲜的素材资源,这一想法最终导致学生无暇顾及素材的全貌,资源占有了,但因缺乏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有效分析,而造成教学效益非常低下。例如有位老师在讲经济生活的“企業经营成功的因素”这一问题时,教师展示了华为集团、小米公司和苹果公司的素材。尽管素材都能体现公司的经营,但是素材庞大,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在材料和问题的角度、难度、跨度和梯度等方面的设计比较混乱。结果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难以提取出有效信息,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误区产生的原因分析:新课程强调“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理念。有些教师在素材的选择上就自发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认识误区,有些教学素材偏离教学主题,素材的呈现方式不当,随意性很大,素材眼花缭乱、结果却收效甚微。科学合理选取素材,是增强课堂魅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

对策分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收集有效素材,更重要的是对它们进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研究个性与概括共性相结合,从而整合素材和提纯素材。教师必须针对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精雕细琢,精选一些生动形象、符合生活实际的典型案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科学巧妙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化教学中,感受着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等各个模块知识理性思考的意义,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感悟、体验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真正达成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问题二:过分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点喧主夺宾

高中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强调,在政治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现代教育理所当然的重要理念。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看似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因为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导致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例如有位老师在讲哲学部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时,先列举了几个生活例子,然后让学生分析哪些是实践活动及为什么,由此教师引出了实践的概念。到这里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但分析完这些材料后,教师开始放手。先是让学生回答实践的基本特征,再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探究,讨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区分认识的来源与途径。整个课堂,老师共讲了不到五分钟,而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基本是背书式的,内容也仅限于课本。这让人感到了教师作用的缺失,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有些老师在理解这一点上出现了偏差,矫枉过正,认为只有让学生讲才符合要求,放弃了自身应该发挥的作用。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策分析:新课程倡导学生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双方的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绝不能简单地“放手去爱”,实际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如果没有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理解教材、把握理论。所以,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得教师大权旁落,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必然是低效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白这节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教师要适时地启发、引导、点拨、归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破解疑虑,从而使学生能相对独立地完成对某问题的解答。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地发挥好“导”的作用,那么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一定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问题三:忽视了探究过程的可行性,造成假戏真做

在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指导下,生活化教学的课堂上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方兴未艾。“真正的探究有一定的形式但并不强调过程的完整,其核心本质是自主解决问题,其结果是学生通过探究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构建。”但目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担心跑题,设计问题时过分注重结论,忽视了探究过程的可行性,为了表现探究的形而忽略探究的质,往往把高中学生婴儿化,以致学生早就理解掌握的问题还进行不必要的讨论和探究,这就是典型的假探究。如某老师在讲经济生活中“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时,设计了这样的两个探究问题:①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理解这些业务的?然后组织学生看书并讨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是进行了自主探究,但其实答案都是书中现成的内容,学生无须动脑,假戏真做地照本宣科即可,根本没有探究过程,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误区产生的原因分析:有些教师对课堂探究耗时耗力又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望而却步,认为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讲。有的老师不精心思考材料的情境,设置的问题缺乏科学性,最终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实际的探究操作有时会遇到学生无法完成某一步骤的情况,教师为了赶进度,把各个步骤时间压缩,或者本应让学生自主完成的却拼命把思路往自己想说的话上引,学生的探究活动丢失了探究性学习所强调的“自主性”这一基本内核,是一种异化的探究性学习。

对策分析:优质的探究活动需要有良好的探究目的,要有准确的探究方向,引导学生探究应该探究的问题,而不能偏离方向探究不必探究、不适合探究、不值得探究的问题,并且探究要上升到内部的政治素养操作层面。要确保学生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经过自身足够强度的思维。要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能力的发展預期确定探究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课堂常规,遵照教学的规律办事,不能随心所欲地搞教学拼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清楚学生的思维特点,在确定探究方向时既要扬长更要练短。如果无法完成完整的探究活动,还可以进行局部的探究,这样的局部探究小巧、灵活,容易操作,学生乐学。

问题四: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难以一往情深

新课程明确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但是高考对教师们的压力仍在。许多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感到比较困惑、难以捉摸、难以精确控制。同已有十分完整体系的知识技能教育相比,情感教育显得滞后和缺少系统化、理论化,常常因其操作难度较大,干脆被教师弃之不顾。有些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异化成为学生学习应试知识、培养应试能力的工具。

误区产生的原因分析:在高考压力下,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以传授知识为主,把知识与能力、觉悟割裂开来,忽视过程、方法,更难谈得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些教师过度控制课堂上的互动活动,减少了学生犯错误、走弯路、“浪费”时间的概率,同时也剥夺了学生从错误、挫折和弯路中学习的机会。这样的形式空壳造成学生的能力目标无法达成,更严重的是情感价值观目标丧失。

对策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教育,不可硬性灌输,也不可独立传授,必须采用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予以渗透。依据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确立教学目标,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前提。尊重学生,融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必要条件。认真钻研教材,精用教学资源,联系时事实施教学,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核心。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途径。言传身教,巧用激励评价机制,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必要保证。

生活化教学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和困境在所难免。我们应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生活和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敢于尝试和创新,不断推进生活化教学;我们也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6.

[3] 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胡凯.思想教育生活化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 佟英.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及实践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2010(1).

猜你喜欢
生活化问题对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