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萍
【摘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独具创造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宝贵财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部分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极为深远。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不断尝试改革与创新,旨在使教学更有效地进行,如何使数学教学更高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教育;数学;低年级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丰富而独具创造的教育改革和实践,对当今教育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1.捕捉生活素材
我们的实际生活是数学的源起,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但有时它与实际生活又有一定的距离。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教材,重组教学内容,把握好儿童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将教材中反映的间接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起联系,让数学知识蕴含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使数学生活化。数学教学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学生熟悉的蕴藏着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生活事例或生活原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成具体的形象。
以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分一分》为例,教材例图是超市里两个摆满商品的货架。在教学时,我创设了去超市购物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逛超市的经验,必然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期间提出怎样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问题,例如,老师想买一本书,该到哪里找呢?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不难想到要去文具区选购,因为超市里商品的摆放都是按照它们各自的用途归类的,不经意间,我们已将分类的含义与意义传授给学生,也使得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分类的现实意义。这样的选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身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机。
2.创设生活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切入,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生活情境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挑选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建立起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
以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数一数》为例,作为一年级进入小学的第一课,我将学生带出了校园,走进学生乐于来到的儿童乐园。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刚刚升入小学,对学习环境必然是陌生的,他们熟悉的环境是与玩相伴的,我将数学课堂转化成孩子们的游玩交流会。孩子对儿童乐园必然不会陌生,对于玩,他们应该是津津乐道的,让他们回忆去儿童乐园玩的经验,结合教材例图初步感受数,并学会简单的数数。
1.唤起学习兴趣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学习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和拓宽的,完全陌生、缺乏相应知识准备的学习,学生难以把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且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比一比》为例,教学比高矮时,我先和学生一起玩了摸高游戏,比比谁摸得最高。我先请一位个子较小的孩子摸一摸,并在黑板上标记,再请一位个子较高的摸一摸,最后我自己摸一摸并做好标记。学生必然发现我们三个人摸得不一样高,学生由此感知人的高矮,接着的“比一比”活动,更让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找到了学习的欢乐。
2.引导自主探究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情境,给学生更多实践活动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体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认识人民币》为例,我把整节课设计成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全班兴致盎然地参与各个程序的活动。其中的“买东西”活动,便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在讲台上分别摆放了笔记本、文具盒、鉛笔、橡皮等教具,并且标明了价格,让孩子用自己课前准备的人民币学具进行购买,学生既兴奋又认真,仔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并付给“售货员”钱购买下来,全班学生很快学会使用钱来购物,学会了各种不同的付钱方式,还知道了钱多了该找多少钱的问题。虽然活动花去了一些时间,但学生头脑中留下了人民币清晰而深刻的印象。课上学生“动”了,也“活”了,钱的观念也逐步形成了。
3.培养数学意识
低年级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这些都是经过一定人为的数学化处理的,而真正的内化需要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应倡导学生融入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反映和描述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通过实践不但能巩固学生的知识,而且使数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指引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使教学的内容贴近、融入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扎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才能使书本上符号化的知识具有生命状态,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
[1]陶行知.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周洪宇. 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刘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数学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7]方明. 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