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稿故事

2018-03-26 11:56杨继波
领导文萃 2018年5期
关键词:题词字条文稿

杨继波

“有事找江青”的说法是不存在的

中央档案馆收藏毛泽东文稿全宗共有档案47381件,其中文稿部分有25068件,时间跨度是从1912年到1976年。

这些文稿中,最早的一件是毛泽东1912年青年时期写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最晚的文稿是1976年6月28日写的《国内问题要注意》。

《商鞅徙木立信论》全篇仅465个字,国文教员柳潜在卷面上作了200多处圈点、七处眉批和一处总评,共143个字。总评里有这样一句话:“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所以说,柳潜可谓是最早发现毛泽东有伟大之器的人。

《国内问题要注意》是毛泽东最后一篇文稿,这是一张字条。这样的字条,在中央档案馆藏有200多张。1974年,毛泽东得了白内障,视力不好,字迹模糊,有的都叠在一起了,所以很难看清楚。毛泽东在1976年4月30日写的三项指示“慢慢来不要招急”“照过去方针办”“你办事我放心”,也属这种情况。现在网络上有一种说法:“你办事,我放心”后边还有一句话,是“有事找江青”,而且这个说法很有影响力。到底有没有这个字条,是证明这种说法的关键。我把200多张字条一一翻过,结果是没有,所以说,“有事找江青”这种说法是不存在的。

“将来世界不打仗了,和平了,会把天津、保定、北京连在一起”

《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当时,毛泽东在杭州起草宪法刚刚回到北京,这时刘少奇正在听各个部门的汇报,毛泽东就跟薄一波说,我也想听。此后的两个月期间,34个部门的汇报毛泽东一个一个听,最后写出了《论十大关系》。

最高国务会议是依据1954年宪法的规定而设置,一共开了15次,国家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毛泽东当国家主席的时候开了10次,刘少奇当的时候开了5次,后来因为“文革”就停了,再后来宪法修改,这个会议就不存在了。

毛泽东讲十大关系,其中有很多谈话往往比正文更吸引人。比如他说,“解决制度问题比解决思想问题更重要”。城建部部长万里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毛泽东说到,北京和上海将来都要发展到1000万人口。当时北京、上海人口都是300多万,毛泽东说1000万,是很有前瞻性的。他还说:“将来世界不打仗了,和平了,会把天津、保定、北京连在一起。”这和现在提的京津冀一体化是相通的。他在和第一、二、三机械工业部负责人谈话时说:“好大喜功好像是坏事,历来骂汉武帝好大喜功,可不名誉哩。木船变轮船,马车变汽车、火车,都是好大喜功。不加区别地说好大喜功都不好是不妥当的。”

“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毛泽东文稿中,书信占了相当一部分,书信类,包括毛泽东与党内同志、党外朋友、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信件等,中央档案馆收藏有1229封。

1949年6月19日,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这已是毛泽东第二次给宋庆龄写信,信的全文是:

庆龄先生: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敬颂大安!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九日

这封信语言好,文字也漂亮,整体布局合理得当。毛泽东有一个习惯:他要使每一个人都认得他的字,尤其是写信。文化高一些的人就写得草一些,文化低一点的人就写得规矩一些。宋庆龄先生是文化高一些的人,但是汉语水平一般,英语水平高,所以毛泽东写得用心了许多。这封信,有人评价说是毛泽东书法史上的佳作。

中央档案馆收藏有一封毛泽东写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当时,毛岸英、毛岸青在苏联,读汉语书很困难,需要买一些书给他们送去。这批书托谁带的呢?林彪。林曾在信上留言:“信内的红线条是我打的,望你们注意,祝你们努力上进。林彪。”除了伟人的父亲情怀之外,这封信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毛泽东在信中说道:“惟有一事向你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这里,毛泽东告诉儿子们,应该用什么态度对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

“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啊!”

中央档案馆还收藏有毛泽东为革命英烈、国际友人题词,为纪念碑、节日、報刊题词,为院校题写校名等,共379幅。

还有几幅手稿,是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从苏联回国后,路过松江省时的题词。分别为:为中共松江省委的题词“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毛泽东很少写大字,只写过几个,如在延安的时候写过“为群众服务”,写过“实事求是”。“团结”“奋斗”也是为数不多的大字之一。这里有一个故事。从苏联回国,第一站是哈尔滨。松江省委书记兼哈尔滨市委书记张策,是红军时期的干部,他请毛泽东吃饭并请毛泽东题词。吃饭时,上了很多菜,其中有飞龙,这是国家保护的禽类。毛泽东没说什么,也没怎么动筷,当时有越南共产党的胡志明在场。之后,他讲到不要大吃大喝。

后来,到了沈阳,毛泽东终于忍不住了。他说:“这次我和恩来等同志路过东北,主要想了解一下东北的工作情况,了解东北地方工业生产情况。发现浪费太大。我在哈尔滨提过不要大吃大喝,到沈阳一看比哈尔滨还厉害。我和恩来不是为了吃喝,搞那么丰盛干什么?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啊!”可见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非常厌恶大吃大喝,并把它与亡国联系在一起。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毛泽东对《沁园春·雪》的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呵!难道可以谩骂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指无产阶级。”这是毛泽东本人对诗稿作的珍贵批注,在文稿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摘自《纵横》)

猜你喜欢
题词字条文稿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题词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一张字条引发的思考
那些年,我收到过的“小字条”
题词
首页题词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