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过程设计呈现方略
闽南师范大学讲师甘火花在《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数学过程设计(教案)是对数学教学设计中目标、学情、方法等要素分析的整合与创造。教师撰写的数学教案要将各个要素的分析置于动态的过程规划中,以便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比如:教学目标要加强数学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设计;阶段主题要具有学习内容的针对性;问题串式的步骤应设计成推动重难点知识的解决过程;教学环节的展开要使教的设计与学的设计相对应,并着重呈现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协作探究条件及方法;过程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而不是一些看上去已经确定好的教学行为。
重构小说课堂教学内容的途径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田芳、无锡市北高级中学教师徐松在《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11期上撰文认为,重构小说教学内容是走出小说教学方法“模式化”和教学内容“程式化”的途径。重构小说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研究视角:首先,从关注小说的“三要素”到关注小说的本体特征,不仅关注小说写了什么内容,还要关注小说是如何写的,即关注作者的叙述技巧,让学生凭借这些叙述技巧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欣赏小说的艺术;其次,从关注小说的艺术效果到关注艺术效果的达成,这是教学的关键;最后,从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到关注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因为是读者与小说作品、与作者之间的沟通,才使得作品具有更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设计型学习的启示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朱龙在《电化教育研究》2017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设计型学习是一种融合探究活动和设计实践的学习方法,在美国基础教育领域应用广泛,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21世纪技能的教学模式。设计型学习以真实问题为导向推进学习活动,真实问题包括算术型问题、故事问题、设计型问题、两难问题等。设计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深度学习”的理念,它需要教师给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挑战”,这些“学习挑战”涵盖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此外,设计型学习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架,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适时撤去支架,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完成学习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型学习活动中进行多次探究和设计,能够巩固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呈现学习成果方面,通常采用可视化的形式来呈现,比如组织学生动手设计实物模型。分析设计型学习的特点和典型案例,能够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核心素养立意的小学数学教学
江苏省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侯正海在《小学数学教师》2017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关键是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一是让学生经历数学核心知识(在基础知识中最具生长力和统摄性功能的知识)的形成过程,知道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由来,明确这一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将新旧知识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认知结构,并能够理解数学核心知识;二是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包括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清晰程度和深入程度)、灵活性(思维的全面程度和应变程度)、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和对思维的反省);三是数学理性精神的养成,表现为尊重事实和探寻成因,即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
微学习的运用策略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纪德奎、硕士研究生刘可心在《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微学习是一种借助现代数字微型媒介、利用短暂时间学习短小内容的学习活动,是课堂系统学习的延伸或补充,具有碎片化学习的特征,教师在运用时要注意策略。比如,教师要重视微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尽量保持知识的整体性,可以按主题或单元来设计学习内容,运用链接的方式整合零散知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针对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将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记录下来形成微课程,便于学生进行微学习;依据教学进度和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甄选微學习所需要的资源,减少选择的盲目性。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