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业文化培育与企业国际化之路

2018-03-26 12:31付向核
中国工业评论 2018年1期
关键词:螺母工业日本

付向核

與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不同,日本的工业发展从是重工业开始,然后逐渐发展纺织等轻工业。日本在其工业化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模仿德国工业化模式,因此诸多研究者往往将两国的工业化模式并称为日德模式。事实上,日本的工业化模式也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日本企业在走向国际化进程中,技术创新与文化培育交织互促成为其鲜明特色。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日本出现如此多长寿企业,同时又具有国际化发展优势并非偶然,其秘诀在于日本的工业文化。

工匠文化融入国际化进程

即使是在现代化大规模生产方式之后,日本对于过去那种近乎偏执的匠人文化的追求,依旧固执地延续着。只不过此时,匠人文化所体现的场合从单一部件或者产品,变成了批量生产的大量部件或者产品。为了实现匠人们的自我满足,日本产业界将大批量生产的部件或者产品尽可能地做到精致,尽可能提供更高的产品一致性。日本很多优秀的制造企业在技术上始终追求极致,比如尺寸、美观度、精度等都要求做到最合理、最美、最精。

冈野工业——“无痛注射针头”

虽然注射是预防和治疗疾病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这种方法经常被人排斥。然而,人们对于注射的恐惧感很快就消失了。2005年7月,一种无痛注射针开始向一些医院和其它医疗机构推广。这种无痛注射针是由东京的两家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Terumo 公司(一家医疗设备制造企业)和冈野工业公司(此家公司因其减轻注射疼痛的金属压力技术而誉满全球)。

这种无痛注射针的针尖直径仅有0.2毫米,要比普通注射胰岛素的针细20%。它是世界上最细的针,能把注射的不适感降低到蚊虫叮咬的程度。2005年,该无痛注射针赢得了日本产业设计振兴会颁发的优秀设计特等奖,并被评价为“是一种提高减轻病人痛苦意识的产品”,并且“是一种使不可能的技术变为可能的范例,是一种轰动日本制造业的产品”。

冈野工业公司是一个只有5名雇员的小工厂,尽管规模不大,它的金属压力技术却非常精湛,甚至受到国际大公司和NASA(美国宇航局)的关注。公司总裁冈野雅行被视为是世界级名匠并被人称为“金属加工魔术师 ”。

冈野从十八九岁就开始为家里的事业帮忙了,22岁时就成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模具工匠。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常承接冲压工厂不愿意承接的高难业务,比如制造1厘米左右的小铃铛、开发口径约为5毫米的锂电池盒等。

2000年的一天,一位身穿朴素西装的男人来到冈野公司的办公室,需要做像蚊子的口针一样的注射针头,顶端小孔直径为80微米,外径200微米,底部小孔的直径为250微米,外径为350微米。这是医疗器械厂商 Terumo需要制造为糖尿病患者减轻痛苦、几乎感觉不到疼痛的注射针头。他们走访了将近100家公司都被拒绝了,因为无法做到顶端那么细、底部又偏粗的针头。

Terumo的人对冈野说,如果能将这种针头生产出来,肯定会受患者欢迎,至少孩子们不会再因为注射而害怕啼哭。冈野决定接受这一挑战。

冈野抱着双臂仰望天花板,思考着,脑海中翻阅着一张张图纸。突然,曾经做过1厘米的铃铛定格了下来,他决定将金属板压卷成针。这对一般的技术人员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他的搭档认为这不可能做到。他却说,我是这家公司的社长,我就是独裁者。你按照我所说的去做就行。如果做不到,责任全部由社长我来承担。

着手开发一年之后,针头的试制品才宣告完成,但是离商品化还有遥远的距离。做成真正的产品,还需要冲压机、油的质量、送油与油量的调节、模具等的无缝搭配。研发工作还很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7月,无痛注射针头开始商业化发售。当冈野看到糖尿病患者们异口同声地感谢无痛注射针头时,还有孩子们说“一点都不疼”时,他默默地告诉自己,我有责任一直这样制造下去。减轻病人疼痛的愿望就这样与工匠创造融入一体。

在日本人看来,匠心就是数十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不计较成本,苦心钻研,感性拿捏,在“制造”的过程中享受到极大的喜悦,直至“一品入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选择他人不愿意做的工作,用自己的技术成就行业内难以企及的高度。

Hard Lock工业—— “防松螺母”

日本引以自豪的高速铁路“新干线”,由16节车厢编组的列车上使用了两万个螺丝。在时速250公里的行进速度下,若固定螺丝的螺母发生松动,导致重要装置脱落,就会酿成重大事故。为避免事故发生,必须时常检查并重新拧紧,这需要花费令人难以想象的人力和费用。Hard Lock工业(东大阪市)的总经理若林克彦发明的永不松动的 “Hard Lock螺母”,以其低成本坚实可靠地支撑着新干线的安全行驶。

Hard Lock公司早已把防松螺母的原理公布到了自己的网站上,看似简单,却没有别的企业能学会。高铁运营时,高速行驶的列车和铁轨不断接触,形成的震动非常大,一般的螺丝在这种震动中会被震松震飞。不想被震飞,那么就需要螺丝和螺母丝丝入扣,永不松动才行。这个要求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满足它并不容易。

其实,若林克彦早在1961年就发明了不会回转的螺母U螺母。那是他参加工作5年后,一次,若林参观大阪的国际工业产品展会,他在从展会中拿回的一袋子资料和样品中得到了灵感。就在这些资料样品中,有一种防回旋的螺母吸引了若林的注意力。这种螺母结构复杂,价格很高,但极具市场潜力。若林就想用更简单的结构来代替这种复杂的防回旋螺母。很快,若林开发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防回旋螺母。

28岁的若林把这种防回旋螺母命名为U螺母,并为此创立了一家公司来生产和销售这种螺母。这是若林创立的第一家公司——富士精密制作所。若林开发出这种防回旋螺母只用了1个多小时,但是把它推广到市场上却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随着销售额的增加,若林的信心也大为增加,打出“绝不松动的螺母”广告。没想到这句广告词给若林带来了麻烦。装配在挖掘机和打桩机上的U螺母因为震动太大而出现了松动的现象。一些客户就来起诉。当时富士精密制作所每月销售已经达到1亿日元,出现松动的现象并不普遍,公司的很多人把那句“绝不松动的螺母”也仅仅当做一句广告词来看待,所以并没有把这些起诉当回事。但是若林不这么想。他说既然公开声明这种螺母是绝不松动的螺母,那就应该做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松动。为了自己的信念,若林不得已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公司,带走的只是U螺母的专利。

若林从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榫头上得到灵感,发明了螺母中增加榫头的永不松动的螺母。1974年,若林又开始白手起家创立了第二家企业 ——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和销售永不松动的螺母。但是等待他的竟然是和第一次创业时一样漫长而痛苦的推广之路。由于这种Hard Lock螺母的结构比一般螺母复杂,成本也高,所以销售价格比普通的螺母要高30%左右。这成了这种螺母推广的最大障碍。在Hard Lock螺母没有销售额的时候,这家新公司除了靠U螺母的专利费之外,若林还不得不做一些其他工作来维持这家公司的运营。终于,有一家铁路公司采用了若林的产品,证明了这种绝不松动螺母的实力。铁路公司非常需要耐震防松的螺母,而日本铁路公司又非常多,这给若林的新公司带来了发展机会,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 JR公司最终也采用了Hard Lock螺母,并且全面用于日本新干线。

Hard Lock螺母不仅在日本得到广泛使用,而且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桥梁和建筑物中也可以看到這种螺母的存在。当然,Hard Lock螺母的成功也会吸引很多的模仿者进行模仿。实际上Hard Lock螺母的原理结构比较简单,Hard Lock公司在其网站上对此有详细的介绍。虽然模仿者很多,但成功者几乎没有。这就是技术的关键。虽然你知道这种加榫头的螺母原理和结构,可就是生产不出绝不松动的螺母。Hard Lock在网页上特地注了一笔:本公司常年积累的独特技术和诀窍,对不同的尺寸和材质有不同的对应偏芯量,这是Hard Lock螺母无法被模仿的关键所在。这就是制造的妙处。螺母的原理和结构有了,但实际的生产中还需要特殊的经验,这就是技术,这就是诀窍。没有这种技术,你也无法生产出来同样顶级的产品。

发明这样结构的螺母的确不是很难,但是,真正的产品还需要不断地改进。从Hard Lock公司的设立到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的全面使用,若林用了近20年的时间。而国外企业要使用这小小的螺母,只能进口只有45名员工的Hard Lock的螺母。

小林研业——“iPod镜面加工”

2001年发售的iPod后盖,是“小林研业”这家公司的匠人们在日本的新泻县一个一个地研磨而成的。iPod背板如镜面般的光泽一度震惊世界,而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如此科幻质感的金属制品竟来自于仅仅5名工匠的手工制造。这5名工匠就是日本“小林研业”的金属研磨匠人。

苹果公司委托小林研业为“iPod”背板进行的镜面加工最初是800号级别,这意味着要将金属研磨到镜面程度,且由于轻量化的IT产品材质十分轻薄,难度比研磨一面镜子大得多。将平均厚度0.5毫米、边角厚度0.3毫米的不锈钢板研磨至20微米、加工成镜面,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研磨时不能出现歪斜,不能破坏产品的形状。高温下金属会发生细微扭曲,因此,工匠们还要在研磨时留出一定的时间间隔,一边散热一边进行研磨工作。

苹果公司对产品的品质管理也十分严格。质检员会在一定亮度的荧光灯下,将研磨后的“iPod”后盖举到头顶左右摇晃。荧光灯照映在后盖上,只要有一条光线歪了,就会作为次品被挑出。10个产品当中有3个以上次品,交货的所有产品都会被退货。这家公司的社长小林,是一名在研磨的道路上钻研了40年的专家。小林与5位匠人的产品几乎从不会被退货。这样的完成度明显超出了苹果公司的预料,并使“iPod”背板的镜面要求最终与真正的镜子一样达到1000号级别。工匠精神下令人惊叹的技艺,再次在iPod的背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日本企业成功参与国际竞争 的软实力

日本在工业文化建设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既吸纳了西方文化注重技术和追求效率的元素,又兼备日本传统文化中视企业为家庭的观念意识。

吸收先进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日本对中国企业管理的情况是熟悉的,并同样认真地予以研究。日本人对中国的《鞍钢宪法》大胆地加以吸收。《鞍钢宪法》 核心内容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命中相结合。”《鞍钢宪法》后来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个叫罗伯特·托马斯的管理学教授评价说: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日本人主要吸收了《鞍钢宪法》中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思想,如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丰田管理方式,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精神实际上就是《鞍钢宪法》所倡导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鞍钢宪法》精神。

倡导敬业、进取、追求极致等 工业精神

敬业是日本工业文化的精髓,日本很多优秀的制造企业在技术上始终追求极致,比如尺寸、美观度、精度等都要求做到最好、最美、最精。从丰田企业2009年汽车大面积召回事件可以看出,日本工业企业的内动力和自我纠错能力很强。日本企业管理者很少谈营销,谈得最多的是专利增加多少,哪些车型做过多少试验,生产线做过哪些改变等。日本在走向工业化的进程中,形成了讲求效率、敬业、纪律严格、高度团队精神的工业文化。

高端的工业制造能力和强大的技术优势是日本成为高端制造大国的重要原因,而这些优势的背后是强大的进取精神在支撑。日本由于资源稀少,能源自给率不足20%,粮食自给率仅28%,日本人要维持生存,满足能源和粮食的进口需要,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这是日本的生存之道,也是日本强大的进取精神的来源。正是以这种强大的进取精神,日本在世界工业领域始终占据高位,拥有一大批全球知名企业和品牌,如三菱、索尼、丰田、松下、东芝、日产等,具备多项高科技行业专利发明,涉及电子、机械、精细化工、纳米新材料、能源与环保等领域,日本制造成为品牌、技术、质量的代名词。

启示与建议

工业文化是工业进步最根本的思想源泉,对推动工业由大变强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但工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一直滞后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存在认识不够、力度不大、效果不突出等问题,与工业发达强国相比,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大力培育工业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企业是工业文化的载体和落脚点,也是工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企业开展工业文化建设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国家工业文化的整体水平。长期以来,我国有一批工业企业先行先试,注重挖掘整理和开发提炼自身发展中积累的宝贵工业文化财富,逐渐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探索出了可供借鉴的工业文化建设模式和发展道路,为企业塑造新形象、提升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发挥了显著的支撐作用,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

我们可以在工业企业中培育和树立一批工业文化示范典型,更好发挥示范企业在推进工业文化发展中的榜样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加快发展工业文化。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系统、面向工业企业的工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细则和组织实施办法,促进工业文化在企业落地,提升企业品牌塑造能力,助推企业“走出去”:

一是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通过提高工业企业创新意识,把创新的理念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鼓励企业通过“众创”等新型方式激发创新活力,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树立一批创新典型,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产业创新政策,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以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为重点,加强制度创新,支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为两化深度融合和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工业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引导企业“十年磨一剑”,长期精耕细作,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引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机制,培养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技能人才,使工匠精神成为生产者的行为准则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大力倡导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业精神,弘扬优秀工业文化,提升工业软实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优化。

三是大力弘扬诚信精神。我们要让诚信文化的种子在企业落地生根,引导企业坚守诚信、守法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我们要继续加强对行业、企业诚信建设的指导,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创新模式,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发展征信服务,形成“诚信光荣、一路畅通,失信可耻、寸步难行”的社会环境,让诚信担当成为企业家的自觉规范和准则。

四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主体是企业,关键在企业家。打造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熟悉国际国内市场、精通企业管理、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队伍。大力倡导实业兴国的发展理念,强化创业兴业的价值导向,充分调动和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积极营造适合企业家发展成长的市场和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螺母工业日本
探寻日本
“永不松动”的螺母
杯沿“叠罗汉”
日本神社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