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中心学校 邹进仁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一直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所重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阅读教学实践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深受诟病的“少慢差费”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笔者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艰苦探索,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有以下八个“点”的心得体会,现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阅读教学要强调一个出发点,即读懂。以“读懂”为原则,所有的讲解必须建立在教会学生读懂的基础上,无论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还是诗歌。
每一次阅读(包括作文)教学,都应该是一个提升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过程。多数课内阅读因为种种原因成为“浅阅读”,老师学生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精力,读过做过的文章不少,但提高不大,收效甚微。怎样才能“读一篇是一篇”?原则便是老师必须坚持把每一次阅读教学当成一个提升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过程。当然,前提是老师要精选文章。有人会说,学生理解能力不高,思想方面的东西讲了也不理解。应对方法有三点:老师自己的理解要足够深入和丰富,这样讲解才能深入浅出;老师对每篇文章下足功夫,记忆深刻,肯定能碰到相同的主题,遇到机会就前挂后连,反复讲述;熟悉课本,极致是熟悉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篇目,初中老师除熟悉初中所有课文之外,小学所有课文也必须熟悉,高中类推。
阅读教学要贯穿一个根本点,即人文。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让师生回到人性本真,做真实、自由、个性之人。教师讲真话,学生 “我口说我心”。师生都能身心自由,真诚平等相待,与文本,与对方,真心沟通、真情交流,这就是人文。教师要精神真实,才能引导学生精神真实;教师精神丰盈,才能引导学生精神丰盈。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阅读课堂上不要毫无顾忌地倾泄对世界的不满甚至绝望,学生的自由表达也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这是人文的边界。
阅读教学要落实一个基本点,即对话。它包含着师生与文本、师生与编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思想碰撞。实际上,只要学生开始阅读,对话就已经开始。我们最重视的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特别是前者。这两种对话里面也暗含了师生与文本及编者的对话。对话是师生对文本的钻研过程,这必然会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只有有效的对话,才能产生生成性的问题,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不断殊途同归的高潮场面。
阅读教学要具备一个突出点,即重点。一篇文章的重点也就是它的主体部分,这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花大力气的地方。对话也应该围绕重点展开。一篇文章有重点,一堂阅读教学课也有它的重点,我们尽可能地做到契合。因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训练任务的落实、人文素养的提高,常常是靠阅读文章的重点部分落实的。这样,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有利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有效阅读乃至高效课堂。如教学《春》一课,重点在“绘春”部分。
阅读教学要找准一个突破点,即难点。有许多文章,学生在阅读时总会遇到理解上的障碍,小到一个词语,大到全篇主旨。一堂课中不可能解决很多疑难,也不是每个难点都要突破。我们要突破的是那些不能回避的疑难问题,对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及主旨有紧密联系的地方。难点有时候也是重点,那就要花大气力去突破了。如《沁园春·雪》中对五个英雄人物的评论,学生理解是个难点,也是重点。如能不胜其烦地去咀嚼“惜”、“略输”、“稍逊”这几个词语,再联系历史知识综合思考,学生定会解其深意。
阅读教学要设计一个训练点,即作业。作业,特别是校本作业,是教师根据本班实际结合课程标准、教材编排意图针对一篇课文所编写的旨在检测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诊断性评价题目。要求统筹安排、精要实用,让学生真正一课一得。一般来讲,精读课文可设计几个点,而略读只需设计一个点。如《春》的校本作业设计:1、分别概括“绘春”部分五幅图画的特点。2、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并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进行品味。而针对《济南的冬天》可只设计一项即学习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找出课文中的拟人句进行品味。此点在一个学段内可以形成序列化,能力训练点呈螺旋式上升,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要牢记一个落脚点,即积累。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这一点广大语文教师已形成共识。但真正落实到阅读教学课堂上的不是很多。要做到有效的积累,就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多读书、少做题,真正的意图是让学生多感知语言材料,多吟诵经典。我们有些老师心肠好,生怕学生学不好,一篇篇课文耐心地给学生讲,力求深、透、细、繁。殊不知吃力不讨好,受这样阅读教学影响的学生还是不会读,不会写,老师横竖没办法。我们是不是解放一下思想,让学生开口读,用心诵,动手抄。课内课外一起上,韩信用兵,多多益善。数量在先,量变而质变。做到举三反一,而不是数学例题式的举一反三。这样学生见多识广,读写能力自然不断增强。
阅读教学还要强调简单一点,即回归。现在的阅读教学太繁琐了,开始是导入,再是检查预习,然后作者简介,接着是一连串的连珠炮似的问题,还要组织几次讨论,来几次表演,管它有效不有效,热闹就好。再不然意犹未尽,还烧点野火,搞点拓展训练。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我们是不是简化一下阅读教学程序,少问几个为什么,多让学生自己感受文章好在哪里,多让学生咀嚼语言,多让学生记诵一些经典。老师讲授要在点子上,不要漫无边际,这样只会事倍功半。要让阅读教学回归本色,即程序简明化,讲解精要化,阅读经常化,积累成果化。
以上八个“点”,是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观点不够成熟,讨论不够深入,纯属一孔之见,肯定有许多偏颇之处,然确是个人的切身体会。在今后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这些“点”、落实这些“点”,完善更多的“点”。让阅读教学有声有色,事半功倍,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