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编排研究

2018-03-26 23:26河南科技大学赵玉玲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走出去大学

□文/河南科技大学 赵玉玲

语言类教材与社会发展和教育政策关系密切,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教材话语与社会政治因素、文化构建与传播的关系密切。2000年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被首次提出。随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党的十九大报告均指出要推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强调学生不仅需要对西方文化有深刻了解,还必须具备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交际能力。自2013年以来,四六级翻译题也开始着重考查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用英语翻译有关中国文化内容的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学生难以具备用英语传播国际文化的能力。教材是一个国家主流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观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因此,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编写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发展、语言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学者发现大学英语教材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比例过低现象,并认可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不足甚至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但是,大学英语教材中究竟如何编排中国文化内容,相关论述和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文化选取和呈现两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进行研究,为高校英语教材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编写存在的问题

(一)英美文化主导、中国本土文化边缘化

刘艳红以教育部第一批10套40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综合教程为样本,取其语篇作为范本,对其中的文化配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美英文化的语篇数量居于主导地位,占比58.7%,比例最高达81.2%,中国文化相关语篇仅占3%,占比最高的《全新主题大学英语》也仅为7.3% ,还有两种教材没有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语篇。从中不难看出,英美文化主导和中国本土文化边缘化导致的文化配置失衡是大学英语教材存在的普遍问题。一方面,英美文化主导的文化语境会导致学生对英美文化系统的过度关注,而“这种过度关注会使这些文化所传递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深入人心”,这种影响已经在目前的英语学习者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中国文化的传播是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的传播不仅需要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因此,目前教材文化配置失衡,“未能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加强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中国文化显性传播不足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部分教材开始尝试将中国文化纳入其中,如清华大学出版的《新时代交互英语》在计算机辅助学习板块增设“英语角——中国文化之窗”,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涉及中国汉字、饮食、体育、戏剧、文学、传统节日等。可惜的是,学习方式为计算机软件交互学习,由于新型的传统课堂教学+网络学习模式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这些内容也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修订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在每一单元的翻译部分设计了中西文化的英译汉或汉译英练习,内容具体,不仅涵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中国现代文明,如城乡一体化、网络学习平台、电子商务等。要培养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在长期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又以听说读写为主的环境下,把中国文化学习作为课外学习方式和翻译题型显然难以引起教师和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重视,难以达到内容设计的目的。

二、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的编写策略

(一)中国文化内容的选取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而教材容量有限,同时还要受到学生语言能力水平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需要,因此,教材内容的选取要精益求精。

首先,选取的内容要适于传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要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文化是庞杂的,对外传播的内容必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第二,要易于为外国人所接受。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标是谋求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表明,不同层次的中国文化在传播效果上存在差异:相对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而言,外国受众对中国物质文化更感兴趣,其中的饮食文化和文化古迹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在行为、精神文化层面,与受众文化接近、共通的内容更容易为外国人接受。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可以优先选择物质文化,在精神文化层面,选取与其他文化形态共通的内容。

其次,选取的内容要兼收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播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篇名“传统文化”“大学英语”在中国期刊网进行搜索,核心文章24篇。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兼顾当代中国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当代中国文化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合了先进的国外文化,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成绩”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外国人所感兴趣和渴望了解的。“软实力”学说的提出者约瑟夫·奈就对当代中国文化非常关注。同时,中国当代文化能够真实地反映中国的现实,是帮助国际社会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的最佳载体,有助于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偏见和误解。此外,当代文化更贴近现实生活,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

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会对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和兴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中不仅要包含中国文化内容,而且要通过合理的呈现方式,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能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目标。

首先,文化内容要以显性传播方式为主,以引起学生和教师足够的重视,否则再好的内容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教材把中国文化置于阅读Text B部分,教师上课不讲,留作课后作业,或者仅作为一个泛读,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或者做几个选择题、判断正误题,这样仅仅是了解,与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目标相差甚远。为此,大学英语教材要把介绍中国文化的文本置于教学的核心,而非补充或可有可无的位置,并且通过练习提出明确要求,这本身也隐含着教科书对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视和积极态度。

其次,要在教材中有意识地渗透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策略,因为除了语言能力外,向国外人介绍什么,怎样介绍,也是对外文化传播需要考虑的因素。为此,笔者认为,这一部分可以作为听说内容的一个部分,基于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编排。听力材料可以通过对话、篇章甚至新闻报道的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中国某一主题文化,通过设计主题理解、知识填空、信息陈述、复述听力材料、用英语介绍同类文化现象等练习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语料及解释、介绍中国文化的策略,从而达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这样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和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并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参考。

三、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已有十年之久,但大学英语教材和教学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没有前例可循,选材内容和编排方法均需要从头做起。因此,在教材编写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编撰队伍组成

参阅以前的教材,多数编撰队伍由英语教学专家和一线英语教师组成。然而,新型教材要求学生能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选择哪类文化、具体哪些内容进入大学英语教材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除了原来的英语教育专家和一线英语教师外,还必须包括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他们对文化的独到见解有助于体现教材内容选取的代表性和时代性。同时,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一些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专家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他们的参与也会为新型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帮助。

(二)介绍适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社会语言学家Sapir认为,语言脱离其根植的文化是难以存在的。因此,有效的语言教学必须重视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英语与其本土文化密切相关,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原汁原味本土文化内容的输入。适度的中国文化介绍有助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愿景的实现。然而,目前大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视野尚处于形成阶段,如果过度强调和输入中国文化,将会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服务于国家战略,“推行双向国际化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多元跨文化人才,以适应国家和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在中国文化走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为此,大学英语教材要认真研究、科学规划、设计教材内容,既能让学生接触和欣赏到世界各国丰富的语言文化,形成多元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又能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对外传播能力,承担起“中国价值国际传播”的历史使命。 ◇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走出去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高专护理英语教材编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