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蔬菜产业风生水起,原因为何?

2018-03-26 10:16代丽云刘芳
长江蔬菜 2018年18期
关键词:慈利县蔬菜基地全县

代丽云,刘芳

(湖南慈利县农业农村工作局,427200)

慈利县是一个“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东部,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是风景名胜张家界的重要一翼,物华天宝,富饶美丽,“土俗淳慈,产物得利”,素有“金慈银澧”之称。慈利蔬菜生产发展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末就随着发展商品经济的提出而被重视,县政府成立了蔬菜产销领导小组(1995年改称蔬菜办,为正科级事业单位,2016年机构改革合并到县农业农村工作局城镇蔬菜股),负责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和城镇蔬菜产供销工作。1996年3月慈利县被列为湖南省15个蔬菜重点基地县之一。

1 慈利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张家界市委、市政府提出农业提质升级“523”行动计划,慈利县也把蔬菜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予以重点发展和扶持,且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蔬菜产业建设工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优势先行、突出特色、绿色发展”的理念,向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截止到2017年底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5200 hm2,年播种面积达到11066.7 hm2,年产量26.9万t,产值达7.55亿元。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比5 a前增长27.69%、28.1%、61.32%。

慈利县蔬菜产业基地已形成三大板块:一是城镇蔬菜基地板块,就是以供应城镇市民时令蔬菜为主要生产目的的生产板块。二是企业蔬菜基地板块,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带动蔬菜产业规模发展,以抢占市场份额为主要目的的生产板块。三是外联蔬菜基地板块,就是本地生产单位同外来客商合作发展蔬菜产业的生产板块。

1.1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①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2017年慈利县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5200 hm2,其中城镇蔬菜基地面积已发展到780 hm2,在2012年360 hm2的基础上增加了420 hm2,增长116.7%;特色蔬菜基地已达到2466 hm2,特色蔬菜品种10多个,主要有洞溪七姊妹辣椒、湘北魔芋、恒鑫红(白)菜薹、九渡溪黄花菜、友源螺丝辣椒、五雷山玉竹、金岩土家族乡珍珠花等特色蔬菜;高山蔬菜基地稳定在2000 hm2以上,主要发展秋延迟辣椒、反季节萝卜和白菜,主要分布在东岳观、高峰、龙潭河、南山坪、杨柳铺、洞溪、三合等乡镇,并以明峰蔬菜合作社为龙头,高峰乡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县高山蔬菜基地的发展。

②产业布局日趋完善 重点加强了 “六区四园”的创建工作,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了集科技研发、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冷链物流、信息服务、乡村旅游六位一体的现代农业蔬菜科技示范片。“六区”即高峰乡水果玉米区、龙潭河高山反季节蔬菜区、东岳观道人山高山反季节蔬菜区、岩泊渡镇设施蔬菜示范区、零溪镇菜薹示范区、洞溪七姊妹辣椒示范区。“四园”即零溪镇岩溪村设施蔬菜示范园、金岩乡太坪村珍珠花示范园、杨柳铺荷叶村蔬菜港澳直供园、零阳镇永安城镇蔬菜示范园。

③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2013-2017年,5 a累计投资达1.84亿元。全县各蔬菜基地共硬化进基地主干道20 km、修建基地排灌渠42 km、修筑机耕道294 km,建蔬菜大棚320个、蔬菜育苗中心9900 m2、蔬菜配送中心 2400 m2、蔬菜气调库 2400 m3,购置保鲜车辆11台。

1.2 加工转化能力增强

2017年底全县蔬菜加工企业已有6家,年加工鲜菜能力达3000 t。张家界洞溪七姊妹辣椒开发有限公司年加工鲜辣椒550 t,年产辣椒系列产品300 t,销售收入1037万元,年利润达188万元。

1.3 流通体系逐步健全

①改造升级农贸市场 2013-2017年,慈利县完成县城区农贸市场改扩建市场3个,改扩建乡镇农贸市场15个,市场建设投入资金达12010万元。到2017年底建立蔬菜配送中心3个,直销店13个。

②拓展蔬菜外销渠道 引导全县蔬菜生产企业和蔬菜生产大户与外方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产销对接。全县与外方市场开展合作的蔬菜生产企业和蔬菜种植大户达10多个,产销对接基地面积达1867 hm2。如慈利县恒鑫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已与长沙市马王堆市场、广州市江南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该企业基地生产的小南瓜、红(白)菜薹等蔬菜产品外销量达到90%以上,而且以“恒鑫蔬菜”品牌的身份占领了省内外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

③建立产销网络平台 蔬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销售,张家界供销云商、万丰达、禾田居、广福农业、生安赛特等公司销售模式的创新,融入“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有效对接,做到“耕者无忧、食者无虑”。到2017年底全县有蔬菜电商平台12个,在农村商务信息网站发布34.4万条信息,促成总成交2.8亿元。

1.4 主体培育有序进行

培育引进一批知名企业投资蔬菜产业,支持各类蔬菜经营主体实现合作经营。2017年由7个公司和62个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蔬菜基地面积1930 hm2,单个农户发展商品蔬菜基地3270 hm2。全县参与蔬菜生产的农户1.4万户,占全县农户(17.51万户)8%。

1.5 品牌创建迅速提升

截至目前,全县洞溪七姊妹辣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称号,4个蔬菜产品获得商品注册,16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证书。

2 慈利蔬菜产业兴起机理探究

2.1 高度的菜业自信

慈利人上下同心,调查中,所有菜农和相关工作人员都能说出“小菜半边粮”“药食同源”和“宁可三日无荤,不可一日无素”的俗语,从中领悟到:蔬菜人人要吃,天天要吃,且是重要的药品和营养保健品。不言而喻,蔬菜产业就是永不言败的朝阳产业。并且认识到,当前人民群众对蔬菜的需求已由温饱型进入营养健康型的阶段,即从“有什么就吃什么,到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的阶段。慈利县是农业大县,享有张家界所具有生态环保及地理区位优势,发展蔬菜产业,完全可以体现张家界的特色产业优势,其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2.2 强力的政府引导

①首长负责 慈利县始终坚持“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始终把蔬菜产业作为八大主导产业之一和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纳入绩效评估工作指标进行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县政府常务会上多次专题研究“菜篮子”产业发展,“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也多次召开成员单位会议,安排部署“菜篮子”工作。抓住市委、市政府提出农业提质升级“523”行动计划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慈利更加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地将蔬菜产业作为民本、民生、民心的富民工程抓紧抓好抓实。

②规划引路 制定了《慈利县“菜篮子”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慈利县关于落实张家界市农业产业提质升级“523”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结合各年度实际,以“慈政办通”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各年度的《慈利县“菜篮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具体指导工作实施。

③政策扶持 2014年初,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追缴以往未征的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决定物价调节基金用于“菜篮子”生产方面基金要达到年度征收基金总额的30%以上。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14年慈利县农业提质升级“523”行动计划奖扶办法》,蔬菜产业为奖扶项目之一。通过以奖代投,促进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同时建立了“菜篮子”产品动态储备机制,制定了蔬菜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确保全县产销平衡。并出台了《慈利县城镇低收入居民蔬菜基本消费需求救济办法》,建立了城市低收入居民“菜篮子”产品基本消费需求保障机制,保障了城市低收入居民“菜篮子”产品基本消费需求。

④经济支撑 a.蔬菜产业发展资金预算安排及使用到位。2014年县财政安排“菜篮子”专项资金220万元,2017年增加到800万元。在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下,经过县农业农村工作局和财政局组成联合验收组验收后,经县政府分管领导签字,对全县做出突出贡献的蔬菜生产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大户予以资金奖励扶持。

b.整合其他部门项目资金,集中向蔬菜产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倾斜。2014年整合其他部门项目资金达到2089.46万元,2017年达到3200万元。

c.金融机构加大对蔬菜产业的培育支持。如农村商业银行洞溪支行已累计投放辣椒产业贷款120余万元,不仅满足辣椒种植农户的小额信贷资金需求,同时也解决了辣椒加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购置设备、收购原材料等流动性资金需求。

d.建立了市民生活必需品保障网络。以紫霞商业广场、芙蓉超市、大世界批发市场、市场服务中心、岩泊渡农贸市场、江垭农贸市场为依托,建立慈利县生活必需品保障网络,随时掌握蔬菜、猪肉等市场需求动态,科学进行预测、预报和预警,并适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

2.3 严格的质量监管

①强化组织,健全蔬菜安全监管体系 一是以建立健全县级检测中心为重点,加强重点乡镇检测室以及专业基地检测室建设,定期对蔬菜基地进行质量安全检查。二是要求各规模基地建立并记录生产台账,进行抽样检测,当前全县已建乡镇检测室7个、基地检测室3个。三是完善基地检验检测室建设。对锣鼓基地、双溪基地检测室硬件建设进一步提升,提高基地产品自检自查频次;加大对零溪镇岩溪蔬菜基地、朝阳乡锣鼓蔬菜基地、岩泊渡镇双溪基地、杉木桥镇月亮蔬菜基地抽检工作,把好基地产品准出关。

②广泛宣传,加强蔬菜质量安全培训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蔬菜质量安全集中大培训活动,邀请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就“蔬菜种植及病虫综合治理技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等问题做了专题培训。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把蔬菜质量安全培训活动层层推开,进一步增强广大菜农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标准化生产和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水平,从源头上抓好蔬菜质量安全。

2.4 有效的科技对接

①实行网格化服务 如恒鑫蔬菜基地依托湖南农大科技特派员团队,根据技术人员特点,把技术人员分组,组成服务小组,划片包干,分别针对基地不同品种进行服务指导。

②开展融合化服务 如生安赛特公司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把技术服务与物资供应结合,以技术带物资,以物资促技术推广,成功推广了“稻菜连作”“烟菜轮作”“林菜套作”等新型种植技术。

③依托专家化服务 邀请湖南农业大学蔬菜系专家刘明月教授来慈实地开展培训讲课,培训很受菜农欢迎。刘明月教授对洞溪七姊妹辣椒原种进行提纯复壮,引导当地农民开展大棚育苗,实行单株移栽,科学培管,提高了洞溪七姊妹辣椒单位面积产量,提纯复壮后的辣椒品种试种667 m2产量达到938 kg,对比原种辣椒667 m2产量400 kg翻了一番,667 m2效益达到5600元。

3 慈利菜业发展潜力分析

3.1 产能依然较低

①科技兴菜水平不高 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部分城镇专业菜地被征占,老城镇蔬菜基地面积不断减少,新基地生产能力相对较弱,科技兴菜水平不高,基地还有扩大的潜力。蔬菜新技术虽在蔬菜基地有所应用,但使用面不广,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青壮年人群大多进城务工,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民多为中老年人,接受新知识和应用科技的能力低下,严重阻碍了科技兴菜水平的提高。在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中的用工矛盾比较突出,集中表现为“一多一少”“一高一低”。 “一多一少”即用工人员多、而在家劳动力少;“一高一低”即用工工价高、而劳动技能低。解决用工矛盾要加强用工调度,注重长短结合,即各基地建设单位,结合完成基地最基本的工作任务,聘请相应的用工人员为长期工,再根据蔬菜生产季节的需求聘请适应的用工人员为短期工;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合理的用工效果。此外,蔬菜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现有的技术队伍中,大多数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方面的农技人员,不能满足全县蔬菜生产技术的现实需要,导致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部分乡镇因技术力量不足、服务不及时影响生产效益,使一些农民失去了发展蔬菜生产的信心。

②生产设施较差 设施蔬菜面积不大,仅占全县蔬菜基地面积的5%,保护设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连续几年夏季的强降雨,对慈利县蔬菜生产影响较大。新城镇蔬菜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标准差距较大,投入资金远远达不到城镇蔬菜基地建设的刚性需求。而老基地生产设施又严重老化(如永安基地蔬菜大棚为20世纪90年代初所建的水泥大棚),大棚的高度和宽度与蔬菜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远远不符,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3.2 品牌效应发挥不够

①带动能力不强 全县蔬菜标准园区缺乏高、精、尖亮点,像朝阳锣鼓、零溪岩溪、岩泊渡双溪这样的园区太少。

②组织化程度不高 由于菜农组织化程度低、种植结构分散、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蔬菜结构性卖难和价格飞涨交替并存。

就这样,他一遍一遍地说,一遍一遍地纠正我写字的毛病。我18岁那年,村委会主任刘大爷说:“小狮的字已经名声在外了,今年就让她给村里大队写对子吧。”我心气很高,当时就答应了。于是那年我接过姥爷的“衣钵”给村子里写对联,一下子就成了明星,成了书法家,成了大人教育孩子的优秀例子。

③产业链条延伸不足 慈利县蔬菜的生产、流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没有从事蔬菜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的龙头企业,蔬菜产品难以增值。蔬菜经营以菜农自产自销为主,导致慈利县蔬菜生产淡季供应不足,菜价偏高,市民难以接受,旺季“菜贱伤农”,挫伤了农户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

3.3 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蔬菜质量安全缺乏保障。全县各城镇蔬菜基地大部分没有建立农产品检测室,各基地基本上是分户种植、分散经营;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投入品监管没有实现全覆盖,蔬菜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4 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加强品牌创建,提高知名度

强化质量和品牌是产业发展生命的意识。加强品牌创建,注重新老结合。打好4张优势的标牌——政策、生态、资源、传统。“张家界”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慈利县所有的蔬菜品牌都可以冠名“张家界”。慈利县土壤富硒的独特资源优势,还可以创造 “富硒蔬菜县”。既要发挥已有老品牌的作用,又要创建新品牌,创新理念,拓宽视野,多举办如“云水·洞溪辣椒”为主题的辣椒文化节,打造慈利蔬菜文化品牌,不断丰富“张家界”公共特色品牌的内涵,真正彰显品牌优势,发展蔬菜产业。加强“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工作,提高全县蔬菜品牌的社会认知度和市场公信力,全面提高蔬菜产业的综合效益。

4.2 进一步强化蔬菜质量安全,巩固信誉度

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加强监管不放松。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基地蔬菜源头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使用违禁药物和含有违禁药物的投入品行为,对未建立检测室的基地要动员并指导建立到位,开展自检自查工作,把好蔬菜产品准出关。督促种植户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台账,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实现可追溯管理,确保慈利蔬菜产品永远绿色环保。

4.3 进一步挖掘产能

①完善商品蔬菜基地规划布局 配合城市扩张与项目组团的开发,推进“西菜东移”;建立严格的城镇蔬菜基地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城镇蔬菜生产基地,建立与完善城镇蔬菜生产用地供应和保障制度,实现占补平衡,确保蔬菜生产基地动态平衡;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和蔬菜示范园,重点支持恒鑫蔬菜、洞溪七姊妹辣椒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商品蔬菜发展。

②加大投入,发展设施蔬菜 加强菜田基础设施和保护地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稳定地提高产量;进一步推进“烟菜轮作”“稻菜连作”“林菜套作”种植模式,挖掘面积潜能,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加强集约化育苗设施建设,提高优质种苗集中供应能力;加强菜田耕整、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等机械操作和自动化控制装备,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

4.4 进一步增强效能

①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产业保险、产销对接扶持、蔬菜加工扶持、品牌创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扶持、栽培设施扶持等政策。

②化解经营风险,积极推进蔬菜保险 帮助蔬菜生产企业、蔬菜种植基地规避自然灾害带来的各种风险,实现种植利润最大化。

③加强流通体系建设 积极引导蔬菜企业采取多种策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融入“互联网+”平台,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直供直销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④积极引进蔬菜精深加工企业 不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提升附加值。重点扶持恒鑫蔬菜、洞溪七姊妹辣椒、老山翁公司等蔬菜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挖掘传统地方蔬菜加工工艺,提高传统蔬菜加工能力和效益。

⑤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栽培 扩大钢架大棚种植面积,提高蔬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防虫网、性诱剂、杀虫灯、诱虫板等技术装备,提高蔬菜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冷链设施建设,特别是产地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提高贮运保鲜能力。

5 小结

慈利坚持“科技兴菜、质量立菜、流通活菜、规模强菜”战略;坚持“三化一体”即“产业集约化、品质诚信化、信息对称化”;坚持“四抓四保”即抓生产、保供应,抓质量、保安全,抓服务、保发展,抓队伍、保稳定,因此,全县蔬菜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已经基本实现了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

实现慈利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达到“耕者无忧、食者无虑”,进一步做大做强,还大有文章可做。慈利蔬菜产业发展实践证明,抓质量、讲诚信、上规模,是实现蔬菜产业功能效益的关键环节。慈利蔬菜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慈利县蔬菜基地全县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阳光竞技彰显园丁风采
慈利县玉米抗旱抗逆试验研究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慈利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评价研究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