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党初期新闻宣传工作探析(1921-1924)

2018-03-26 09:26
长白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共产国际新闻宣传中国共产党

刘 威

(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后便开始了党的建设和宣传活动。“党的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对开展工人运动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做了具体的规定。”[1](P68)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初期就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在条件艰苦、人员缺少的情况下,依然创办了许多革命刊物,积极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中来,为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我们今天党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开展新闻宣传以加强中共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建党之前的准备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在十月革命前后,“《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等一批报刊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P47)这些刊物为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重视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力量的弱小。中国共产党在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全国的党员人数不过五十几人,成员的构成也主要以知识分子为主,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而当时的无产阶级主要构成参照苏俄模式,包括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等。政党的建设依靠阶级的力量,因此,中共成立之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广大无产阶级。董必武曾提到“要搞马克思主义,我们就讨论是怎么着手的呢?当时我想,我们应该做两件事,一是办报纸,宣传我们的观点,把主张思想告诉人家,叫人家同情。二是办学校”[2](P32)。为了加强党的建设,中共在成立后不久就决定通过新闻宣传来扩大党的影响,使更多的知识分子和工人能够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决议中就确定了宣传在党工作中的重要性,“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每个地方组织均有权出版地方通报、日报、周刊、传单和通告”[3](P325)。而宣传的直接对象就是广大工人和党员。中共早期的党员较为分散,为了加强和这些党员的联系,通过报纸、刊物、书籍等及时传递党的主张,同时这也是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1921年11月的中央局通告中,就明确了加强宣传工作的任务,“中央局宣传部在明年七月以前,必须出书(关于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二十种以上”[4](P353)。同时确立了中央关于宣传方面的任务,“中央局在上海成立人民出版社,由李达负责,组织马克思、列宁著作的出版。该社先后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老农会之建设》等著作以及‘共产主义丛书’五种”[1](P72)。通过发行多种出版物,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队伍建设、阶级建设。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种种偏见是中共在成立之后便着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原因。在新文化运动之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便达到了高潮期,而不同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同,因此也产生许多不同的看法。早在《新青年》时期,就曾出现过陈独秀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随后马克思主义者和当时国内主流的资产阶级之间也出现了针锋相对的论战。这些不同声音出现在国内的各个报纸、期刊上。由张东荪和梁启超等人发动的宣传发展资本主义实业救中国,抵制社会主义,反对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反对建立中国自己的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驳斥这种错误的想法,“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等人纷纷著文,反驳张东荪、梁启超等人的言论”[1](P54)。陈独秀也在《新青年》上发表《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5](P1)一文,针锋相对地对张东荪言论进行批驳。马克思主义者们用他们的文章指出在中国可以依靠发展实业救国,但前提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状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如何能够做到这些,只有依赖社会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阶级得到了真正的解放,才会为国家、为民族而革命。在这场持续一年多的论争中,新闻宣传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有力支持,也使年轻的共产主义者看到了新闻宣传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在成立中国共产党,并利用新闻宣传加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信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国内很多的政治派别也对中国共产党持有怀疑的态度,在法国巴黎,中国的很多政治派别都在这里活动,巴黎的共产党小组就创办了《少年》刊物,在宣传共产主义的同时,针对无政府主义者的刊物《212余》,国家主义派的刊物《先声周报》等对马克主义理论的报刊进行驳斥。张申府曾在《少年》上发表文章“胡适等之政治主张与我们”,针对胡适的政治主张提出针锋相对的观点,指出:“一个人或一阶级的政治主张,总是为其人,其阶级自身的生活利害而发,胡适等是知识阶级的人,倘其主张能成功,他们的生活或事业固然应能而安了。可是至于一般小民,至于农工,生活如何,则犹难比。”[6](P14)正是利用了手中的报刊作为回击的有力武器,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面对质疑的同时,努力传播着马克思主义。

利用新闻宣传扩大影响,是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之初开展工作最为常见的手段。中共早期的新闻宣传活动结合工人运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成立之后短短的一年时间不到,便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以至于在活动开展广泛的上海地区,“租界巡捕房惊呼:‘共产主义到上海来了!’”[1](P73)此后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共在全国活动范围的扩大而蓬勃发展。此后,中国共产党全国开展革命工作时,也依靠新闻宣传开展工作。在东北,伪满洲国为了宣传奴化教育,出版了许多报纸和期刊,如《大同报》《满洲日日新闻》等,针对这种情况,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出版了“机关刊《满洲通讯》、《满洲红旗》,还有指导工人运动的《满洲工人》、《工学会期刊》、《店员之声》,以及《政治通讯》、《政治文艺》、《斗争》等刊物,这些革命刊物的出版,为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为东北人民的解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7](P98)这些报刊在抵制奴化宣传的同时,进行着革命的主张和抗日的宣传。

面对国内复杂的斗争环境,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加快建设自身,一方面坚持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早期的共产党人以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仰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理论到实践经历的时间相对较短,中共自身缺乏必要的成长过程。苏联的经验成为后来所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国家的重要参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面红旗,苏共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极力地宣传马克思及其在苏联形成的列宁主义,并形成了列宁的党报思想,即“非常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党报工作,在党报理论方面表现出高度的党性,坚持党报正确的办报方针。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列宁把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保证党报理论上正确,看得高于党的组织程序,要求党的领导人和编辑部都必须遵循党的纲领和策略。同时,他很善于运用灵活方式方法,尽可能多地团结党内同志一道工作”[8](P139)。并以此为中心开展工作。列宁在苏联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开展无产阶级运动的国家所学习,特别是在苏共和共产主义帮助下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在其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学习苏联的经验来开展工作。所以,在中共早期的活动中,新闻宣传工作一开始就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共的宣传工作实现了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接轨。第三国际的成立,标志着全世界已有众多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存在,并已经成为所在国家和地区中重要的力量。为了壮大和发展自身力量,各政党都利用自身的特点加强党的建设,并通过共产国际交流经验和教训,共产国际也为不同地区的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出谋划策。在这一过程中,利用报刊传递信息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手段,同时通过新闻传播的纽带,也将中国和世界其他无产阶级紧密地联系起来。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受到了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作为参与中共建立的马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受共产国际的指派,帮助中国共产党建立自己的宣传系统。“马林直接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党报的创立、编辑和管理。”[9](P11)中国共产党在创办第一份机关刊物《向导》时,作为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表,马林和伍廷康两人也参与了编纂工作,担任编委会成员。其中马林以笔名孙铎在《向导》上发表了“俄国革命五周年纪念”“国民运动、革命军和革命宣传”“新俄罗斯”等文章,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很快建立了自己的新闻宣传系统,并投入到革命斗争当中。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最初的几年,宣传工作主要集中在回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刚成立之初的中共,无论在经验上还是经费上都严重不足,面对人员不足,经费短缺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共产国际的帮助。陈独秀1922年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就提到了关于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援助,而这些援助大多被用于进行新闻宣传工作,“收入计国际协款一万六千六百五十五元”[10](P383)。在得到共产国际的资助下,中国共产党得以开展宣传工作,并出版发行了部分刊物,包括用以宣传党的主张,发展党员。根据陈独秀1922年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的数据得知,“这一时期中共支出党费一万七千六百伍拾伍元,其中用于印刷的约四千六百元。所宣传内容为发放宣传传单和印刷马列书籍,其中揭露太平洋会议真相的传单和论文约三万份,宣传共产主义的贺年贴传单八万张,李卜克内西的纪念册五千册,马克思的纪念册二万本,呼吁打击北洋军阀的宣传册五千份。以人民出版社为名印刷十二种马列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书籍各三千份。另在工人运动中,印刷《劳动周刊》十六万五千张,各种罢工传单数万张。”[10](P383-P385)在这次报告中,中共中央还特别提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加强政治宣传工作,加大印刷宣传的小册子以及发行讨论世界及本国政治、经济的报刊《共产党半月刊》,以回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随后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大上,中共决定正式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其一员,以共产国际远东支部的身份开展接下来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用于宣传的具体内容大多来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活动中,以印刷马克思主义小册子,出版重要人物纪念册为主要的宣传内容,“1922年正月15日,全国共产党所在地都开卡尔·李卜克内西纪念会……出版马克思全书二种……列宁全书五种……康民尼斯特丛书五种……第三国际主义案及宣言”[10](P383,P384),这些有目的的宣传活动,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工人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宣传马克思主义有力的佐证。

三、中共建党初期新闻宣传工作的艰难探索

虽然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之初新闻宣传工作被重视,但在其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中共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

一是采编人员自身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很快建立了自己的新闻宣传系统,并在此前的基础上,进行编发报刊,但在报刊的宣传工作问题上,每个人的认识是不同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李季曾游学欧洲,传播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李季看的马克思主义的书不少,但是观点比较模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是没有的”[2](P31)。早期的中共创办者之一的李汉俊以及《共产党宣言》的译者陈望道就认为我们党不应参与政治宣传,注重本身发展就可以,并将在党的二大上宣传其观点,“李汉俊的主张受到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和与会同志们的批判”[9](P4)。同时,我们的宣传工作人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不同。我们大多数的马克思主义学说都是经过其他国家转译过来,这样的二次转译也影响了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如我们很多的理论著作是从日文转译过来,在这一过程中,又加入了日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1920年中国正式出版的中译本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从日文版翻译过来的,“共产党宣言则来自1904年幸德秋水和界利彦翻译的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二人将英文的‘communist party’翻译成了日文的共产党,而朱执信直译了日本的汉字,也就成了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三个字”[11](P38)。此外,每个从事报刊编辑工作的人员的背景不同,对共产党自身的发展也认识不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认为中国应当学习苏俄走革命武装的路线,而李达等人则认为中共应该走政治理论的路线,在民国之内以政治的形式实现最终的革命目标,因此,导致他们所编著的文章中集中地体现他们的个人思想,从而影响了宣传效果。

二是经费问题。是限制中共自身宣传工作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成员中,主要以知识分子为主,逐渐吸收了大批的工人阶级,这时期的成员普遍收入低微,无法为办报刊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而中国共产党自身又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所以只能依靠共产国际的援助。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加强自身的宣传工作,一方面也在利用报刊争取更多的援助,在中国共青团早期的机关刊《先驱》的发刊词上就很直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本刊发刊的旨趣说完了,我们很希望海内外表同情于我们的目的的人对于本刊物都加以充分的赞助”[12](P1)。刊登此类言论也真实地表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困难。

三是出版和发行环境的限制。民国建立后,中国的报刊一度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北洋政府掌控权力之后,便加强了对新闻宣传的管控,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严格地限制宣传工作。中国共产党所刊登的言论多为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以及号召广大无产阶级参加革命。这些都是当时政府所不能接受的,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此时的报刊只能实行秘密发行或半公开发行,即使是公开发行的也多隐去实际出版地址和编辑等联系方式。李达在回忆中曾写道“‘人民出版社’由我主持,并兼编辑、校对和发行工作,社址实际在上海因为是秘密出版的,所以把社址填写为‘广州昌兴马路’”[13](P144)。虽然这样做很多时候会影响革命群众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但对于保护自身十分必要。陈独秀在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也提到了关于新闻刊物出版和发行的一些困难,“杭州会议以后,我们间断地出版了日报,这种简短的情况是罢工造成的。……《新青年》杂志以前每月出版一次,现在改为三个月出版一次”[14](P3)。由于这一时期经常出现类似的情况,使组织和党员的上传下达经常出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开展。

四、开启了中共新闻启蒙的先河

这一时期国内的各种派系不断兴起,从左翼政党到无政府主义,虽然这些脱胎于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向,但这些基于资产阶级学说的思想,在形成之初就已经定性为服务于少数人,即使是无政府主义,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根本的矛盾,虽然无政府主义者也支持工人运动,“但他们不会做宣传,对工人没有产生任何影响”[15](P38)。而国内尚未出现任何一个为无产阶级谋福祉的政党,人们的思想无法统一,面对前方的道路选择时陷于迷惘。

利用新闻宣传手段教育普通民众,使更多的人开启民智,产生革命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即确立新闻宣传为工作重心的不二选择。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自身建设相比,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建立之初首要的难题是使国内的民众认清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然而,当时在中国的广大民众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境遇。早在1921年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报告中,就已经明确地指出当时北京民众对于中国形势的认识,“当中国存在着君主政体时,人们把政治看作帝王个人的事情。革命以后,则把政治看作是军人个人的事情,即高级将领和普通军官个人的事情,看作是那些在争夺各种特权的斗争中只追求个人目的的各种政客的事情”[16](P11)。面对这些情况,中国共产党想要实现政治理想,必须开启民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问题,改变自己的立场,从个人理想上升到国家理想。为了加快党自身的建设,吸纳更多的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对广大工人阶级的教育,并通过新闻宣传手段对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普通的民众教育,使工人们形成革命觉悟。“1920年夏季中国共产主义组织开始对工人进行系统的宣传……创办了三个工人周刊,《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15](P39)通过刊物来宣传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加入到革命斗争的行列中。作为中国最广大的阶级,农民阶级始终是工人阶级天然的同盟军,而中国农民的革命意识在此时更为淡薄,马林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人口的大部分是农民,他们虽然穷,但几乎都是小有产者。……对于中国农民来说,没有象俄国农民和印度农民那样的阶级斗争;也不象印度和朝鲜农民那样必须缴纳重税。因此,农民群众对政治完全漠不关心,也不会发挥任何政治作用。他们消极地忍受着频仍的军阀混战”[17](P74)。因此,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阶级的宣传教育问题,在建立之初就提上了日程。广州共产党在1921年时也提出了加强新闻宣传教育的想法,针对农民阶级,“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思想,创办了《新村》”[18](P17),通过专门的宣传刊物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使更多的农民认清当前的形势,明确自己的责任。此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的革命工作都是依靠新闻宣传作为主要的辅助手段,尤其是在建立之初开展工人运动之时。陈独秀在1922年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也提到了关于政治宣传中所使用经费的详细情况,主要用于号召和支持工人运动,特别说明了这些发放出去的宣传品中“论文及传单内容,都是解释侵略的帝国主义会议决无利于弱小(民)族”[19](P39),以争取更多的工人投身到运动当中。

基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选择了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新闻宣传上,并着眼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是有着一定的时代因素的。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离不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苏共利用新闻教育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向往的,虽然不可复制,但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参考的。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成功的实践,更加鼓舞了初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所以,无论是从政党的性质,还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国内的形势,以及苏联成功的例子影响,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即选择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并极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有着历史必然性的,这也符合当时党的发展需要。

结语

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工作中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不仅是当时的领导人的英明决策,更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也曾受到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错误,但这些错误的出现正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从完全照搬到结合中国实际逐渐转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需要。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虽然我们付出了许多代价,但我们自己的新闻宣传队伍却得到了建立和发展,逐渐成为此后党发展的推动力,为中国的革命进程奠定了宣传基础,使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最终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猜你喜欢
共产国际新闻宣传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中共中央党校创办与共产国际
新闻宣传工作的“四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