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旦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劳动和卫生处
铁路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照职业技能标准,对铁路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活动。高质量地开展铁路职业技能鉴定能有效引导铁路企业加强职业培训,促进从业人员学技练功,对合理开发、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铁路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投入,迫切需要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队伍,无疑给铁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本文结合上海局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情况,就新时期如何加强铁路职业技能鉴定作些深入思考。
根据新时期铁路企业发展的要求和特点,铁路职业技能鉴定面临着鉴定能力、鉴定质量和服务水平全方位提升的要求。
新时期随着铁路路网规模和科技水平的显著提升,必然需要培养大量的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同时对培养高等级技能人才也提出了迫切需求,铁路职业技能鉴定将同时迎来岗位准入性鉴定需求和素质提升性鉴定需求的双向大幅增长。相比之下,集团公司各鉴定站鉴定能力渐趋饱和,每年鉴定任务往往需要安排到年底方能完成,鉴定能力有较大提升要求。
提升铁路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实现科学、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是新时期严格落实铁路主要生产岗位准入管理,有效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铁路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输效益的基础,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强铁路职业技能鉴定科学性、权威性、实效性,促进从业人员积极参加铁路职业技能鉴定,加强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要求。
新时期提升铁路职业技能鉴定的服务水平,主动为铁路从业人员参加铁路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便利和良好的鉴定环境,为基层单位培养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鉴定政策支持和数据信息服务是有效促进新时期技能人才培养效率和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对照新时期工作要求,结合上海局集团公司铁路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情况分析,当前铁路职业技能鉴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鉴定基地是开展铁路职业技能鉴定的必要场所,多年来集团公司下属鉴定站依托各职工培训基地和站段实训基地按专业工种及鉴定类别建成了一批鉴定基地,基本满足了以前铁路职业技能鉴定需要,但相对新时期新要求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部分鉴定基地鉴定能力接近饱和,无法适应新时期鉴定任务增长需要。二是较多实作鉴定基地设备设施尚不齐全,仅能支持题库中部分试题的考评需要,极大限制了鉴定选题用题范围,影响了鉴定的质量和权威性。三是基地建设不适应新技术新装备的快速发展,对一些新开发的工种和生产方式、生产手段有较大进步的工种往往不具备鉴定条件,只能借用现场生产工位开展鉴定,不可避免造成鉴定和生产的互相干扰。四是一部分鉴定基地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参加鉴定往往耽搁较长时间,既大量增加了参考人员的时间精力成本,也一定程度加剧了现场的用工紧张。
考评人员是对职业技能鉴定对象进行考核、评审的人员,为保证鉴定质量,铁路职业技能鉴定对考评人员的抽调、使用和管理有严格的要求,如考评人员须具备相应资格、使用考评人员有数量标准要求、须实行回避制和轮换制等,但当前集团公司考评人员队伍现状尚未能有力支撑这些要求的严格落实:一是数量短缺。考评人员培养缺乏前瞻性规划,培养补充力度跟不上形势发展,无法满足新时期鉴定需要。二是结构不合理。集团公司考评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尤其是55岁及以上考评人员有近200名,占队伍总量20%,若不提前培养和及时补充将面临考评人员严重断层。同时队伍中高级考评员人数较少,也无法满足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三是能力素质不适应。一方面考评人员知识老化现象比较普遍,无法适应铁路技术装备快速发展下的考评需要;另一方面新任考评人员缺乏现场考评锻炼,考评经验不足,未能胜任独立考评工作。同时也存在小部分考评人员本身素质能力不过关、缺乏工作责任心,无法适应鉴定考评要求。
铁路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建设是铁路职业技能鉴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鉴定题库的科学实用直接影响鉴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新时期铁路技术装备迅速发展,必然需要对鉴定题库作大量与之适应的修订维护,而现行利用年底鉴定工作空闲时期集中维护题库的做法存在局限性:一是在确定题库维护时机上往往存在较大时间滞后,难以适应新时期新技术新装备快速发展的形势和提高铁路职业技能鉴定科学性、实效性,实现技能人才高质量评价的要求;二是集中修订维护题库工作体量大、需要耗时长,仅仅依靠年底有限时间也难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三是缺乏科学高效的题库质量反馈机制,制订的题库修订维护方案虽有一定针对性,但很难做到全方位精准定位,“漏网之鱼”不少,难以“一网打尽”。鉴于以上原因,当前铁路职业技能鉴定题库不适应现象与日俱增,日积月累下必将严重影响新时期鉴定工作质量。
考务管理是对鉴定实施过程中各鉴定要素和相关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和组织管理的活动,高质量的考务管理是实现铁路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有序开展和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当前铁路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也逐渐呈现出一些不适应:一是考务管理技术手段落后,未能有效应用计算机程序管理等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报名资格审核、计划编排、数据传递、证书生成等工作环节效率落后,无法适应新时期又快又好培养大量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考务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考务组织缺乏对现场的充分调研和主动沟通,未能充分体现服务现场、方便职工的工作要求。三是考务管理工作质量分析相对薄弱,仅停留在简单的任务统计层面,在帮助发现考务管理优秀经验和存在问题不足方面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一是加强鉴定基地建设需求规划,认真测算新时期各类鉴定需求,梳理既有鉴定基地能力条件现状,对任务需求和任务承接能力矛盾突出、工种仍未具备鉴定条件,设备设施未能支持大部分试题开考等情形,积极沟通协作单位,及早做好鉴定基地补充建设和能力补强方案,保证新时期铁路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有序开展。二是建立鉴定基地能力条件动态评估,每次鉴定结束对鉴定基地能力、设备、条件的充分性、适应性和有效性予以评估,确保及时发现和应对鉴定基地对铁路职业工种最新发展的不适应。三是优化现有鉴定基地布局,逐步弱化淘汰交通偏僻、条件较差,提升空间较窄的鉴定基地,以主要站段建设、加强实训基地为契机,利用专业优势和资源集中优势,建成设备齐全、能力胜任、分工明确、规模集中、交通便利的实作鉴定基地;选择具备良好条件的主要客运车站建设理论鉴定基地,弥补当前以各职工培训基地为主的理论鉴定基地交通不便的不足。
一是精准考评人员需求规划。认真分析新时期各工种、等级鉴定需求及地区分布,综合考虑考评人员轮换、回避、年龄结构等因素,准确测算各地区、专业、工种考评人员需求,形成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考评人员补充培养方案。二是提高考评人员推荐质量。严格审核考评人员年龄、职称、技术等级、经历条件,并充分征求业务部门和其所属单位意见,确保将一批年纪轻、业务精、肯学习、肯吃苦、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师、高级技师推荐选拔到考评人员队伍中来。三是优化考评人员培训内容。对拟任考评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培训时,除使用中国铁路总公司通用的考评人员培训教材外,组织优秀考评人员代表进行经验交流,现身说法、互动沟通,并将日常鉴定政策、考评程序、考评技巧等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组织拟任考评员进行学习,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加强新任考评人员实践锻炼。新时期抽调考评人员采取“2+1”模式,即每个考评组由2名经验丰富的考评员带1名新任考评员组成,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为新任考评员提供锻炼和学习机会,促进新任考评员的执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五是加强对考评人员的管理考核。细化完善考评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认真实施对考评人员的日常评价和年度考核,对在考评工作中有不良反映并经核实的考评人员即时解聘,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不予续聘。
建立题库动态完善机制能有效实现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及时修订,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把维护题库的工作量化整为零,较好地解决了题库维护体量大,人手不足的问题。建立动态完善题库机制关键是及时分析、动态掌握现有题库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建议主要从三方面把握:一是建立面向专业处室和运输站段的主动信息收集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前沿,总体把握新技术、新设备、新规章、新工艺投入使用最新情况和企业劳动生产组织改革实施进程,根据技能人才评价需要,及时组织题库增补、修订和完善工作。二是建立试题使用过程中考评人员对试题质量的动态评价机制。每次鉴定结束安排考评人员结合相关工种最新发展,对选题、用题过程中试题的充分性、适用性、科学性、实效性进行评价,对问题情况实时反馈至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站,由指导站及时组织做好题库动态修订。三是建立面向鉴定结果的试题质量分析机制。分阶段对各工种等级的考试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就合格率异常情况进行重点关注,组织专家对相关鉴定场次使用试题的难易程度、对职业工种最新发展的适应情况生进行评估,根据评价结果组织做好鉴定题库的动态完善。
一是充分引入计算机程序管理手段,实现考务管理现代化。开发完善报名资格审核程序,确保报名条件执行规范统一,提高报名资格条件审核效率和审核质量;开发鉴定计划编制辅助程序,实现鉴定任务智能归类和灵活编排,促进鉴定计划编制科学高效;建立完善网上鉴定数据信息平台,提高鉴定数据传递效率和传递质量,实现鉴定结果实时公布;开发证书管理系统,实现证书入库、打印、下发、作废的高效管理,方便证书信息的查询和追溯。二是切实提高考务管理服务水平。在工作要求布置、工作质量考核上强化服务要求,促进鉴定管理队伍增强服务意识;加强鉴定管理人员业务学习和工作交流,优化鉴定流程和鉴定规范,改善鉴定设施和鉴定环境,切实提高鉴定服务软硬件条件和能力;加强工作调研和信息收集,主动了解各方面对鉴定考务活动的有关诉求,努力克服技术层面的各类障碍,切实满足单位、个人的合理需求,对因政策限制难以落实的积极反映上级部门寻求关心支持。三是加强考务管理工作质量分析。鉴定结束后,对鉴定结果进行全面统计分析,通过对试题确定过程、考前培训实施情况、考生应考水平、考务组织等主要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找出当前考务管理乃至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优秀经验和存在问题并作出合理处置,确保铁路职业技能鉴定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