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红素与代谢综合征及其诊断组分的关系研究

2018-03-26 05:30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胆红素组分综合征

周 健

(解放军159中心医院 检验科,河南 驻马店463000)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疾病,其主要结合了高血糖、肥胖、血脂异常等,可以说是一种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目前,关于代谢综合征及其诊断组分异常的发病机制并无统一定论,但普遍认为其与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慢性炎症等直接相关[1]。胆红素长期以来都被视为是血红素的分解代谢产物,临床中血清胆红素在肝胆疾病以及血液疾病的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生理条件下胆红素则被视为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对氧自由基进行清除,促使脂质过氧化得到有效抑制,进而更好的实现对炎症反应的控制和应激反应的对抗。已有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低胆红素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存在着直接关系,其中韩国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成年人代谢综合征与胆红素水平呈现为负相关性[2]。为此,在代谢综合征临床诊断及组分判断中,胆红素水平逐渐受到了关注。本研究基于基线状态下,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诊断组分与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客观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体检中心共接诊健康体检人群2631人,对信息不符合以及资料不全信息进行剔除,最终纳入研究群体共2131人,其中女性1625人,男性506人,年龄为21-85岁,平均年龄为(41.62±1.24)岁。对2131人总胆红素水平进行检测,对其进行分组,其中625人为T1组(0-8.8 μmol/L),555人为T2组(8.9-11.4 μmol/L),543人为T3组(11.5-14.6 μmol/L),408人为T4组(≥14.7 μmol/L)。四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四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方法 对本组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其中主要包括个人性别、年龄、体重以及身高等相关数据,同时还包含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红素、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另对体检人群中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家族史、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病史、体重、身高以及血压均是由经过培训后体检医务人员进行收集整理,入组对象身高精确到1 cm,体重精确到1 kg,以(BMI)=体质量(kg)/身高(m)2来进行体质指数计算。在静息状态下连续实施2次血压检测,取平均值,血压检测均运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将袖带绑定在右上臂进行测定。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1)高血糖:2hPG≥7.8 mmo1/L或FPG≥6.1 mmol/L和(或者)已经确诊为糖尿病并接受治疗的患者;(2)中心性肥胖:女性腰围达到85 cm及以上,男性腰围达到90 cm及以上;(3)空腹TG≥1.70 mmol/L;(4)高血压:血压≥130/85 mmHg和(或)已经确诊为高血压并接受治疗的患者;(5)空腹HDL-C在1.04 mmol/L以内。具备上述3项或者更多项即可确诊,体检中心数据中并无针对腰围的相关数据录入,为此,根据CDS2004版中所建议的中心肥胖标准,即BMI≥25 kg/m2作为判断标准,因本研究并未获取餐后2 h血糖指标,故血糖代谢紊乱则主要以糖尿病病史或者空腹血糖≥6.1 mmol/L来作为判断标准。另根据指南中所明确的相关诊断标准来判断本研究中其余的代谢综合征诊断组分。

1.2.2实验室方法 研究对象均在禁止饮食8-12 h后实施外周静脉血测定;(1)运用已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运用直接法表面活性剂清除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运用CHOD-POD法行胆固醇测定;运用直接法选择抑制法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所采用试剂盒均购自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2)运用酶速率法行肝生化检测,肝生化主要包括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所采用试剂盒购自西门子公司。(3)运用GPO-PAP法行甘油三酯测定,所采用试剂盒购自西门子公司。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行分析处理。根据总胆红素水平来进行分组,均值对比均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行F检验;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总胆红素分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总胆红素T1、T2、T3、T4组DBP、HDL-C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SBP、FBG、TG、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总胆红素分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2.2基线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各诊断组分患病风险分析

T4组作为参考类别。以代谢综合征作为因变量,总胆红素水平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T1、T2、T3、T4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性别、年龄进行校正后,可观察到,伴随着总胆红素水平的递增,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为持续递减,且T1、T2组患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以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与低HDL-C为因变量,以总胆红素水平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伴随着总胆红素水平的递增,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与低HDL-C患病风险表现为持续递减,其中T1组水平与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基线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各诊断组分患病风险分析

2.3总胆红素水平诊断代谢综合征的ROC曲线评价

根据总胆红素水平诊断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工作特征曲线(ROC)来看,ROC曲线下面积为0.644,SE为0.040,P<0.05。可作为代谢综合征诊断的诊断参考指标,见图1。

图1 总胆红素水平诊断代谢综合征的ROC曲线

3 讨论

胆红素主要是经血红素代谢后获得的产物,来自于衰老的红细胞崩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能够迅速的实现对衰老红细胞的吞噬,并可快速将其分解为血红蛋白,并且卟啉部分在网织红细胞以及骨髓幼红细胞中可迅速形成血红素,同时因受到血红素加氧酶(HO)的作用而迅速被分解成游离铁离子、胆绿素等,这些大量生成的胆绿素因受到还原酶的作用,快速转化为胆红素[3]。目前在黄疸鉴别诊断中,胆红素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指标,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胆红素因其所具备的抗氧化作用,故被视为是人体中非常强大的一种抗氧化剂,但因受到活性氢原子和双轭双键系统的影响,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对称特性,在体内都非常容易与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氧自由基的快速清除,并以此来实现对细胞的有效保护[4]。与此同时,胆红素的分子结构非常独特,其能够有效预防氧自由基给蛋白质和脂类造成的损伤,从而实现对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控制。因这些特性,使得胆红素被誉为是机体中天然抗氧化物质。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高血糖、肥胖、血脂异常等疾病集中发病为主要表现,以及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代谢综合征及其诊断组分可致使2型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5]。国内外早有针对胆红素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研究,某医院通过选取1423名本地市民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主要针对代谢综合征与胆红素关系进行了解,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胆红素浓度较非代谢综合征患者有显著下降,且伴随着胆红素水平的持续递减,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数量表现为明显的持续递增,并且指出每增加1SD的胆红素浓度,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就会随之下降17%[6]。随后韩国也针对成年群体代谢综合征与胆红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胆红素浓度较高的群体,其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明显较低,并且胆红素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腹型肥胖呈现为明显的负相关性[7]。本研究结果发现,经过对性别、年龄进行校正后,可观察到,伴随着总胆红素水平的递增,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为持续递减(P<0.05);且根据ROC曲线分析,总胆红素可作为代谢综合征诊断的参考指标。该结果与Hamamoto S等[8]研究结果非常相似,其通过选取66例代谢综合征新发患者,高胆红素水平组出现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明显较之低胆红素水平组低。但关于该结果仍然存在争议,有研究者发现,男性代谢综合征发生率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现负相关性,但其中不包含女性,并且并未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且广泛的分析。

目前,针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还处在探索的阶段,但综合各方面学说来看,主要为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以及遗传因素等学说。并且随着对代谢综合征研究的深入,大量证据显示,在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慢性低活度炎症发挥着积极作用[9]。胆红素所具备的抗补体特征,其实现对炎症反应的有效预防,能够在炎症反应以及免疫期间发挥非常重要的价值,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源组织的保护者[10]。此外,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还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氧化应激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可引起炎性反应,使线粒体遭受损伤,从而使胰岛素的分泌与合成下降。而胆红素所具备的抗氧化作用,可实现对这系列反应的抑制,从而使血脂代谢紊乱、血糖异常等状态得到改善[11]。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总胆红素T1、T2、T3、T4组DBP、HDL-C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通过回归分析显示,伴随着总胆红素水平的递增,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患病风险表现为持续递减。这表明总胆红素水平与各种基础疾病的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而低胆红素水平为其独立危险因素。而通过这一结论的得出,也进一步证实了胆红素对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和胰岛素抵抗等方面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总胆红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用于代谢综合征及组分的诊断,但将其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各项指标联用,则能够更好的提升其诊断准确性。本研究还存在诸多缺陷,如:年龄群体跨度较大,受试者类型较为单一等,故结论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

[1]毛陇军,李 英,强 华.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05):337.

[2]庄耀东,高碧珍,王永发,等.代谢综合征“痰证”的病位、病性兼杂特征及与胰岛素抵抗、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2):546.

[3]Huang SS,Chan WL,Leu HB,et al.Serum bilirubin levels predict future develop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healthy middle-aged nonsmoking men[J].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15,(128):1138.

[4]陈启才,肖 娟,张鹏鹏,等.血清直接胆红素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关系的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24(12):1200.

[5]曹 剑,陈天萌,陈德友,等.老年血糖异常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4,16(06):448.

[6]刘聪聪,祝 筠,宋翠玲,等.济南市某医院健康查体人群代谢综合征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03):101.

[7]Eiji O.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serum bilirubin and dyslipidemia in a health screening population[J].Atherosclerosis,2015,(239):31.

[8]Hamamoto S,Kaneto H,Kamei S,et al.Low bilirubin levels ar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nephropathy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 Metabolism,2015,(41):429.

[9]张晓凡,张会娟.血清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4,10(02):43.

[10]廖淑萍,孙 岩,何 慧.血清总胆红素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7):2904.

[11]姚超永,李利华,李雪艳,等.血清胆红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2):1179.

猜你喜欢
胆红素组分综合征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组分分发管理系统在天然气计量的应用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Chandler综合征1例
污泥好氧堆肥中反硝化作用与腐植酸组分稳定化关系研究
考前综合征
煤的族组分基本特性研究